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的境况:成为物、成为工具、成为景观

2022-12-30 13:49 作者:Ambient124  | 我要投稿

主题:以西马谱系解读人在当代Capi社会生存境况

推荐阅读:

马克斯·韦伯《新J伦理与CAPI精神》

卢卡奇·格奥尔格《历史与CLASS意识》

西奥多·阿多诺《否定辩证法》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物体系》

罗兰·巴特《流行体系》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路易·阿尔都塞《论再生产》

正文内容:

在当代Capi社会,劳动者作为客体纳入商品生产的环节。

劳动主体(卡尔老师在1844里:能将外部对象主体化、将主体力量对象化)的主体性被剥夺,成为生产环节的工具。

此时人对待世界的总体性就会丧失,产生一种物化意识。

韦伯《新J伦理与CAP精神》:CAP社会的合理化原则+西奥多阿多诺:Ford主义(高度高效规划生产时间的观念)强化了人感受到物化的物化意识

但二战后no shovel class的struggle意识受到以下因素的剥夺:

  1.福利社会:创造平等的幻觉(在劳动无限付出的前提下,赋予生产力增长的合理性)

  2.文化工业(前上一期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笔记):剥夺人的否定性并创造人对现实世界的虚假认同,而沉溺于文化工业的享乐

马尔库塞-文化工业中生产产品的逻辑都是肯定性的,对既有秩序的无条件的肯定

鲍德里亚&德波:卡尔老师所说的CAP社会关注在生产环节上无节制的扩大生产积累,已经转变成以消费为主导的形态,使得生活资料、身体、观念等等都成为消费品。

鲍德里亚:这样的消费逻辑背后实际上是消费者想要去在物的象征体系中获得象征性的位置

(例:我花钱减肥不是单纯的因为我要减肥,而是我无意识去迎合那个消费符号秩序中的美的定夺权)

卡尔老师所谓的商品拜物教在当代CAP社会已经从外在的对物的膜拜而到达一种内在的自恋

(拉康:以镜像的认同满足想象的完满自我)

罗兰巴特:消费所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语言(商品背后所在的语言系统或符号系统中带有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义关系)

(例:广告词)

居伊德波:消费的不仅仅是语言还是景观,景观中的商品投射了人们的幻想

(拉康:基于消费所建构的理想自我只是对于符号的幻想)

(例:影像媒体成为商品中介,我看了罗圣的《圆圈正义》的封面,我就会想我要是读了罗圣的书,我是不是也能成为他的忠实信徒,沐浴古希腊先哲的光辉)

阿尔都塞:对于商品符号的幻想使得人们丧失了对真实社会关系的认知,而将消费中的自我或对某种文化形态的虚假认同当作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社会关系,从而彻底丧失批判性和否定性,丧失Class Struggle的意识。

人的境况:成为物、成为工具、成为景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