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说课怎样说教学目标
数学课说课怎样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僵化和不变的,课堂会发生什么事件是不可预设的,如果不容纳课堂生成的即时目标,如果不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目标不容忽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课堂教学中“主宰”变成课堂教堂教学活动中平等的首席,课前预设课堂教学目标,固然是教师的责任,但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却是学生,以学生为第一人称描述教学目标,不仅仅表示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更深层的意义是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发生最富有意义的变化,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责任要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如果教师整天想着知识点进行教学,而不是注重设计,引导学生的经历,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那么即使教学计划上写着三维目标,对学生的发展也是没有实质意义的。
传统的课,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教学生学,历来如此,天经地义。几年前,笔者曾经有过这样一次听课的经历:教学进入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发现一位同学还在看书没动笔,就走到他跟前催促他做练习,学生告诉老师说:“刚才没听懂,想先看书弄懂了再做。”老师不但没有鼓励他,反而泼下一盆冷水:“听都听不懂,还想自己看懂,那简直是奇迹。”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像这样不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教师还不是少数。也许是这个原因,从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来看,相当多的教师在描述教学目标时,仍然沿袭着“教师为中心”的话语习惯,“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语句频频出现。应该知道,无论从课程标准总的目标,还是学段的具体目标,都已经找不到这些置学生于被动从学地位的字眼了。
传统的课是静态和封闭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往往是以能否完成预设的教案为依据,于是课堂教学被逐渐异化为教案剧,教学过程就是“走”教案,不可越雷池一步,学生稍有出格就会被拉回到教案既定的框架和轨道。教师的注意中心不是学生而是教案,这样的课堂丧失了探索的激情和创造的冲动,哪有不沉闷的道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开放的,是不断生成的。因此,课堂教学除了预设的目标外,还要善于捕捉过程中逐渐生成的目标。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或活动中,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思考角度,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答案的不与差异性,都是学生创造的生动的教学资源,只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见解,就能从中提炼,生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并拒此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就可能实现超越预设目标的跳跃式发展。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