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阶梯》第28集——苏格拉底哲学的遗产
原创通识课|《哲学阶梯》第28集——苏格拉底哲学的遗产
哲学即哲学史——黑格尔
《哲学阶梯》第28集
之
苏格拉底哲学的遗产
(视频版)
,时长08:04
(文字版)
苏格拉底哲学的遗产
文/曾斌
苏格拉底哲学的影响
看得出来,苏格拉底哲学其实是一种方法,一种通过不断否定而试图达到普遍定义的方法。这种方法很特殊,因为它并不告诉我们什么概念,却要我们保有一种求知认错的态度。苏格拉底本人甚至没有用理性来称呼这种态度,原因在于他不想以强加的方式让我们接受任何普遍的规范。因为这个缘故,苏格拉底哲学留下的遗产就像一块黏土,人人可以随心拿捏,但黏土的本质——也就是道德的关怀——是不变的。苏格拉底哲学实现了伦理学转向,用西塞罗的话来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带到了家庭中和集市上的人。正是由于人人都可以置喙,苏格拉底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在为西方哲学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启发的灵感之外,也确立了哲学不追求标准答案的要求。
苏格拉底哲学为后人提供的要点,除了上述这种求知的态度之外,可以归为如下四点。
首先,所有人都必须承认,哲学工作是不断地自我检验,“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哲学家面对的最大敌人就是拒绝错误,固执己见。别人的意见,也许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却提醒我省思自己的观点,而是否能够落实自我检验,还要看自己的求知态度。对于苏格拉底而言,无知才是真知。这不是说真知就是什么也不知道,或者什么也不用知道;而是说真知在于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很多,自己知道得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如果我们把我们所知道的比作一个圆,那么随着这个圆的变大,我们发现圆外世界远比我们想象得大,也就是说,我们知道得越多,就越知道我们其实很无知。

(Pic/Google)
其次,苏格拉底的方法产生了颠覆传统的必然结果。这个结果不但让知识永久处于持续讨论之中,也让哲学家成为“不安于世”的代理人。这个影响是很特殊的,因为若不是受到苏格拉底的影响,极少有人会否定传统。苏格拉底这种将一切认知结果置于思考之中的想法,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哲学就是一门为反对而反对的工作,而哲学家就是一群这么无聊的人。其实不然,因为不怕得罪人需要胆识,而捍卫自己的立场需要口才。苏格拉底示范了这两点的结合,鼓励后人选择批判理性这条道路,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再次,虽然苏格拉底哲学以知识主义著称,但别忘了它的前提是道德。我们说过,苏格拉底哲学以伦理学转向为主,开启了哲学史的新纪元。不过,这并不代表苏格拉底告诉了我们伦理道德是什么。正好相反,以“否定哲学”闻名的苏格拉底,只告诉我们什么不是伦理道德。道德不是固有传统,不是教育方针,不是社会规范,不是宗教教条,不是政治制度,不是经济定律。那么,道德是什么呢?道德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人伦展现的方式,是伴随人心发展的结果,因时间、地点、情况与环境而改变。我们可以说,在苏格拉底的影响之下,有关伦理道德的讨论必须以人为本,但什么是人性中具有道德本质的问题,则不是任何个人可以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不断思索下的结果。
最后,苏格拉底不同于辩士,后者认为德性是不能传授的。在苏格拉底看来,德性就是个性中的“极善表现”,包括正义、诚信、谨慎、勇气、智慧等。这些都是个人能够获得的能力,但是如果教导的过程只是单方面的灌输,那么就没有主动理解的可能。没有理解就不会做出符合德性的事,因为缺乏知识无异于盲目行事。
苏格拉底哲学的价值
苏格拉底哲学很特殊,完全不同于一般人的想法。我们总认为,任何有关伦常的讨论,必须依据传统,听从祖宗说的道理,不可轻言改变。苏格拉底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因为他不认为有什么道理是不能再讨论的。这一点,让许多人不能置信,因此也就无法理解这位“哲学导师”的价值。我们也不禁要问,苏格拉底哲学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虽然我们不能说有标准答案,但最明显的答案,极有可能是那种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理性的乐观主义。我们称这个想法为乐观主义的原因,是因为连他的得意门生柏拉图都对人人都有足够的理性这个看法不表示认同。柏拉图并不认为人人都有足够的理性,据此在其政治蓝图中将人区分为三种类型,即统治阶层、保卫阶层、生产阶层。
回顾一下今天这个世界,我们不能不佩服苏格拉底,因为他的哲学态度已经成为当下政治与教育的主流。在现代世界中,讲求民主的精义在于肯定每个人参与公共事务的价值,并逐渐扬弃以专制威权的手段解决人民的问题,这是对传统的精英政治的颠覆。在教育的领域中,更为明显的是有越来越多的改革反对填鸭式的教育。许多人认为,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否定个人学习的价值,不但浇灭了学习的兴趣,也丧失了学习的意义。因此,以政治与教育这两件与人伦最相关的事情而言,我们必须肯定苏格拉底哲学历久弥新的价值,同时也需要将它当成进入现代社会之前最重要的思想准备。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