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武汉无轨电车(第四期)
这是我2015年在一个QQ群里面意外得到的一份资料,是我在整理我电脑时意外发现的。发现互联网上面没有相关资料,同时也发现资料过时严重。现公布出来,希望大家积极补充,让无轨电车所代表的城市工业记忆得到保护。

第30回:繁变简,电车实施新票价
从1962年12月18日开始,市电车公司改革客票计价办法,减少票种,提高服务质量,方便乘客。过去,我市电车票价共有四分、七分、一角、一角三分、一角六分、一角九分和二角二分七种。售票找零比较麻烦,同时还易产生差错。在乘客和售票员迫切要求下,电车公司根据乘客意见和企业票钞管理的需要,对电车票价进行调整改革,将上述七种票价改为五分、一角、一角五分、二角四种,这样不仅方便了乘客,而且减少售票员大量的找零手续,腾出较多的时间专心搞好服务工作,照顾老、幼、病、孕、残。这次票价调整,既考虑到国家收益,又没有增加乘客负担。如以三民路至水果湖的一路电车为例,全程13.25公里,原收费二角二分,每公里单价为1.66分,调价后收费二角,每公里单价则为1.51分,降低了9%。原来四分可坐三站,现在五分可坐四站。改革后的票价,是按里程来计算的,三点五公里以内为五分,三点五公里至七公里为一角,七至十公里为一角五分,十至十三公里为二角。
第31回:线延长,电二穿越老汉口
1962年12月19日下午,武汉市电车公司为电车二路延长线举行了隆重的授车典礼。时任武汉市委书记处书记王克文、武汉市副市长伍能光、省建筑工程厅副厅长刘永清、中共武汉市委交通部部长刘振邦、副部长萧律、张子由等领导同志都出席了这次大会。在会上,伍能光副市长亲自把新电车的证书授给了司机们。电车 2路新线全长九公里,沿途设有居仁门、武圣路、利济路、六渡桥、水塔、南京路、兰陵路、一元路、三阳路、渣甸路、永清街等十二个站。至此,二路电车可以从硚口直达黄浦路。电车二路全程票价一角五分,平均每五分钟有一辆车靠站,一个来回只需要九十分钟。当时之所以要大张旗鼓地举行盛典,估计是这条线路横贯汉口老城区的缘故。新线沿线附近有军需、硚口、新华、武汉、民众乐园、长江等大的影剧院和许多大的商店,它的建成不仅支援了生产,方便了人民生活,而且进一步满足了繁华市区大量乘客的需要。在这条新线路上,市电车公司配备了北京出产的新式大型列车20辆。每辆车有两节车厢,三个门,全长15.3米。奶黄色的车顶,天蓝色的腰身,车顶上装有三个大活动通窗;车厢内空气流通,宽敞、爽目;还有43个舒适的座位。全车可容乘客150人左右。
第32回:带一脚,收班电车载乘客
很早就听说 703是武汉公交收班的线路,而且有时回场还回带人。现在回看这则旧闻,我估计这大概是其在电车公司时继承的好传统。早在1963年3月的时候,电车就一改过去放空车回厂的习惯,每晚回厂时,收班的电车都装上了乘客。收班回厂载客,电车的司机、售票员一向都不乐意干,怕耽误回家的时间,认为这是额外负担。但在当时增产节约运动指导中,电车公司算了一笔账,按回厂车都顺便载客,只算每车平均收入四角钱,全公司65部工作车,一年就可增加九千四百多元的收入。同时还方便了群众。这真是一举两得的事啊!
第33回:学上海,推行分段时间牌
同样的,在公交车上看见分段运营时间考核牌,你也莫感到惊奇!因为这东西是上海首创,武汉电车公司在汉最先推广的。1963年春,市电车公司以一路电车为试点,学习上海经验,运用活动分段时间牌的行车办法。此举提高了行车准点率,乘客很满意。车辆行驶不均衡,是电车线路的一大关键问题。当时,乘客常常反映:“一等半天不来,一来就一大排,车子排队,人也排队”。尽管车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后来,电车公司派人去上海求师,学习了运用活动分段时间牌的行车办法,首先在一路电车推行。他们在准点行驶工作中,及时公布成绩,表扬先进,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新司机宋永芳,没有手表怕跑不准点,把家里的小闹钟挂在车上,掌握时间跑。由于司机和售票员的密切配合,车子行驶准点率由过去的 70%,5月份提高到90%以上,服务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重型机床厂的工人,以往上班总是嫌停站时间长,车子开得慢,怕上班迟到,现在他们反映好了,反正四十五分钟就到水果湖。有的乘客说:“你们好像增加了车辆,按时搭车有了保证。”
第34回:告诉你,电车架线有不同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单臂梁的架线方法似乎不足为奇。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可是不宜于普遍采用的。当时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武汉只在中山公园门前等少数地段还使用这种奢侈的方法。为什么在中山公园这地段使用呢?这是因为当时的汉口解放大道新华路到航空路一段,是武汉市举行盛大节日、集会、游行的中心。中山公园、中苏友好宫、友好商场、新华路体育场都在这里。这段马路,行人稠密、交通频繁,道路宽阔,有街心花园相衬,更显得街道宽广壮丽。因此在电车架空线的建设上特别注意了美观大方,根据道路平直的特点,采用了单臂梁,链式的架空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它优点多多:(一)由于没有使用交叉的架空横绷线,在上、下行线路中间留下了七到七点五米的净空,可以使游行队伍中的高大模型、旗帜……畅通无阻。(二)架空用的单臂梁电杆距离是五十米(普通采用的斜摆式的杆距只有四十米)比普通的架设法宽十米,这就可以使电杆正好竖立在街心花园中间,节约了电杆,减少了与马路上的树、秆、线零乱交叉,看起来更加整齐美观。(三)线路平直,吊点多、弧度小,富有弹性,通过这段的车速可以加大,还不易脱线或发生事故,电弧(火花)小,又不易干扰收音设备,触线寿命也可以延长。然而单臂梁、链式的架设方法虽然有以上许多优点,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必须使用钢质的单臂梁、使用双拉线:所以成本远远超过一般采用的斜摆式的架设法,所以在当时没有被广泛采用。
第35回:设标牌,告知电车开收班
明明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等末班车,可就是等不着,不少公交线路提前收班,乘客怨声载道。这大概是这些年武汉公交面临的问题。有什么办法呢?看看1963年武汉电车推行的办法,似乎能得到启迪。1963年10月下旬,电车公司在所属线路的沿途各站,设置了一种早晚开收班标志牌。标志牌的正面写着这个站开收班时间,车辆收班后,有关人员就把标志牌翻过来,它的反面写着“末班车已过,请勿候车”,以至于不让乘客站在那里苕等。
第36回:又延长,电车通到江岸站
1963年12月,根据市民出行需要,电车公司决定把到解放大道黄浦路止的电车线往下延长1.1公里,至江岸火车站前十字街口。延长线从当年12月19日开始立杆,到1964年9月全部建成。这段线路,原本是让电车二路通行至江岸车站的,但后来根据需要,把电车三路调整于此。1964年9月25日,电车三路开通至江岸车站。
第37回:添车辆,高峰时间迎乘客.
1964年1月,为减少乘客的候车时间,更好地为乘客服务,电车公司推行了在乘客多的高峰时间内增加车辆的办法,即在增车不增人的条件下,实行高峰加车。办法是采用三门车两班五人制、两门车两班三人制,即三门电车高峰时三个售票员、低峰时两个售票员,二门电车高峰时二个售票员、低峰时一个售票员。用抽出的人力,增加高峰出车数量。同时,他们还采取了三门电车前后门下人、中门上人,两门电车前门下人、后门上人的办法,避免上下车拥挤现象。这些措施最先在电车三路试行,受到了广大乘客的积极支持,效果良好。不久,电车公司在其他线路上全面推广。
第 38回:线结冰,公汽代替电车跑
1964年2月8日早晨,武汉气温陡降,蒙蒙细雨落地结冰,电车触线上逐渐被薄冰复盖,致使导电不良,无法通车。当天上午十时二十分,全市电车全部停驶。市公用汽车公司闻讯后,立即决定全部公用汽车出场,增加与电车路线有关的各条路线的车辆。在大家的努力下,2月 9日,上午七时半,电车三路已经全线通车;九时五十五分二路电车全线通车。由于武汉长江大桥桥面结冰不易熔化,电车一路停驶。市公用汽车公司集中力量支援电车一路,公汽由水果湖开出,经由大东门到汉阳门江边,与轮渡衔接。开行与航空路大东门的公汽10路,改由航空路经武圣路至王家巷码头。凡沿电车路线分段行驶的汽车,一律停靠电车站。
第39回:除积冰,电车不间断行驶
冰的出现,与雷雨、气温、风速、负荷(通过触线的电流)等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中,如果有一个不适宜造冰,冰就不会产生。北方城市虽比武汉寒冷,但寒天多半是风雪大、雨水少,因此,在触线上积厚冰的情况并不常见。但1964年春,武汉出现的罕见雨雪天气,致使电车线路一度受损。当年2月上中旬,天下了毛毛细雨夹细小雪花,尽管风速也不大,但这些雨雪一沾附在触线上,由于气温较低的缘故,便很快冻结;由于触线在深夜没有负荷,不发生热量,或在白天虽有负荷但触线的散热不足以使冰融化。所以,这天在触线上的冰层既多又厚。在这种情况下,行驶电车时集电头受冰阻挡,根本不能与触线接触而极易脱落,电车完全不能行驶。为此,市电车公司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让电车在线路上不间断的行驶,使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电流通过触线产生热量使冰融化,消除薄冰或预防积冰。
附:夜战
1964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三,三路电车司机王祖雄为欢度春节的人们开了一下午车,直到晚上十一点多钟才睡觉。当他正朦胧地进入梦乡时,忽然听到紧急集合的铃声响个不停。他一骨碌爬起来,只听调度员在外面喊道:“现在又在下小雨了,电车线已结冰,司机同志们!赶快出去破冰。”王祖雄像战士接受了战斗任务一样,迅速穿好衣服直奔车场,找到自己开的电车,爬上车顶在滑履头上换上铁块,马上开往线路上去刮冰。电车触线上的薄冰经过滑履头上的铁块的磨擦,已开始脱落。王祖雄开着空车,聚精会神地在三路电车的路线上破着冰,越破越起劲。但由于气温低,雨打在挡风玻璃上立即成冰,影响视线,无法开车。于是,他跳下车,脱掉手套用热手把冰烘化后,继续往前破冰。过了不久,挡风玻璃又结了冰,他又下来用手烘化。就这样,走一走,烘一供,反复烘了几次,手冻得麻木了,挡风玻璃上的薄冰用手已不能融化了。怎么办呢?停车吧!电线马上就会结冰,电车不能走岂不影响春节来往乘客乘车吗!他看看表,这时已是深夜两点多钟,他想:只要我再坚持两个钟头,等到出早班的司机来接班就不怕了。于是,他又继续与冰封搏斗。到了四点半钟,出头班的车子已经赶到,但王祖雄看到车子少,恐怕电线又凝冰,仍然没有下班。直到早上六点半,他的对班司机来接班,他才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公司。一回公司,他发现还有很多车子在厂内停着。而这时从厂里到线路上的一段电线已结上冰,如果再不把车开出去,等一会车就不能发出去了。事不宜迟,他迅速地登上车,又积极投入了运车的战斗。当队长命令他回厂休息时,时钟已指向上午八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