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五代机,究竟怎么样?
首先给大家道个歉,35姬因为上高三的缘故学习任务紧张,所以好长时间没有更新了,这里先给大家道个歉。一下是正文

这次莫斯科航展上新亮相俄罗斯新五代机苏75很有意思,先说代号“checkmate”

直接翻译为“将军”,但是个人认为直接翻译不好,比较直接翻译会使人误以为是一个名词,而这个是动词,但是如果代号用动词也太奇怪了。所以我这边将其翻译为“弑君者”,如果后来没有我认为更好的翻译,我都会将其称为“弑君者”

外形
然后先看气动布局,她是选择了目前来看对超音速性能优化最好的三角翼,俄罗斯方面表示他能超巡,暂且不知道超巡能力如何,不过个人估计是要比球电强的。

三角翼加V尾的整体布局比较类似X32。
说起来印象中很早成飞就做过研判,论证了五代机除了三角翼不可能搞轻型,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居然还真有人搞出了个轻型五代机,而且看起来还不赖?

但是相比于波音的脑瘫负数玩意,个人认为在设计上他要高一个歼20。
首先最大的不同就是相比于X32的腹部进气道,弑君者选择了“半环形进气道”

个人认为还是相当不错的设计的,相比于F35的两侧进气道,一是弯曲较小,因此进气效率高,二是横截面积更小,更符合超音速面积率下对减阻的优化。而相比于X32的进气道,至少他遮挡了发动机(或许是苏57的教训?)。这样独特的进气道确实是第一次见,比较类似的设计只有在构想中存在


不过说真的我甚至觉得这俩架空的东西进气道比苏75还要科学那么一点点,毕竟歼14就是DSI鼓包然后从中劈开分别给两个发动机提供进气,F/A-27C则是直接加了附面层隔板。
(在这还是要说一下附面层的概念,正常情况下机身表面往往会沾着一层流速较慢的空气,如果一起进入进气道的话就会造成进气道内的压力分布不均匀,降低总压恢复系数,严重的话会使发动机压气机失速娇喘,常规的操作是直接用附面层隔板将附面层隔离掉)

而这苏75呢,好家伙你当附面层不存在吗。虽然说我在照片还是这样子的时候就做了推测,苏75很可能会上DSI鼓包(可惜没说出来,这样真就可以吹嘘了)。

可见苏75的进气道是在外侧有延伸的,类似的设计在三代机后就只有在拥有DSI鼓包的飞机上出现过。

因为只有这样的设计才可以保证附面层被鼓包在进气道内测被挤出去,

同时经过DSI鼓包产生的激波减速的气流也能被靠外进气道包裹住

所以我就推测,苏75可能采用了DSI进气道,都说DIS是空气动力学的巅峰之作,现在俄罗斯也掌握了(或许),说明毛子还是不能小瞧的啊。
而DSI鼓包从进气道唇口挤出来的气流也将会和边条涡以及机头涡融合,

我看谁还敢说涡系距离太远,没有耦合,不是多涡系。

但是问题是腹部呢?你腹部的附面层怎么处理?且不说腹部没有DSI鼓包,有附面层你也挤不出去啊。
然后就是中间这个隔板,老实说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我觉得意义不明,不过一看起落架位置就明白了。

大概是强度不够需要加强一下吧,只是其他腹部进气道的飞机没见过类似设计,估计是因为侧面的进气道倾斜角度比较大,造成无法提供足够有力的支持造成的?

然后尾翼方面他是选择了全动V尾,但是因为倾斜角度比较小(相比YF23)

因此想要让V尾发挥的像YF23那样高效达到60°迎角可控,恐怕是难以做到。不过至少他是全动的,就凭这点他就比X32强,顺带超越了F35,F22 。而且他还有一个隐藏的“平尾”

这个和主翼上的副翼有区别吗?有的,因为相比于主翼上的副翼更靠后,距离重心更远,因此对于俯仰的控制会更强。技术来源来自米格1.44。

当然也有说这玩意是类似F16的开裂式减速板的,我个人认为不太可能是,一方面是我确实没有看见缝,另一方面F16的开裂是减速板更长,只有那样才能起到较好的减速效果。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然后这个格斗弹仓也颇有意思,鸭翼式弹仓门设计,打开的时候,可以变成一个升力面,弥补弹仓打开造成的阻力激增和不平衡。

但是问题在于这个东西和平尾并没有平行。。。

如果在平飞状态下,稍微速度快一点,大概这个弹仓门就被吹跑了吧。。。。个人推测可能是这样的,因为格斗弹发射往往出于格斗状态,一方面速度可能没那么快,另一方面战斗机在狗斗中一般做迎角机动会多一点,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这个向上偏的角度甚至有可能让弹仓门和来流平行,甚至阻力更小。如果提供飞控将弹仓门设置在不同速域,不同迎角下可以打开的话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解决。而且这个弹仓们相比于其他五代机的弹仓门的矩形,他是类似于一个锐角三角形,因此阻力也更小。所以他的格斗弹仓发射速域可能不比一般的五代机小。
说完气动布局再说说隐身,从隐身方面来看的话,我不太懂隐身,但是这个气动布局并没有像苏57那样有明显不利于隐身的地方,但是在细节方面仍然继承了源自苏57的滑盖式座舱盖还有IRST,涂装还是照抄了苏57的那种光学妹迷彩(顶多干扰红外引导头肯定不是雷达隐身涂料的设计)
不过当然了苏75相比于苏57在细节上并非完全没有一个改进。


在继承了苏57发动机冷却进气道布局的同时,将进气口隐藏在了V翼内侧,更有利于隐身。
不过这些其实都无所谓,距离这飞机服役还八字没有一撇呢。就看最后俄罗斯能不能修改那些不利于隐身的设计。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总算是一个看起来都像是能隐身的设计了,个人认为只要用心做苏75可以做到同歼20,F35,F22一个等级的反射面积。当然如果你觉得俄罗斯工艺就是不行,非得给RCS增加一两个数量级也无所谓。至少不会像苏57一样被人指着说和四代半一个等级的隐身了,是名正言顺的隐身机。
武备
苏75的挂载能力可以说是相当的武德充沛了。作为对比,我们将弑君者同注重多用途的球电进行对比。弑君者作为一个轻型五代机,他居然能挂五枚空空,而球电可怜只能挂载4枚,而且他还没有格斗弹仓,势必不如苏75。而论多用途挂载,F35因为弹仓长度的原因,挂载不了AGM-158以及AGM-158C(因为这个我甚至听说过传闻要重启A12😂),但是放弑君者这里,他可以挂两枚更长的KH59

然后宽度也可以容纳AGM-158,单纯从这一点看,我要是美军,拿这个设计和球电的设计对调,我特么直接直呼真香!当然了代价也是有的,

毕竟是轻型机,弹仓要容纳三枚空空,还要各种弹药,没办法要求太多,F35为了在体内塞下大弹仓以及各种设备,肚子上也一样有很多鼓包,相比之下这个至少不是曲面(

然后画风一转,就离谱,什么玩意?机炮吊舱?S-8、S-13?火箭弹?

兄啊,你是五代机,挂火箭弹是不是泰拉了一点啊。土鳖的歼20都不这么玩儿了你怎么还玩啊。然后机炮吊舱也是离谱,你挂哪呢?是直接挂侧边,还是根据俄罗斯独特的可以下偏的机炮吊舱,直接放弹仓里?对地打击的时候打开舱门“哒哒哒哒哒”?

探测
苏75的探测系统出现了一个亮点。

EOTS?俄罗斯总算是跟上了潮流,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位置为什么放在腹部的右侧,这个位置根本就看不到上面,只能对地。所以说究竟是进气道布局的缘故造成不能放前面,而保留了101KS-V红外转塔。还是说本身就是要保留101KS-V的长波红外能力,才让EOTS的对空探测能力直接弃疗?另外一个看起来类似EODAS的东西其实是101KS-U。当然个人认为这东西其实和EODAS没有本质区别的说。。。
然后关于雷达尺寸,原本推测因为半环形进气道的缘故,机头直径可能会偏小,事实证明这个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以101KS-V红外转塔为参照物。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苏75的机头直径并不比苏57小太多。

足够粗大的机头将会使其拥有一款足够大的雷达,俄罗斯电子技术不行,没关系,技术不够,尺寸来凑。
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好说的,屏显不错,别再说毛式钟表店了。

发动机方面估计等产品30出来了,顶配能换上产品30,至于低配和试飞型号,只能用117S先凑合凑合了。
然后数据的话就在这,作战半径和最高配置价格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

至于其他的噱头,比如说可以双座,可以做出无人/有人可选,无人驾驶的不同机型。怎么说呢,米格35上面确实研制了无人飞行,这个设计也让我想到了战斗妖精雪风中的FA-2或者FFR-41MR和FRX-99的关系(一个无人一个有人)。确实有一定的前瞻性,也有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因为俄罗斯你不管怎么说,哪怕你数学再好,编程再强,我哪怕给你的格斗AI算成比中美领先,你也绝对做不到依靠AI来空战,至于当无人攻击机,你的构型决定了你不可能像其他的无人攻击机一样便宜,耐损失,纯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至于说模块化设计可以重构飞机。这个就更不可能了,战斗机设计这么复杂,那是你想重构就能重构的?现在教练机像提供模块化机翼的设计一型承担中教和高教的想法还没整出来呢。战斗机这么搞。。。

还是说你真的准备这么玩儿?


不过甭管怎么说,这次俄罗斯的新五代机确实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好久没有遇见这样有趣的飞机了。俄罗斯也研制了第二款五代机,说明了俄罗斯航空大国的地位尚在,还没有彻底拉胯。(不过我倒是开始怀疑苏霍伊设计苏57的时候是不是严重摸鱼,然后自己单独搞项目能直接赚钱的时候认真了?)希望当她真的飞起来的时候,不要让我们失望。


我是原终极侧位35姬,那个账号在更换捆绑手机号的时候丢失了。原来的粉丝们可以现在关注这个账号。 欢迎加入粉丝群64519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