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穿越的隋“尺八”

2022-01-22 00:42 作者:青鲨  | 我要投稿

图为东大寺所藏圣德太子的隋“尺八”和正仓院唐尺八对比。

首先吕才“发明”尺八之说从考古实物上无法成立,我认为是吕才对尺八进行了改良。如图可见,隋“尺八”大体和唐尺八相同,但指孔却与后世的均孔箫基本一致,前五孔全部平均排列,而唐尺八指孔位则更接近现在的非均孔六孔箫,第二孔明显提高(不过到宋明又改成均孔,清朝时出现过类似唐尺八比例的箫,但多数依然遵照平均孔制,直至现代以正律位定位)。在测音时,唐尺八虽然上把位大部分也都偏高,但是基本偏高值控制在40音分左右,靠气息角度调控,是可以做到准确的,但是隋“尺八”上把位一路起飞,最后两音已经高过了100多音分,已经完全是另一个音了,想要吹准必定只能靠复杂的叉口指法。所以我认为,是吕才改良了尺八而非创造了尺八。而且东大寺这个尺八正好符合晋后尺或唐小尺的一尺八寸。但是我在大量的查阅隋朝和南北朝文献中,却发现对此乐器只字未提。。所列诸“长笛”类乐器,最短的“应钟笛”也是在二尺三寸,而“黄钟笛”长达三尺八寸,各笛长度是由三分损益律而生,倒也符合正仓院唐尺八的比例关系。但南北朝至隋朝文献却从未发现短制的记载。。亦未出现“尺八”之名。但是既然此物能漂洋过海传至日本圣德太子之手,理应不是一件鲜为人知的乐器。那这个东西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的?在她所处的年代中被称作什么名字?我们如今仍不得而知。。


穿越的隋“尺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