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干货 | 馆子不是单纯喜欢看电影的影迷学生-中国电影资料馆戏影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尘学姐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小尘学姐
专业方向:影视创作及理论
高分上岸!
我为什么想读研?
最开始读研的想法很简单。肯定,首先是受到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鼓动。我本人的本科专业就是影视相关专业,包括大学时期,自己也一直对电影感兴趣,临近大三,大概正是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时候了,我开始有继续升学的打算,想着要到有电影气质的地方读书,更深一步了解电影,在加上考虑到以后个人的发展和家庭地域等问题,权衡之下决定报考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在决定之后,我就开始从多方搜索信息,开始从微博豆瓣各个平台收集帖子经验,也了解到了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情况、师资,还有影迷们心心念念的艺术影院和文慧园路甲3号。从憧憬进入这个学校到最终确定报考,我的这一系列心路历程还是比较明确的,确定了目标院校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好好复习的事了。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考研的学校选择是很重要的,除了要决定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氛围,也进一步影响着临近毕业期的实习、就业等等个人发展的现实问题。所以学姐建议准备考研的同学们还是要多了解一下情况,问问家里人的意思,想想自己以后准备生活的城市的样子,再结合每个学校的考情反复斟酌报考院校。我就曾有个同学,头铁地报考了当年很热门的某个南方师范大学的戏剧影视学专业,最后遗憾二战。
关于选择学校的时候,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 关于未来的生活打算:离家的远近、专业行业在学校所在城市的发展情况(影响到实习和就业的质量)、城市的未来发展预期和整体气质、是否是个人偏好的城市等等。2. 关于个人偏好:有些同学有一些名校情结,梦想到某一所学校读书,但学姐在这里还是希望学弟学妹们要根据每一年的考情出发,要知道名校永远是挤破头也难进的地方,有时候更适合自己的也不错哦。3. 学校的基本情况和近年考情:这一点容易被忽略,有的学校名气高但某一专业并非王牌专业,有些学校名不见经传但在某一专业颇具影响力,例如学姐毕业的学校中国电影资料馆在公众认知中并不知名,但在北京影视行业中还是名声在外的。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整体的复习规划因人而异,对我自己来说,我会先开始英语的复习,在没定学校前就一点点开始英语的复习计划,做到很细致很具体,例如说一天要背多少个单词,要做几个阅读,每个阅读要完全翻译等等。其次针对专业课,我会先积累阅片量,感兴趣的电影、近期热议的电影、有话题度的电影、经典老片等等都要看,一边看电影一边看理论书,两者相互补充理解,也会做看片笔记,把自己感兴趣的电影片段、手法或情节记录下来,也算是为影评写作打基础,也变相是为考试的大题积累素材。
具体对于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复习方法会在下面说到,这里要提一点,在大家进入比较封闭的复习时,千万不要忘了及时关注所属专业、行业的热点,以我的专业为例,戏剧与影视学。像是《流浪地球》的票房口碑双收,贾玲导演《你好,李焕英》春节档口碑逆袭,肯定是当年考研必须要关注的话题。而且,仅仅关注和知道是不够的,一定要结合起专业知识分析现象,从横向对比,纵向联系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也就是学政治很熟悉的一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可以对比《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同作为春节档影片,对母亲形象的塑造的异同和观众反馈,也可以去思考一下中国电影史中母亲形象的演变等等方向,结合自己的目标专业方向,延伸性思考。
关于押题。《当代电影》杂志对资料馆考研的帮助相当大,有几年的名词解释和大题就是出自这个杂志,当复习到临近考试前的最后阶段,一定不要忘了找出当年的《当代电影》杂志翻一翻。当代电影杂志分为几个栏目,几乎都是电影学术界相对热点和前沿的学术课题,或是热门影片的评议,对尤其是电影产业、电影创作方向,策展方向的考生帮助是非常大的,也是容易出题的点,多看一看有的时候还会帮助你更早一步认识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有些课题在几年内不会改,可能等靠近学校还是会接触到,所以这个杂志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学姐在这里提醒大家,考研不是死知识的考试选拔,死记硬背很难在专业课上得到突破,所以也千万打疲劳战,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复习习惯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基础。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政治
不用太早开始看,前期偶尔看看热点新闻新闻联播知道一些国家重大事件,同时保持一定量的选择题刷题,维持做题感觉,在考试前一个半月左右开始跟押题班的课,最后留出一部分时间集中冲刺政治,达到及格线还是比较容易的。
英语
英语一的难度众所周知,学姐的亲身经历和建议是与政治复习相反,英语的复习是持久战,战线需要拉长,尽量用零碎时间背单词,在日常生活空隙积累英语词句或背诵作文范文。英语一,单词是基础!一定要保证每天都要复习单词,从真题入手,常考的单词的不同含义和用法都要知道,最好有一个自己的错题本,不断做记录,临近考试前突击看一下大概率能压中题。此外,除了完型作为最低优先级,阅读绝对是重中之重。我自己的英语基础不是太好,一直到大三英语六级都没考过,我是在决定考研但还没有决定报考院校的时候就开始了英语的复习,最早也是从买一本考研英语单词书开始,报了公共课的视频课,一点一点跟着视频学习,死记硬背单词、顺口溜背单词、谐音背单词都尝试过,熬过了比较难的第一个阶段,结合起真题的阅读理解,单词量就慢慢上来了,相应的,长难句、阅读理解、填空、作文等等题型也就变得容易起来了。英语学习的关键就在一定要保持语感,不要中断复习!
专业课
电影史的复习最难在东西多又杂,知识点零碎又散乱。所以,对于电影史的复习死记硬背是很难形成知识体系的,针对性的来说,中国电影史的复习我主要是从时间线梳理脉络,先拿钟大丰、舒晓鸣的《中国电影史》和文艺出版社陆弘石、舒晓鸣的《中国电影史》这两本小书对着看,互相补充,先通读一遍做了解,第二遍开始细读,从中国第一次放映开始直到90年代电影,一边细读一边用A4纸画出大的时间框架,留出空白,给之后巩固复习增添新的知识点留出空间。这样细读和记录的过程就是在建立自己的电影史体系,从一条主线开始,每一遍复习都填入新的东西,每一遍复习又会有新的思考。在吃透这俩本小书之后,我就开始用李少白主编的《中国电影史》在进一步补充这个思维框架,基本上两本小书相互不足和割裂的地方就能串联起来,到比较后期一点的时候,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在接着通读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前面基础打的好的前提下,即使去看这本大部头的书,也不会感觉很难读下去,这时候一些重复出现的重点也就成为押题的重点,可以反复思考和模拟练习了。
外国电影史,我最开始也是以“北电小灰皮”做基础的,也就是郑亚玲、胡滨的《外国电影史》,这本书基本上是分流派和国家讲的,通俗易懂很清晰。最开始做梳理也是和中国电影史一样,先通读一遍做了解,第二遍开始按流派或电影思潮,一个一张纸做类似于:产生背景、产生过程、代表流派(人物、代表作品)、影响等几个方面做最简单的梳理。完成全部书的内容,再开始第二遍整体去看各个流派思潮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看风格对比的异同。基本的世界电影史框架立起来之后,在开始从头到尾读大卫·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补充更为细节的小的电影流派,比如“白色电话片”在北电小灰皮上提到就很少,但它对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产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从中国电影史一直到外国电影史,复习几轮下来刚开始可能不会有实质性的收获,但是,反复做自己的梳理,按照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建立思维体系,到了后期做真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电影理论,文艺理论。这两块的复习也是难点。我的经验是资料馆对于文艺理论这里的出题类型和方向基本向中国传媒大学看齐,真题中对于这一块的内容也不会考得过于深入,基本上买中传的文艺理论复习资料就够用了,如果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也可以参考一些资料馆早年的推荐书单上的书目。在理论这门专业课里,更为重要的复习重心,建议放在电影理论的部分。电影理论可以作为复习电影史的一个切入角度,和电影史的学习结合起来复习,有时候不仅不会感觉枯燥,反而会产生很多联系性的思考,在做真题的时候也可以当做答题时的一个维度和方向。电影理论的复习基本上《电影理论史评》是必看的,虽然书比较薄,但内容相对晦涩,可以结合着一些总结性的资料先去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如果有实在理解不了的地方,都可以参考《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世界电影史》《中外影视大词典》这几本比较厚重的书辅助着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点,电影理论的复习过程一定不要只局限于概念上!也不要局限于理论书里面列举的经典电影的例子,要自己思考做延伸,近年中有没有能够作为分析某一个电影理论的典型,或者是某一部电影,或者是某一个段落,或者是某一种电影现象。如果看过真题就应该知道,虽然题目很空很大,但高分答案必定能看到考生对于电影理论执导或分析电影实践的思考。这才是电影资料馆想要的考生类型。
其他建议
1、关于考研信息:
首先,肯定是要以官方信息为准,一定要勤关注着官方公布的考试信息,尤其是资料馆近两年新招收了专业硕士专业,考题形式还没有特别明确,可能前一年的公告和最新的会有所差别。
其次,在复习空余时间在豆瓣、知乎和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官方微博公众号里面,可以试着找一找一起在备考的研友,互相鼓励加油,或者共同分享资料信息都是对自我心态调节、充实备考资源很重要的一步。例如说,我之前在考研的时候就在豆瓣搜到了文慧园路甲3号这个小组,里面有很多师哥师姐们考上的心路历程、备考经验,找到你对应报考的方向,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关于考研信息还是要强调一点,考研是比较个人的事,不要盲目地搜集消息,本末倒置忘记了塌下心来学习和思考。
2、关于看电影:
从我个人的体验和身边同学对资料馆考研的感受来说,馆子里想要的学生不是单纯喜欢看电影的那种影迷学生,爱电影看电影的兴趣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复试的时候,老师们会想要了解学生的偏好、风格、可以把握的方向,以及,是否对你所报考的方向有个人的思考,或一定的梳理和研究。所以也是建议大家在备考期间不要忘记多想想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片子,如果自己考上电影研究生准备从哪个方面入手,例如题材类型,导演风格,电影时期或流派等等。有了初步的定位,后续对自己的复试准备也会有一定的信心和把握。同时,在备考的时候,多看些自己喜欢的影片,多关注热门的电影影片、话题事件、或者电影节。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耕也不会那么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