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逆天改命!那个农民在48岁成为律师

2022-09-23 18:33 作者:We我们工作室  | 我要投稿


48岁那年,他成了一名律师。


人进中年,家庭、事业趋于稳定,很少有人愿意,或敢于打破平衡,寻找新的突破,甚至开始为退休躺平提前做攻略。


农民出身的刘学云,却在不惑之年,以368分通过了“天下第一考”。那是2012年,彼时,这个难度大、通过率低的司考尚未更名法考。


十年后的今天,他成了内蒙古包头知名律师,拥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又因帮弱势群体义务普法,在快手坐拥180多万粉丝。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那些曾经靠种地、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也不曾放弃学习的日子,埋下了未来的伏笔。“一个人可以清贫、困顿和低微,但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早晚能改善自己的处境”。


他向光而行,点燃梦想,又发出了照亮别人的光。


网红律师          


清晨6点,刘学云一个人开车来到律所。


此时,包头市九原区法院附近的街道上冷冷清清,快递站、小饭馆、彩票站大门紧闭,多数人还未开始一天的生计。


打开律所的灯,他从衣架上取下一件藏蓝色西装穿上,抻了抻里面白衬衣的领口,又仔细地梳理了头发,“发根又白了,还没来得及染”。


距离7点直播还有10分钟,他冲了一杯速溶咖啡提提神,又倒了一大杯白开水。咽炎犯了,话说得太多,嗓子有点沙哑。直播时,他不停地喝水缓解。


“夫妻一方打借条,配偶承担责任不?”


“手掌骨折打了两根钢针,能评上工伤几级?”


“我把钱借给熟人11年也不还,咋能要回来?”


直播间的法律问题并不复杂、幽深,但繁琐纷沓,这让从业多年的刘学云看见了困惑、无助、卑微、无奈的众生相。


“公司不给我上五险一金怎么办?我去闹事,能给我上吗?”


“不用闹事。去当地的劳动人事和监察部门求助,也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让单位给你补偿。”


他不敢轻怠任何一个法律咨询,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极有可能激化矛盾,酿成犯罪事件。


刘学云的直播普法始于2019年1月。一次出差,火车上有人用快手直播,又唱又跳,还跟粉丝各种互动。这让他突然意识到,或许用这种形式普法,会更有效果。


当天,他便注册了快手账号,之后又换了新手机,买了支架,还专门购买了如何做好快手直播的书籍。起初,每天早上7:00-8:00直播,去年,因身体原因,便改成每周二、四、六。

偶尔,他也会觉得心累。“很多人一点不懂法,咋说也听不懂”。这让他仿佛回到备考阶段,反复看最基础的题。


有时行程匆忙,直播晚一会儿或当天没开播,马上会收到几十个“铁粉”的私信,“为什么不播了?!”还有人在视频下留言,“早点认识你,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四年多,他在直播间帮粉丝处理的法律求助近万件,这也让他收获了许多人情味。粉丝寄来鲜花、绿豆、果干。东西虽不贵重,但奔赴而来的惦念却让他感动。

他在直播间教人打借条,录音取证,识别合同条款陷阱。他一遍遍叮嘱粉丝,被恶意催债要报警,不要打架,受人诬陷,要相信法律,不要去报复。


在他看来,普法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专家,而是让一些不懂法的人,在不清楚怎么做时,想到还有律师可以咨询,不采取极端的方法。


刘学云的粉丝大多是农牧民或打工者,防风险意识很弱。他希望直播普法,能让他们相信法律,不侵犯他人权利同时,也保护好自己。


 艰辛过往          


“我常常想,那个陷入困境的人就是我”。


曾经一样的生活经历,让刘学云很难无视这个群体的困境,他常会在对方求助时,与之产生共鸣。


18岁那年,他因弄丢了300块钱,绝望崩溃。那是他打工几个月的血汗钱。“那会在食堂吃一盘土豆丝才9分钱,丢了那么多,我感觉天都快塌了”。


他不知道钱是被工友偷走了,还是被自己弄丢了,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报警。一个刚进城的年轻人,找不到任何可以求助的地方。


没钱买车票,又怕父母知道了上火。那一年的除夕夜,他两手空空去了包头的一个亲戚家,那种没有礼数的尴尬,让他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感受到难堪和羞愧。


刘学云原本是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公积板村的农民。出生在60年代的他,因家庭成分不好,失去了很多机会。“我当时连个少先队都入不上”。高中毕业,他便回家跟着父母种地。


“每人才一亩多地,温饱都不能解决”。无奈的刘学云只能背井离乡去包头打工。冬天,挖冻土方,手上冻得全是裂开的小口子,疼得他连镐也拿不住。


那会,他特别羡慕在城里坐办公室的人。穿得干干净净,骑个自行车去上班。车把上还挂个饭盒兜,偶尔撞击在大梁上,咣当、咣当,“那声音美妙极了”。


每天种地、打零工,整日灰头土脸的日子,心情也是七零八落。直到80年代末,不甘心再让家人受苦的他,带着老婆和一岁多的女儿,来到东园乡开了一个小卖部。


“其实就是在马路边的铁皮房里卖点杂货”。简易铁皮屋不通风、不透气,冬冷夏热,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钱,还要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


“若你还没办法改变命运,那就找点什么,挡住笼罩在面前的绝望”。刘学云对抗苦涩日子的方法,便是不间断的学习。别人抽烟、喝酒、打麻将,他在看书、听广播、看新闻。


或许他也不清楚学习到底能改变什么,但就是以一种极为呆板、保守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浮华又充满诱惑的世界努力地活着。


1991年,作为个体户代表,他参加了包头市个体劳动者法律知识竞赛。“那段时间,啥活都不干了,就是背相关法律知识,还背邓小平南巡的一些内容”。


他预料到自己会获奖,但没想到能获得第一名。儿时埋在心底的梦想萌芽,也在这一次小胜中开出了现实的花。

小时候,村里来唱戏的,他特别喜欢看包拯、海瑞的戏。“我就想成为那样的人,仗义执言,伸张正义”。彼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世间还有一种职业,叫做律师。


命运便是一次次选择成就的。善于把握机会的刘学云,无意间听说司法局有个律师函授班,高中学历就行,他立马报上了名。乡里一个女干部是他同期学员,现在还常遗憾地提起,“可惜我放弃了,看看人家刘学云坚持下来了”。


对法律愈发着迷的刘学云,又陆续念了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函授班,从大专一直拿到本科学历。


自学的过程并不容易,他常被专业又晦涩的法律法规难住,便去找乡里的法律工作者求教。他还把法条摘抄成小纸条,揣在兜里,卖货的空档便掏出来看一会儿。


刘学云开始帮村民写诉状,提供法律咨询。但身边总有人质疑他,个别村民还嘲笑他是“刘砖家”。


“有人觉得我一个没啥学历的农民,咋能懂法律知识,根本信不过我”。骨子里的倔强和执拗,战胜了周遭的冷言冷语。他屏蔽外界的轻视,反而愈发投入学习。


有一次,沿110国道两侧很多店铺准备拆迁。考虑到拆迁后很多人会失业,他主动去乡政府依法依规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乡政府为广大商户协调了此事,所有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1999年,刘学云被东园乡聘请为法律工作者。“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帮村民打官司了”,很多人开始叫他刘律师。


“一度以为自己真就是律师了”,可慢慢他才发现,除了每个月的收入与律师不同,法律工作者不能代理刑事案件,也没资格穿上律师袍。


还有一次,他去某部门帮当事人收集整理证据,因多问了几句,有个负责人便把他的法律工作者证件扔在地上并嘲讽,“这不就是个讨食证吗”。弯腰捡起的那一刻,这个要强的男人,尊严被践踏到谷底。


《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在人生挫折面前,常常会冒出这样的独白:“我觉得我的一生,在这一刻已经结束了,彻底结束了,人生完结了,人生彻底失败了。”


刘学云并没有陷入全面受限的挫折里,那一瞬间的无力感,却无意激发出了他的斗志,参加司法考试的念头愈发强烈,“一定要考个律师证,成为真正的律师”。


命运改写          


“我关机仨月,切断了与外界一切联系”。


2012年6月,48岁的刘学云报名了内蒙古大学的司法培训班,决定全力备战司考。临走前,他回村看望了父母,又专门去告诉亲戚朋友,若有婚丧嫁娶的大事,也暂时不要联系了,等回来一并补上。


一个普通人想要跨越阶层改变命运,就必须打破“人生规则”,比一般人更努力,而学习是最公平也最容易改变命运的方式。


他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招待所,开始闭关学习。几平米的小屋,简陋至极,甚至连个卫生间也没有,洗脸、刷牙只能去公共卫生间。唯一的娱乐,便是一台破旧的电视,他找来服务员,要求把电视拿走,并断掉了网络。


大家都知道法考通过率低,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准备这项考试需要涉及60部法律法规,还有很多司法解释和法律条款,参考书摞起来有半米多高。


48岁的刘学云,记忆力大不如前,大量背诵的内容,有时候记住了,第二天又忘差不多了,只能反复背诵。为了记忆深刻,他便反反复复听,MP3听坏了两个,有时走在大街上,也会拿出纸条背诵。


如果你能克服懒惰,那么你的人生就会习惯迎风破浪地前进。刘学云几乎每天都是早上5点起床,学到晚上11点,困了就用凉水洗把脸,实在不行,再喝杯咖啡提提神。最便宜的速溶咖粉,他喝了一罐又一罐,直到喝得完全没有感觉。


一个家庭有一个人备战司考,已是人仰马翻,刘学云还让女儿刘丽也辞掉工作,和他一起备考。“不忍心看女儿辛苦的打零工,支持她学习,是我唯一能为她做的事儿了”。报名司考之前,高中毕业的刘丽便在父亲鼓励下自学考取了大专学历。


“目标一定要定在月亮上,即使失败,也会落在云层上”,父亲常常鼓励自己的话,也燃起了刘丽的斗志。


这个年轻人也被切断一切娱乐,紧赶慢赶地撵着父亲的节奏。“周一到周五白天上课,晚上去自习室做题,周六、周日也要刷题,甚至连晚上做梦都在讨论问题”。


没有强烈的目标,不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一切梦想都是空谈。刘学云心里憋着一股劲。2011年,他曾经参加过一次司法考试,当时距离合格线还差了50多分,这让身边泼冷水的人越来越多。“支持的人可能都不到1/3”。那些看笑话的人,还用当地方言羞辱他,“你一把年纪,太‘兰信’了,意思就是你太丢人了”。


刘学云不怕丢人,但鬓角和额头的白发,让他在考场上确实很“扎眼”。


他不自觉地挺直腰板,攥紧了手中的笔,笔尖与试卷碰撞生发出的力量,模糊了由不同带来的距离。


大多时间,刘学云给人的感觉都是温和、平静。考试那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紧张,“也许是期望值过高,一出考场,我就感觉考砸了”。


分数出来那天晚上,他迟迟不敢查分,第二天早上才起床打电话。“368分,竟然超出全国分数线8分”。这意味着,他可以申领A证,在全国范围内申请法律执业。而通过放宽地区合格线只能申领C证,在本地执业。


一向冷静自持的他,反复拨打了好几遍查分电话,确信了结果,便不再压抑情绪,挨个打电话告诉支持他的朋友。


如今,回忆通关宝典,他给出一个词,“坚持,其实就是一个苦字,能坚持就行”。


女儿刘丽也成了学习的最大受益者,她不仅和父亲同年通过了司法考试,又考取了内蒙古大学全日制研究生,这也是当地唯一一所211院校。


2016年,刘学云的铎誉律所正式成立。为了这一刻,他准备了近20年。如今,他的办公室挂满了锦旗,摆满了奖状、奖杯。“2020年法治新时代十佳刑事辩护律师”的奖杯被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他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此项殊荣的律师。

“做法律工作者时,没资格代理刑事案件”,这曾是刘学云最深切的遗憾。他认为民事案件主要是财产问题,而刑事案件涉及到人的生命和自由,刑辩律师对保护人权特别重要。


敬畏职业          


“我爸就是一个工作狂”。


对于女儿,刘学云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牺牲,更没有控制和束缚,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师生。研究生毕业,刘丽回到父亲的律所,与她而言,跟着父亲的指引走,一切仿佛顺理成章。


可有一件事,她没听父亲的,单身的她,自己租了房子搬出来住,还养了三只猫。父亲不太理解年轻人的选择。其实,女儿的想法很简单,她与父亲一样热爱着律师的职业,但她不希望跟父亲一样,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


刘学云的日历上没有周六和周日。除了直播普法,律所接待的弱势群体,大多指名让他接案子。

一推开律所的大门,女人便放声痛哭,悲悲戚戚地诉说着不幸的遭遇。


这个风尘仆仆的中年妇女来自山西,她的丈夫在包头一家私企打工,因工厂生产时停水,便下到3米深的工业用水井内查看,导致窒息死亡。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命赴黄泉,女人悲痛、恐慌,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公司竟然认定下井是个人行为,不予赔偿。


走投无路之时,女人在快手平台看到了刘学云的普法直播,在包头人生地不熟的她,犹如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刘学云找到企业负责人,经过多轮明理释法的谈判,最终一次性赔偿了死者家属80万元。带着赔偿款回家后,女人从山西寄来了小米和一面大红锦旗。


律所还有一面锦旗是9岁女孩璐璐送的。送锦旗那天,穿着粉色裙子的小女孩,头上还缠着白色纱布,左手布满烧伤的瘢痕。她刚出院不久,妈妈不想让她来,可女孩就想看看,帮她的律师爷爷长什么样。


璐璐是个不幸的孩子。她和家人去熟人家中做客,却意外遭遇火灾。爸爸和爷爷被大火夺走生命,女孩也被重度烧伤。刘学云为女孩的母亲提供了免费的法律服务,还在律所发起募捐,筹集治疗费6204元。


“钱够用就行,有余力就帮帮那些有需要的人”。曾任包头市九原区政协委员的他,在内蒙古疫情、河南发大水等危急时刻都带头捐款,多则10000元,少则1000元。


生活中的刘学云却是一个很“抠门”的人。


“我好几年没买衣服了”。直播时穿的藏蓝色西装,袖口有点磨边。脚上的黑皮鞋,也是在商场买的打折款,花了100块钱,发灰泛旧了,也不舍得扔。


吃穿用度一向简朴的他,在学习上却极舍得花钱。


几千块钱的法律培训班,每年都要报好几个,七、八十一本的法律书籍,一次就买十几本。疫情出门不方便,他便购买各种优质网课,粗略算了一下,他每年在学习上的投入至少五、六万。


女儿脱产考全日制研究生,他二话不说全力支持。“那两年都是父亲给我的生活费”,刘丽对父亲的感激极少用言语表达,便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像父亲一样专注的学习。


每天,刘学云都会雷打不动抽出一个半小时听网课。学习是习惯,也是工作所需。“法律不能吃老本,司法解释一直修改,不学习会误事”。


重视学习的刘学云,却一点也不唯学历。律所招聘新律师,他从不在意对方是否名校毕业,也不会问有没有研究生学历。他眼中的合格律师只需符合两点,一是专业,二是品行,若想更出色,再做到坚持。


刘学云生长在土地贫瘠的乡村,为了改变命运,他一直默然的努力,过程并没有轰轰烈烈,只有从不曾向苦难低头的坚韧。

一个有理想的人,在脚下多垫些“砖头”,就能够到自己渴望的风景。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一场司法考试,一次次为命运逆流而上的坚持,还有他超越生存之上的觉醒与思考,都成了脚下的“方砖”。


未来会怎样,刘学云没时间去想。当下,他的目标清晰且温暖。“没有人是法律的局外人,每一个群体都应该被保护”。在偌大的法律界,他将穷尽所能,把法律之光,照进更多弱势群体的世界。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小未

编辑:裴大哥 | 丑橘

图片:包头刘律师说法(快手ID:1168811574)


逆天改命!那个农民在48岁成为律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