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道生一,一生二,是宇宙生成论还是宇宙本体论?谈玄论道3

概要:
戴老师本期主要讲解了《道德经》中关于“道”的生成理论。
《道德经》四十二章

冯友兰解释“道生一”
上半部份,谈的是宇宙的生成论。关于“道生一”,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二篇中,是这样解释的:“‘一’是道之所生,所以道被称为‘太一’。”‘太’的意思就是太上皇的‘太’、太老爷的‘太’。冯友兰先生将其解释为父与子的关系。戴建业老师认为,冯友兰的讲法,背离了老子的原意。所谓的"一"就是世界上什么都没有,但是仅有这一个“一”。它没有任何东西和它成对,便不可能在它前面有“太一”的存在。
严遵解释道生一
汉朝的严遵认为,“道”虚而又实,是无也是有,没有外也没有内,可以是左也可以是右。因为世间只有“道”,没有其他的东西。它混混沌沌,茫茫泛泛,它是唯一的一个,我们才能把“道”称为“一”。“道”和“一”在逻辑上就是同一关系,“道”就是“一”。
韩非子、《淮南子》
韩非子说:“道无双,故曰一”;在《淮南子》中也论述有:“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天下者也。”就是说没有天下间没有哪个和它相配的才是“一”。关于“道生一”中的“生”,主要是指的“分化”的意思。
庄子《齐物论》
庄子在《齐物论》中有这样的表述:“既已为一夷,且得有言乎”。大意为。此物既为“一”了,还用着我们去讨论吗,太还能说吗?“既已谓之一夷,且得无言乎?”,我们既然已经说它是“一”了,那我们又怎么说我们没有说过?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事万物,它从阴阳中间分化出来,阴阳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冲和之气。阴、阳、冲合之气,三者即为“三”,“二生三,三生万物。”
总的来说,“道”就是“一”,道演化、分化为“一”,这个“一”如混沌一般,在这“一”中包含着阴阳,就是所谓的而“二”,阴阳不断交融,形成了冲合之气,这三者就是“三”,由阴阳交融生成的冲合之气进一步的生成了世间万物。
《道德经》第六章

什么是谷神?在《大戴礼记》中:“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牡就是雄性的生殖器,牝为雌性的。山谷中央是空的,四周有山,它虽然是空虚的但他仍然有形;但是如果它空虚到没有形了,它就是“无”。古人称这种至虚以至于无形者为谷神。所以,老子把“道”比作“谷”,说谷神是天地之根,从这里生成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