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说德云】从张云雷的喜剧美和悲剧美说相声演员为什么能红
相声演员能不能红,似乎很有几分玄学的味道在内。
有人基本功好,说学逗唱样样俱佳,在剧场里演出观众也喜欢,但出了剧场,观众并不会对演员怀有什么特殊情感——演员会,但不红。
有人基本功非但算不上好,甚至还有明显缺陷,但就是有观众乐意花钱去看、去捧,不光进剧场看,出了剧场,还要给演员打榜做数据、反黑控评,花钱应援就更不在话下——也许演员不会,但人家红了。
对比惨烈,没地方说理。
找不到合理解释,于是说粉丝只看脸,不懂得欣赏好玩意儿。
然而真是这样吗?就像前几年老郭说的:大街上那么多好看的小孩,凭什么一个说相声的红了呢?

红,必然有红的道理。
好的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拿得出满足观众的东西,下了舞台依然拥有满足粉丝的特质。
既有台上的能耐,又有台下的故事;既有喜剧美,又有悲剧美。
观众既怜悯、又敬佩;既俯视,又仰视。
矛盾的感情汇集于一人,悲即是喜喜即是悲,观众对演员的情感就深沉起来。
再加上时间的积淀,观众对演员的情感和自己的生活交融互汇,二者的关系更加牢固。
所谓的始于什么什么忠于什么什么,这个什么什么就是观众最初被触动的点和情感发酵的结果。
老郭说的没错,这是心理学的东西。
相声是喜剧,演员演相声是为了逗观众乐。
在台上,演员会竭力让观众感受到自己的喜剧美。
下了台,演员会打造自己的人设,书写自己的故事,尽量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那些在台上不方便明确传达的悲剧美。
《德云斗笑社》开篇训徒,老郭说:“做艺的人如果有定位,那太棒了!”
相声演员的定位,就是自己的人设。
和戏剧不同,相声演员即使在台上,也是在扮演自己。
拿岳云鹏来说,观众并不会接触到真正的岳龙刚,观众看到的是相声演员“岳云鹏”。
“岳云鹏”又分两层,一层是台上说相声的演员,一层是台下的艺人,郭德纲的徒弟,德云社的员工,上综艺、演影视、接广告,总之,都是他的工作状态。

岳云鹏在台上,观众欣赏到的是他的喜剧美,贱萌、可爱。
岳云鹏在台下,观众欣赏到的是他的悲剧美,出身贫寒,因为演出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资质驽钝但坚韧不拔,直至成功。
喜剧美越强烈,观众笑得越欢畅。
悲剧美越强烈,观众爱得越深沉。
喜剧美和悲剧美结合得最好的是张云雷,前几年红得最迅猛的也是他。

张云雷的喜剧美在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舞台上的他欢乐、美丽、娇俏、肆意。
喜剧美可以自己写,悲剧美不行。
人们会发自内心地同情悲剧人物,然而一旦悲剧人物开始诉说自己的悲剧,人们的同情就会大打折扣。
张云雷的悲剧故事,是老郭带着众人一块儿帮写的。
2016年探病时的微博,2017年的封箱不管多难都让上,2018年的《欢乐喜剧人》唱张云雷的伤势、说张云雷和杨九郎是“真爱”,这些都是在丰富张云雷的人设,在给观众演绎“相声演员张云雷”的故事。
演绎不能无中生有,人设不能强行拗造。
虚假的东西经不住考验,演员也很难演得好自己没有经历的东西。
高明的手法是回避有碍人设的因素,突出重点,使人设鲜明、故事精炼。
丰富人设、铺陈好故事之后,张云雷在舞台上的表演效果格外的好。
这个原理类似演员给角色做人物小传,只不过相声的人物小传是活生生的,它更加真实,更加形象化,一直在更新,永远不完结。
娱乐圈所谓美强惨、所谓虐粉,差不多也是这个路数。
只不过张云雷的故事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建立在他自己相声技艺精湛的前提下,而娱乐圈的流量爱豆们则纯粹是卖人设,引导观众自行补足悲剧的戏份。
所以,张云雷能红而且能一直红下去,流量爱豆只会今天有明天没,今天红明天糊,周而复始难有突破。
有的人觉得张云雷傻,满脑子封建残余思想,不管老郭怎么对他不好,他都傻兮兮地对老郭表忠心、甚至不惜对抗他的粉丝。
持这种想法的人,才是真傻。
不,是真蠢。
能想象张云雷像祥林嫂一样动不动哭天抹泪,说自己怎么怎么惨、怎么怎么难吗?
如果真那样,张云雷红不了。
我们喜欢悲剧英雄,但不愿意英雄自己渲染悲情,我们希望他乐天积极、豁达大度,即使内心痛苦,也不要展露出来。
痛苦的情绪留给观众感受,演员自己坚韧不拔,展露一切美好的品质,是应有的素养。
不过,这种营造在一定阶段也会遇到问题。
老郭的困境是他现在成就太高,观众已经不太愿意欣赏他的悲剧美了。
而张云雷的困境是他的悲剧美太强烈,盖过了他的喜剧美。
唯粉的所谓曲艺入坑、小曲入坑,其实都是不愿意直面张云雷喜剧美的表现。
张云雷说相声是根,他的部分粉丝就强行解释为把根深埋。哪怕张云雷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师父、对搭档、对德云社的态度,他的部分粉丝依然要给他强加许多悲惨戏份,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粉丝这么做,必然有损张云雷的艺术传达。
王国维说“吾国民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
戏曲研究学者苏国荣在《我国古典戏曲理论的悲剧观》中将悲剧的情感定式描画为喜→悲→喜→悲→大悲→小喜。
即使是悲剧也要有喜的成分,更何况是从事喜剧行业的相声演员呢?
老郭总说相声演员要有文化,“有了文化你就可以左右这个作品”。
相声演员是自己需要终身创作的作品,有文化才能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人生,从而创作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作品。
所谓流量、所谓走红,都是观众因情感被打动而对演员产生的同频靠近。
在自我表达方面,相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所以,好好说相声。
好好想人生。
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