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倭乱真是海禁逼的吗?为何一提明朝倭寇,总有人说“十倭七华”

2023-05-11 21:51 作者:五星大道出2  | 我要投稿

汪直徐海等海盗集团,确实一度横行西日本,都能自称“靖海王”,以及后来的郑成功的家族集团也一度横行东海和西日本,这些是日本也有记载的,没少欺负日本那帮领主,这也是现在宣传的日本战国名将大多是东日本人的原因之一。

“十倭九华”不一定,但“十盗九华”绝对有。别的不说,郑成功他爹郑芝龙就是海贼王,在日本娶妻生子,打得明朝官兵满地找牙,最后甚至逼迫明朝政府招安他当了福建总兵

日本人当时一个个1.31.4的倒不怕,要是有明朝人当内应就可怕了[藏狐]

回复 @79917987317_bili :倭乱一起 本土海盗跟着一起乱 双方有很多合作 联合 这是正式记载

回复 @猛虎之爪 :明朝官方实录,也记载的很清楚,有倭舟失风飘至兴化府南日旧寨,登岸流劫,杀千户叶巨卿。把总指挥张栋督舟师冲击,倭走,据山,知府董士弘纠民兵、猎户与栋等围而歼之。是时,海洋并岸诸岛多栖寇舟,有真倭阻风泛不获归者、有沿海奸民抢江南旋候来岁倭至者。未几,南日寨复有三舟登岸,栋士弘击之,引去,擒贼数人,皆真倭。比泉州舟兵巡海攻贼於石圳澳、深泥湾等处,凡再战,擒贼四十余人,则皆浙江临海福建漳浦广泉揭扬等县人,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

1、王直和日本人是合作关系,汪直在日本还有城,他们是利益联合体,是利益联合体的代理人,而不是从属关系的代理人

2、王直是当时日本和中国的商贸中间人,中国的货发往日本都要经过王直,在没有强大的海军情况下,商贸会诞生海盗,这就是海患的起因,但是王直一死,中日没了互信基础,商贸一时为之禁,海患自然也没了,无利可图了

up主,尽管我一直很喜欢你的视频,但我还是要反驳你,一部分明朝人能把倭寇和海盗能分清,就代表全部明朝人能分清了?倭寇本来就是一个持续很长的现象,嘉靖时期倭寇成分尤其复杂。今海寇之深入吾境也、杀掠焚荡之惨,自昔所未有者也。彼固以倭为名,而我亦以倭名之,是堕其计也,不谓其非倭也。这句话里面其实能看出来,当时是真的有所谓海贼假扮倭寇的

【方志远讲明史】谁扮演了日本海盗?禁海令对明朝是福是祸?

七成倭寇是国人?洗白、断章取义,还是被忽略的史实?

鹿毛先生真的这么说了么?兼论视频《断章取义的把戏,还要玩多久。》中值得商榷之处

回复 @皇帝PPT :这大半夜的[喜极而泣]早睡早起才能身体好啊!

明朝怎么也得上亿人呢,哪怕官方和主流观点能分清楚倭寇和海盗,也不可能让所有明朝人都能分清啊。统一思想这事现在也做不到啊。[喜极而泣]

我这个视频针对的是现在网络上故意混淆倭寇和海盗的情况,介绍明朝的有识之士一直在注意区分和辨别倭寇和海盗。你记得这个例子也是在验证我的观点啊。这个例子就等于八路军说,有支伪军喜欢冒充鬼子(真实的抗战中,鬼子冒充伪军和伪军冒充鬼子的情况都出现过),咱们要做好区分。但这不影响侵华日军的构成结构不是?我视频里也说了,嘉靖大倭乱形成的因素很复杂,明朝自己也在不断调整观点和态度。这很正常啊。具体事例要具体分析啊

回复 @皇帝PPT :为啥你的后半段话我看不到?被B站吞了?基本上是这么回事,同时代的记述者,因为眼界和立场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记载和定义。哪怕是明朝官方对于倭寇之乱的态度也是在逐渐调整和细化的。学术界那边是没啥问题的。现在的问题主要还是网络上有人在故意混淆这些不同情况下的定义与记载。

回复 @皇帝PPT :他的视频无法证明明朝官方区别倭寇与海盗,只能证明明朝官方区别倭奴与海盗,真倭与漳泉海寇。他的论证根本就是断章取义,偷换概念。

回复 @冷兵器研究所 :「视频说的很清楚了,嘉靖大倭乱爆发的根本诱因是葡萄牙人所带来的海上局势变化。海禁是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因素。这个视频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某些人故意混淆根本因素和其他因素,混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盯着次要矛盾说个不停,核心目的还不是为了掩饰主要因素?」

这是你的原话哦。是不是就说明你认为加嘉靖大倭乱成因复杂,但是根本原因是葡萄牙人的到来呢。

回覆 @冷兵器研究所 :元末,明初,早期的窝寇是有根据的。

要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去看。当时日本国内发生应人之乱。室丁幕府末期。一些失败的武士,领主势力成为浪人。早期比例含量还是挺高的。虽然也掺杂了元的残余。好像还有一些逃的,张士成,陈友谅等余党。到了后期越来越掺水了。以主变辅,应该更多的是雇佣的形式。有一定的小日本子还是有可能。因为远到泰国(暹罗)都雇佣日本人。但是到了中后期,明朝片板不得下海,越来越松,隆庆都有开海。一时严时松,其实一些海商也是亦盗亦商。难以分辨。

并且德川幕府已经建立稳定与明朝关系缓和。共同打击窝扣。也算是清除一些反抗的残余实力。

“倭寇”全是鬼子,那也真的不完全对。[辣眼睛]

如果为了正确,强行定论,会被喷

回复 @冷兵器研究所 :02:11

我寻思,采九德说的是倭奴,而不是倭寇。所以这里说区分了「倭寇」和「中国带路党」不妥吧。从史料来说应该是区分了「倭奴」和「中国带路党」。

这话又说回来了,这里有两个问题了。

1)这个视频中对「倭寇」又是如何定义的。

2)这个视频的定义是否是基于明嘉靖时,明人在使用「倭寇」一词时所指代的对象的。

三分真倭七分假倭只是一种人数比,当时是中国走私海商海盗,欧洲走私海商海盗和日本倭寇相互勾结合作,日本方面主要是九州和对马岛的大名参与,主要是投资(最多派个代表,岛津家派过两个书记官),日本倭寇主要还是日本的水贼众和破产农民和落魄武士(因为大名自己都打的一锅粥了,不太可能把有限的兵力派到海外),但要是把嘉靖倭乱看做是国家侵略的话就太看得起当时的日本了,连个统一政府都没有,天皇都快要饭了,将军是傀儡。

回复 @宫小路瑞穗あ :回复 @宫小路瑞穗あ :大名代表不了国家(而且还是日本的穷乡僻壤的地方大名,像本州的大名根本不屑于当倭寇),国家侵略行为指的是以国家政府名义发动的有组织的针对他国的军事行动,就像后来丰臣秀吉统一后的朝鲜战争那就是国家侵略行为。嘉靖朝那是把倭寇当土匪,万历朝才是是对日本的国战。

两次万历朝鲜战争双方人数对比,可以看看,而且明军后面打的很艰难也和棒子有关系,比如碧蹄馆提供假情报给明军,还有就是武器装备不足导致的失败比如:明军后面打得不顺,也是因为后面招募的明军很多都是市井之徒,连武器装备都没有,就拿泗川举例,因为明军后期装备不足所导致的 据立本史料《朝仙役录》: 【中路明军因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而导致泗川大败: 100名明军士兵中,只有25名弓手(皆骑兵)和15名长枪手、狼筅手、藤牌手(皆步兵)有武器,其余60名士兵皆是空手。而明军的披甲率仅为十分之一。】

这个可以看我们之前两期53个倭寇流窜上千里,攻打明朝陪都,为何12万明军束手无策? 和杀1000倭寇只伤亡3人,戚家军为何能打出抗日神剧般的战绩?

你看完第一个视频,就会觉得抗日援朝战场上的明军比倭乱时代的能打多了。看完第二个视频就能明白,戚家军那种仗更类似精锐特种部队在打治安战,出那种战绩很正常。

抗日援朝援朝战场,那就是国战了。涉及地缘政治、党争、财政、后勤等诸多方面了。明军拖后腿的太多,比如国内的党争,还有朝鲜各种后勤大坑。而且重要一定,明朝文官节制武将的特点,导致明军千人级别的战斗天下无敌,万人以上的会战就容易出问题

戚家军直系只有吴惟忠这一部,其他的南兵都是低配版的。直系只参与了第一次入朝,然后就因为军饷问题在蓟州兵变给清洗了。第二次入朝吴惟忠带的全是新兵。

万历朝鲜战争分两次,第一次是李如松直接带领的,主要是打完宁夏战役的军队,是真正的作战部队,也是打得日军损失惨重,即便明军后勤断了,依然对日军呈进攻状态,还是4万明军对20万日军,如果能日军觉得能打赢明军,也不会集体欺骗丰臣秀吉说明朝战败投降了。第二次战争的同时期,明朝还动员24万明军的播州战役,朝鲜的兵力并没有之前那样较好的质量,这点经略宋应昌就让书弹劾过出兵的总兵,尤其是蓟辽宣大四镇,怒批派来的是乌合之众,要求派作战部队,那些总兵回复也很合理,蒙古才是大患,倭寇只是小患。后期日军,基本是被动防守,加藤清正号称猛将,宁愿饿死都不愿出城和明军决战,虽然他自己曾经给秀吉报告,横扫明军数十万。

主要有几条,我慢慢说。第一是土木堡以后,明军本质变成了一支由无数农奴(卫所兵户)和少量极精干力量(选锋和家丁)再加上数量相对较少的正规军(营兵和标营)组成的一支军队。正规军虽然训练和装备有保障,但是待遇很差,难以拉动和动员,事实基本只能在自己辖区内活动,精干的选锋家丁则是日行千里夜八百的特种部队,至于军户那是什么用都没有。这样的军队天然的适应小规模高烈度短时间的作战,无论是募兵制的戚家军还是私兵性质的九边家丁,他们就是干小规模特种作战这行的,这种人倭寇打不过,后来的日本正规军也打不过。

但是这种军队一碰到大会战铁定拉稀,因为指挥混乱而且不重视后勤和补给,而且指挥官也没有什么正规会战,也没有受过培训。

其次,万历时期的日本刚经历过乱世,军队的士气和精神面貌很好(虽然装备,战术,兵员素质拉胯的很)。再加上基本全军步兵而且后勤简单,日军动员了远超过了明军数量的军队,所以能把很多仗拖进持久战,进而利用明军核心家丁调动的机会杀伤甚至重创一般明军。

最后就是,朝鲜这地界太穷了,日本人更穷,所以明军打日军属于打不赢吃不饱,打赢了除了一地倭奴尸体什么也捞不到。

你把这几条再做做排列组合基本就是万历援朝和戚继光抗倭的得失了,其实挺好理解的。

倭寇指的是日本破产的武士,中国的海盗不称倭寇。倭寇跟海盗还不一样,倭寇是因为日本国内问题导致了大量的武士破产,这些人跑到了中国沿海劫掠,这些人的战斗力很强。海盗是随着海贸的兴起而出线的,海盗既劫掠商船,也会武装押运商船,郑芝龙集团,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殖民者也是海盗,一边从事海外贸易,一边劫掠商船。

明朝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海贸兴起,海盗也必然会出线,商船出海就必须要有海军随行保护,如果你没有海军,那海商就必须去勾结海盗,让海盗保护他们出海。而明朝从宣宗开始就放弃了远海海军,明朝的海军根本没有能力保护贸易航线,海盗必然会崛起。

倭乱真是海禁逼的吗?为何一提明朝倭寇,总有人说“十倭七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