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赞烛之武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的年代,也是一个谋士尽展其才,熠熠生辉的年代:晏子使楚,蹇叔哭秦,屈子外交,毛遂自荐,苏秦合众,张仪连横,范雎伍子胥的复仇,邹忌触龙的纳谏,还有冯谖的狡兔三窟,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无不彰显着刚勇洒脱的个性。在春秋战国的风云人物中,烛之武是不可忽略的一个,他如流星一闪,也迸发出耀眼的光辉,我想为他献上三个赞。
这第一个赞,是赞他的牢骚,这牢骚中有傲骨,也有点可爱。当秦晋围郑而“国危矣”时,郑国的君臣惶恐相顾,他们搜遍廷内,竟找不出一位能力挽狂澜的人!那些平时衣冠楚楚,口若悬河的人,不过酒囊饭袋,胆小如鼠。还好,佚之狐没有糊涂,他想起老友烛之武,一个可能正郁郁寡欢,生活清苦的人。自己的这位好友,佚之狐是知道他厉害的,他曾多次向郑伯举荐过,可惜郑伯是个目光短浅,苟且偷安的诸侯王,对眼前出现的人才,不能慧眼识珠。比如早些年逃到自己国境的重耳,那可是一表人才,霸主之相呀,但郑伯怕引火烧身,也断定眼前这落魄的人难成大事,便拒绝庇护人家,让他继续奔波在逃亡的路上。而面对大臣举荐的烛之武呢?郑伯看不出他的深浅,或者觉得郑国朝内的人才够用了,不需要厉害的角色了。
可是,现在,当郑国面临被灭,郑伯的王位不保时,他想要救星了。被吓怕了的他听到老臣再次举荐烛之武,并信誓旦旦:“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时,他动摇了,想给予烛之武现身的机会。烛之武来了,视茫茫,发苍苍地来了。他见到他早年想见的郑伯。可眼前的这位国君,没什么风采:脸上写满焦虑和无奈,随即又透出一丝光亮,仿佛看到了救兵。
没有什么“国君好”的套话和握手弓腰的感恩,“臣之壮年,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已矣”,这是烛之武送给郑伯的见面礼——浓浓的牢骚。是的,这些年来,自己空有满腹经纶,愣是被摁在民间,难登郑伯的大雅之堂,心里憋屈呀!也曾想过这填满才气的残躯,即将被扔到沟壑,默默作结。嘿,现在竟得到上台的机会。烛之武还是来了,给老友一个面子,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郑国一个机会。他是爱郑国的,否则早就投奔西秦,一展才华。但几十年的委屈,心里太堵了,不吐不快。面对郑伯投来的期盼的眼神,他只想平静地发两句牢骚。陷入绝境的郑伯,听到指责自己的话,还算清醒,没像小孩子一样暴怒而将烛之武斩立决,眼下他太需要烛之武了。烛之武的牢骚,其一说明他的胆量,面对掌握生杀大权的国君时,他敢于先端上一盘冷冷的牢骚。其二说明他的可爱,他是有血有肉有性子的人,可不是什么忠君爱国的扁平化人物,他有脾气,他的脾气显出可爱。
既然郑伯都放下国君架子敢于认错,那自己几十年埋没民间的委屈,就散了吧。现在要做的,便是会会秦伯,烛之武是知道他的厉害和野心的,至于能不能说动他而拯救郑国百姓一命,就交给上天吧。
四是挑拨离间,打消念头。攻击秦伯认为秦晋关系牢不可破的心理,让秦伯重新审视秦晋关系,让自己撤军心安理得。烛之武这招高啊!可以说是抓住了秦伯的七寸,可让秦伯方寸大乱,去意顿生。秦伯既然主要是为利而来,而不是对自己曾帮助的重耳的义。那么,一旦自己知道晋国不一定兑现盟约的好处,秦晋关系暗藏裂痕,晋国是一个不可同谋天下的伙伴,弃之有何不可?烛之武就抓住晋国“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把柄大做文章,将晋国定义成背信弃义者,虽然这主角是晋惠公,但烛之武将其概念扩大化为晋国,认为晋国耍赖的基因会遗传,现在的君王晋文公,也可能不兑现曾给秦伯灭郑后的许诺。既然晋国不仁,那么自己也可不义,果断撤军走人!
五是虚虚实实,夸大后果,攻秦伯危机心理,让其居安思危,加强对野心勃勃的晋国的戒备,甚至出手阻止其疯狂扩张。烛之武这一招是杀手锏,甩出致命飞刀,给秦伯最后一击,彻底击溃他参战的决心。将未发生的“又欲肆其西封”和“阙秦以利晋”说得好像马上要来临似的,无中生有,成功引起秦伯的恐慌心理,也悄然中将秦伯的盟友调换成其敌人!既然称霸路上双方迟早会相遇相斗,那何不未雨绸缪,先阻止晋国对郑国的吞并?烛之武这第五步实在妙不可言!他知道,秦伯在第四步中果断撤军后,也不能保证郑国的绝对安全,因为晋国完全可以攻下郑国!晋国之所以邀上秦国,还不是为了“有地大家占”嘛,给秦伯送个顺水人情,报上次自己走投无路被他收留的恩。为了确保郑国转危为安,烛之武虚虚实实地把晋国说成是秦国称霸路上的心腹大患,秦国几代君王打下的基业可能被晋国一举拿下。烛之武得逞了,秦伯是不允许晋国这样发展下去的,利欲熏心的他怎么可能让晋侯反过来在自己身上吃肉?于是他撤走主力部队后留下几员大将镇守郑国,也就是告诉晋国先别动郑国。面对撤走又留下守将的秦军,晋侯只能无奈苦笑。他说出了一些半真半假的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不去攻击秦军,说是“不仁、不知和不武”的行为,这有可能是肺腑之言,毕竟他能回国做上君王,确是拜秦所赐,而且最后第一个登上春秋霸主交椅,可见其深谋远虑。但这也可能是一套虚伪的说辞,不过是说给属下和诸侯朋友们听的,打算以理服人早日称霸。毕竟,如果当时晋军冒然出击秦军,并无绝对胜算,他会遭到秦郑的前后夹击,会扛不住的。就算晋军本次打赢秦郑联军,自己也必然元气大伤,以后拿什么与诸侯国争霸?郑国只是一道小菜,霸主才是终极目标,晋侯很清醒,也很狡猾,在扔下一番道貌岸然的话后,机智撤了军。
至此,烛之武的“五步攻心法”施展完毕,也取得了完美的效果。他劝退来犯之师,让郑国的君臣和百姓免于血光之灾。我没见过毛遂“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但我领略了烛之武的辩才,击节叹服。
物转星移几度秋,风流总被雨打去,但带走的只是肉体,那有趣的灵魂仍光照千古。三赞烛之武,赞我心中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