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Find X5系列的背后故事:艰难前进的自研芯片
2月24日,OPPO正式发布Find X5系列新机,会后OPPO也举行了媒体专访,以下是Q&A主要内容,解答了关于销量期望、天玑版本、MariSilicon X芯片、久石让大师等多方面的疑问:

Q&A
Q:天玑版为何没有MariSilicon X芯片?两个版本的影像差距有多大?
A:高通版上调试非常辛苦,工作量很大,而且天玑芯片量产时间较晚,和发售进度没有完全覆盖,所以被迫放弃悬浮防抖和MariSilicon X芯片;天玑版影像实力也很强,但肯定与搭载MariSilicon X芯片的版本有差距。
Q:对这代产品的销量预期?
A:OPPO Find X5系列是第一代搭载自研芯片的产品,希望以此为起点成为Find系列里程碑,内部对销量预期较上一代翻倍。
Q:一加10 Pro与OPPO Find X5系列的定位问题?
A:OPPO对两个品牌有区分,一加更偏向性能与游戏用户,定位不同,所以内部不怎么讨论两款产品的异同。
Q:OPPO对MariSilicon X芯片实际应用打几分?
A:目前只发挥了MariSilicon X芯片30%的能力。
Q:OPPO Find X5系列定价与渠道沟通时,他们的观点?定价对友商是否会造成冲击?
A:OPPO在与渠道商沟通时对这代产品有信心,而Find X5系列定价专注于带来优秀体验而非盈利。
Q:OPPO Pad为何没有蜂窝版本?
A:产品调研发现用户大部分场景还是WiFi环境下使用,而且产品节奏已经较晚,如果再去打造一款全功能平板可能会拖累产品发布。
Q:OPPO内部是否会加快芯片研发速度?
A:做芯片很难,虽然很希望加快进度,但研发速度加不快,MariSilicon X芯片研发过程中就已经发生了很多故事,而其一次流片成功的经历也让行业内部人士惊讶。
Q:天玑版为何只有一个存储版本?
A:和联发科是战略性合作并且参与了最初的产品定义,纠结过是做一款3000内走量的机型还是一款高端旗舰,但为了高端突破,而且是首发机型,希望第一款天玑旗舰口碑打起来,一定不能因为冲量导致产品体验出问题,所以才在版本上做了取舍,此外后续还有其他版本尚未公布。
Q:出于什么考虑邀请久石让合作?
A:久石让与OPPO和丹拿在声音的追求是一样,但说服他还是非常困难的,前后沟通了一年时间,调试时间也近11个月,调到第10版的他还是不满意,为此更换了电感的供应商达到他的理解。
Q:MariSilicon X芯片基于骁龙进行调试,那与高通的分工如何?视频摄录出现掉帧?下一代能否用一个好一点的2倍镜头?
A:OPPO将MariSilicon X芯片放在高通ISP之前,能够在最原始的RAW域发挥算力,进行降噪处理,在AI算力也强于传统ISP,能够把一些AI算法放在RAW域进行处理,还有可以利用自研3A算法;视频摄录MariSilicon X芯片采用的2帧合1帧,输入是60帧的;能,下一代一定给大家惊喜。
Q:MariSilicon X芯片什么时候能调试到最好的状态?生命周期会持续几代产品?
A:开箱版本一定会调试到最好的状态,还有三周时间;MariSilicon X芯片潜能还是很大的,内部团队还在找默契充分发挥芯片能力。
Q:如何看待双芯竞争的问题?一机双芯设计是否会普及?
A:一块芯片是理想状态,苹果正是这样做的,但现在OPPO还没有主芯片,所以必须一机双芯,还是有点浪费的;2到3年内应该会一直沿用双芯设计。
Q:百元TWS竞争很激烈,OPPO推出高端产品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A:国内TWS市场确实比较内卷,但做好一个高端TWS是很难的,OPPO Enco X2耳机重量是高端TWS最轻的,内部规格也很出色,不逊于甚至超过了国际品牌的产品,而且OPPO坚持将高端TWS做起来的同时,产品布局也很完善,在200-400元价位段也有相对应的产品。
Q:OPPO Pad未来发展方向?
A:首先是应用适配问题,尽管目前已经有3000多款APP适配但依然不够,现在OPPO推出计划与开发者合作拓展适配APP;目前OPPO Pad与OPPO其他产品互联互通还不是特别完美,这也是未来改善的方向之一。
Q:从用户角度来看,如何通过营销说服他们为MariSilicon X芯片付费?
A:OPPO以前虽然在营销方面表现不错,但内部也经过反思,用户最终评价还是落在产品体验上,现在OPPO在宣传上还是更偏重产品与技术本身,现在的营销方向是让高端用户真正理解OPPO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宣传方向更偏向技术、硬核。
Q:全球供应短缺对芯片有没有影像?
A:因为目前OPPO自研芯片刚刚起步,量比较少,不会受到短缺影响。
Q:平板是否考虑推出3:2比例这种的更高的屏幕比例?
A:比例的问题不同人有不同偏好,OPPO Pad选择16:10是因为目前APP生态是在这个比例上下进行的开发,更换比例会出现适配问题,而且笔记本用16:9/10比例的也很多,生产力用户可以延续笔电的使用习惯。
Q:悬浮防抖和微云台有什么区别?
A:以往防抖和微云台主要是镜头防抖,悬浮防抖把镜头的OIS与传感器的三轴位移打包整合,做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