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晨宇—“之乎者也” 2019年3月22:关于儒道精神、超验主义在华晨宇身上的体现探讨

2020-02-03 11:09 作者:乌鸦像写字台么  | 我要投稿

ID:青小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957273/answer/628053374?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网)

      写下这些文字一是为了梳理和记录自己的思想,二是想与et们共同讨论与分享各自的观点感受罢了。

      文中所说,不过只是我随时间推移在华晨宇身上所联想到的一部分个人思想的探讨罢了,绝不是为了下任何关于他的定义。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想要对华晨宇这个人下定义的人都失败了,未来也绝不会成功。

      就像一两个形容词形容不了中国儒道及其他学说的含义一样,想要用区区几段话几个定义词就框住华晨宇,也是绝不可能的事。

      他于我,是故乡一座霜雾屯集的山,是异国一片纯色绵绵的海,也是笔下永远画不完的水墨风景。如此般寥寥几笔,又怎能廓出他的丹青神韵?

      华晨宇是个极妙的人,他只露一角眉目,便已动人魂魄,我只想从他的灯火中借来几缕清璨的光,与你们共赏。然后,又期待着他下一次的惊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原答:

这是一篇关于儒道精神、超验主义在华晨宇身上的体现之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多数歌迷一样,我是不愿意也不能去“看透”华晨宇的,一个人意图通过网络媒体去看透另一个人,是很可笑的。另外,我也希望给华晨宇在网络外留下私人空间。为防闲话,我必须要提出,所谓的“造神运动”绝对是不存在的,华晨宇这个人本身的独特造成了他对于歌迷群体的绝对吸引力,而他身上也的的确确有着非同一般的特质。

      就我从网络能了解到的东西来看,我认为华晨宇是一个身上兼具着一定的东方儒道精神、西方超验主义的极特别的人

      首先,其儒道精神主要体现在出世与入世、隐居与探索上面。

他是出世的隐者,入世的探索者。

他也是入世的隐者,出世的探索者。

      其实说来,出世的境界就一个字:“独”;入世的境界也就一个字:“仁”。

      这并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东西,不过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家所说的“遗世独立”与儒家所说的“仁”罢了。

      首先说“独”。

      自出道始,华晨宇一直以“特立独行”的曲风和台风而被许多人议论,或喜爱或厌烦,争议不断。这一点体现的恰好便是他性格中不随波逐流的一面。

      其前期的专辑曲,有深邃幽谧、迷幻孤独之影(烟火里的尘埃、卡西莫多的礼物),也有幽微中见大气磅礴之心(蜉蝣),更有清丽脱俗之美(巨鹿)、纯净自然之风(寻)。更不用说剩下一系列原创曲(例如Here we are、Let you go、For forever、To be free、齐天等等)各有各的风格,不能尽述。

      详细地着眼来看,华晨宇所唱的歌,改编曲多意在将歌曲本身演化而出的画面所组成的某种特殊情感通过他大胆而有感染力的台风表达出来,使人感同身受;而他的原创曲却大多脱离了对物质生活必需品(食物、住宅,以及伴侣、家庭等等)的讨论,有了对于更高生活意义的求索,并初步形成了传达其独特精神意识的音乐风格。

      顺便一提,对于物质生活必需品的讨论是有重要意义的,关于这方面,朴素诚恳的歌曲很多,也同样深入人心。

      但华晨宇能够以青年之身份,在自己的原创音乐中,作出对于超越物质生活的更高生活意义的探讨与求索,这是让人惊叹的。

      简言之,华晨宇,有着一种“探索精神生活的本能”。

      这样复杂多变而富有想象力、活力、生命力的曲风类型,处处彰示着一个极有自我精神、强大而独立的灵魂。

      从现今歌手圈角度看,如此技能过硬、态度诚恳、曲风独特丰富、台风惊艳的原创作曲者及歌手,是一个难得一见的优秀人物。

      而从哲人的角度看,这样一个能够深度挖掘自我,且心灵思想独特深刻,性格却淡然,对于更高精神生活有所求的独立灵魂,正是有着道家所说的“遗世独立”之风骨的。

      如此一说,并非所谓“捧”高之意,而是因为华晨宇早期的各种表现,确有着一些古哲人向内探索和隐居以明志的影子。他进入聚光灯下,身却仍在他自己的“瓦尔登湖”中,自由地挣扎着、思考着、探索着他所追求的真理。我们是没有权利进入这个地域的,在这个空间里,他是自我的主宰,和绝对自由的灵魂。

      在这个过程中,华晨宇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各种影像资料中也能浅略地看出他的思想精神与情感的转变,这一切是我们不能够知晓的。

      不过,从这些已经可以看出,华晨宇虽然无意中出道,却还是身居他自己的山林间,做了个出世的隐者。而在闹市中,他还在不断地汲取着对他有用的灵感和思想,又做了个入世的探索者。

      这是以前我所能知道的一部分华晨宇。

      而当18年几首新歌出现时,我惊讶地发现,华晨宇有了明显的转变。

      以前他身上的道之独立风骨并未消失,甚至更浓了,而让人惊异的却是他身上竟出现了儒者所说的“仁”之风尚。

      道的“独”和儒的“仁”,两种精神的影子在他身上达到了一种平衡,这就极为可怕了。

      我一直认为,《降临》和《斗牛》两首新歌在这种转变中具有代表性

      初听降临,我是震惊的。对于华晨宇曲子的格局之大我一直都有心理准备,可听到这首曲子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以下是我听降临一段时间后的随笔:

——“降临这曲子真真极美。最初也想过用“大爱”、“悲悯”、“澄澈”、“空灵”这样的词来框住它,最后发觉竟都窄狭了。

      略去歌词里的指向性不讲,不论是天地初开还是盛世繁华,是宗教礼赞还是自然欢颂,是墨儒道法还是耶稣释迦,都曾在听这曲子时带着某一个场景出现。想了许久,觉得这一曲左右逃不过一个”宽宥”的”宥”字,至于具体画面,各人有各人的答案。”

      简略地讲,华晨宇在这首降临中体现出了以往在他音乐作品中可能不占主要比例的宽宥与仁心。

      当我们说《地球之盐》和《Why nobody fights》只是粗粗地表现了些他对于世界的悲悯时,《降临》一曲,把他对于世界本源和本位伦理观的思考与想法,以及对于文明、生命的尊重,通过音符,以一种厚重却脱俗的音乐风格,古典而沉静地表现了出来。

      这不能不使人感到震惊。

      再说斗牛。

      比起降临浑然一体的悲悯,斗牛更像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探索与追求。

      为什么提到“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极重要的因素:人的恻隐之心。

      朱光潜先生在《谈修养》一书中的《谈恻隐之心》这篇文中提到过这一观点,即“丢开恻隐之心,人也就丧失其所以为人的本性。”

      在探讨了东西方哲学家对于恻隐之心的不同观点后,先生对于不提倡恻隐之心的人进行了反驳。

      反对恻隐之心的人大多是因为不喜它带来的消极影响:消沉或避世。

      同情,恻隐,无力改变,所以失望,最终消沉避世。

      然而朱光潜先生却强调,恻隐之心没有导致消沉避世的必然性。

      一位强者,需有着悲悯之心,还要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如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是真真切切值得我们尊敬的。

      然而,当多数古代先贤因仁起了恻隐之心,又无力改变现状,而消沉或避世时,华晨宇是反过来的。

      这并不是一种比较性的讨论,只是个人天性的区别所导致的一种心态转变过程的不同。

      我认为,一种避世归居、探索内在的倾向,是自然存在于华晨宇的个人天性之中的。不论是外界所说的“孤僻”,还是所说的“怪”,都体现了他这种天然纯粹的个性在其精神中的根深蒂固,而早期他的音乐,也很好地表现了他自己对于这点的思考。

      当华晨宇这样的独特渐渐在我心中固化时,我惊讶地发现,华晨宇的原创曲《斗牛》、《降临》中,一种相对于避世之意的、深沉的恻隐之心竟然有所展现了,这是不是代表着他本人对于精神生活的探讨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呢?

      如此可贵的恻隐之心,华晨宇通过了他纯粹而有力量的音乐向我们传达而出。

      “向我们”是极重要的三个字,通常一个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便是通过他与世界的互动体现而出的。所以我不得不说,现在的华晨宇的身上是开始有了一些儒家之仁的影子的。

      而华晨宇身上的“独”与“仁”的精神,在《降临》与《斗牛》两首18年的新歌中,达到了一种和谐而自然的平衡。

      遗世独立,而不绝对人世苦难的关心,真是难得。

      鉴于华晨宇这样的转变,所以我认为,他如今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是入世的隐者,出世的探索者了。

      居于闹市而隐我,为入世隐者;出于山林而寻仁,为出世求索者。相比起华晨宇以前的向内的自我探索,他现在更多的是走向了一种向外、向自然与人的交互、向宽宥仁心的求索方向了。

      对于这点,我是极为欣喜而赞叹不已的。

      以上便是对于儒道精神在华晨宇身上的体现之讨论。

      现在又要说到前面提到过的《瓦尔登湖》了。梭罗的这本著作,便是他本人超验主义的鲜明体现。

      同样的,在华晨宇的身上,我也能看见些许超验主义的影子。

      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顾名思义,是超越经验的一种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其核心观点在于,人能够超越世俗经验的引导,以直觉而非理性来认识世界,从而塑造自己独有的价值观。

      梭罗的好友、同样是超验主义代表人的爱默生曾在日记中描述梭罗:“梭罗的个性中缺少点雄心壮志……他不当美国工程师的领袖而去当采黑果队的队长。”

      当我看到这段文字时,我是立刻想到了华晨宇的“牛肉白菜”理论的。

      就像梭罗不认为当工程师领袖更好一样,华晨宇也不认为吃牛肉就更优越。换句话说,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不以社会的既定价值观为自己的精神基础与认识世界的准则,他们愿意自己确定每一样事物的价值。

      梭罗认为,一个被社会价值观所奴役的人,“已经丧失了其作为人的完整性”,这样的观点在《瓦尔登湖》中处处都有所体现。

      当然,用尽自己一生来贯彻超验主义的梭罗是我们普通人迫于社会重压之下所远远不能及的。

      回到正题,华晨宇精神中的超验主义元素,在作曲、采访中都有所展现,他自成一套对于世界事物的评价准则,不以社会及世俗经验为自己精神生活的基础,他有着超验主义对于“人的完整性”的追求的影子。

      所以,我认为华晨宇是一个兼具一定的东方儒道精神、西方超验主义的极特别的人。

      必须要强调的是,作为受益于华晨宇外部磁场的歌迷,我不会也不能够对他具体的精神准则有所揣摩或干涉。我所说都是基于他外部磁场给我带来的直观感受,也只讨论了他独特价值观与人格形成的可能原因。

      对于他具体的精神准则不加揣摩与干涉,是我对于他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最大尊重。

      话又说回来,从人类这个物种的本质来看,华晨宇也就是个普通人罢了,没有多个鼻子多张嘴,也会哭会笑会开心会伤心难过。而他唱歌我会惊喜,他开心难过我会有关心,他减肥我会有担忧,跟万千的歌迷群体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写这些,只是因为华晨宇这个人,是能够带给我精神上不断更新的启发与思考的“源头活水”,我也只期望着在某一天能够变得“清如许”吧。

      最后,用《瓦尔登湖》中的句子作为结尾吧:

“请原谅我说话晦涩。”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引用:

《谈修养》— 朱光潜

《瓦尔登湖》— 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译者序 — 苇岸

《论语》

其他参考来源:

华晨宇影像资料及音频曲目等

编辑于 2019-03-22

虫洞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338604

之乎者也”合集(评论区汇总)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800855

华晨宇—“之乎者也” 2019年3月22:关于儒道精神、超验主义在华晨宇身上的体现探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