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口起义
原文刊载于;《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文献•回忆录第一辑》 本文作者:中共丰润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中共迁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张书明、冯伯英整理 ————————分割线———————— 岩口,是丰润县腰带山东麓的一个山村,地处丰润、迁西(当时为迁安县,下同)、遵化三县交界处。一九三八年夏,在冀东抗日大起义中,岩口是冀东抗联第二路率先起义的地点之一。
岩口起义之前,我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恢复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到一九三八年上半年,迁安、丰润、遵化等县的党组织已基本恢复并有所发展,经过李运昌、王平陆、阎达开、苏林燕、魏春波、高存、杨文汉、张志超等同志几年的共同努力,在以岩口为中心的丰、迁、遵、滦四县交界地带,党的地下活动已联成一气,开创了新的局面。五月中共京东特委与冀热边特委合并,由胡锡奎任冀热边特委书记,李运昌负责军事工作。当时,特委机关就设在离岩口不远的西庄(迁西境内)魏春波的家里。特委和抗联司令部的主要领导同志,日以继夜地在这里工作。魏春波是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他老成持重,交结广,党性强,办法多,成为李运昌、胡锡奎等同志的得力助手和好“参谋长”,所以,被任命为抗日联军顾问。 起义前,我党利用各种条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抗日宣传工作。从一九三七年开始,苏林燕等即在苏庄一位老党员家中,秘密刻印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大量传单、标语,还有许多八路军对日作战的胜利消息,然后组织党员和可靠群众在岩口、铁厂等集市或庙会上广为散发。杨文汉则以卖文具为由,走学校,串课堂,向潘家峪、北岭等校师生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动员他们参加抗日活动。在迁西的西庄,魏春波等秘密收听“延安之声”,组织党员刻印文件和其它宣传品。阎达开在万国来的协助下以教书为掩护,在黑洼、西庄等地秘密活动。李子光也以小学教员的身份、活动于金厂峪、三屯营等地。他们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了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动员“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人的出人”,激发了各阶级各阶层的抗战热情。“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成立以后,各县也相继成立了自卫会组织,仅丰、玉、遵、迁、蓟、滦、乐等县,自卫会员即达一万五千余名。这就为岩口起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二,积累了发动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训练了一大批军事骨干。一九三三年冬的迁西起义失败后,冀东党组织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逐渐摆脱了“左”倾盲动主义的羁绊,确立了团结各阶级阶层共同抗日的思想,并不断地摸索武装斗争的经验。从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七年间,冀热边特委书记王平陆在长城沿线的深山密林中,组织刘永丰、高存、高永琛等久经考验的党员,成立了游击小组,昼伏夜出,开展游击活动。一九三七年底滦县多余屯会后,王平陆执行会议作出的决定,将原游击小组扩建为“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第一支队”,在清河沿战斗中打响了对日开火的第一枪。不幸的是,他身负重伤,英勇地牺牲了。但是,由于魏春波等人的坚持,这支抗日武装力量终于保存下来,并在高存、彭夫的带领下,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再次出击,攻克了兴隆境内药王庙等日本据点。至此,冀热边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业已拉开,我党不仅积累了成败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而且培养了军事人才。第一支队的干部、战士在战斗中受到了实际锻炼和考验,又经过游击战争训练班的培训,增长了才干。在大起义时,这些同志都成了各总队的干部。 第三、加强秘密通讯联络,扩充起义队伍,筹集枪支。在起义之前,我党建立了以特委所在地西庄为中心的数条秘密交通线:西庄至古冶、唐山,由谷福联络;西庄至洪山口、董家口外,由赵明海联络;西庄至太平寨,由周治国联络;西庄至天津等地,由才永常联络。另外,特委还在岩口、西庄、沙岭子、小尹庄、黑洼、上梨树峪等地设立了秘密联络站。其中岩口、西庄二站为起义起了更加直接的作用。岩口交通站是在魏春波、苏林燕的亲自指导下,由党员徐振铎和冯文智等以开“祥义成”杂货铺为掩护具体操办的。这个站,收集了大量情报,接转了一批批我党干部,还提供了秘密集会的地点。西庄魏春波家的附近也设有一站,党员刘福(原名魏长志)以开药店为掩护从事地下联络工作。这里和岩口站一样,成为特委机关的灵通耳目。 同时,我党为了动员基本群众参加起义,也作了大量工作。东高庄党组织负责人张志超,通过社会关系串连了白云生等二十名农民参加革命,并卖掉自家土地,买枪三十五支。苏林燕曾在杨家铺、苏庄等地发动了七十多人参加起义,还献出卖地款三百七十元作抗日经费。魏春波在带领全家人参加革命的同时,充分利用自己在本地的威望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动员亲戚朋友参加或支持起义,动员家人、亲友和本村群众出钱、出枪、出人,为起义做了大量的具体准备工作。 第四,争取民团等地方武装,这是我党在岩口起义前所作的一项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 当时的丰滦迁遵交界地带有如下地方武装:(1)伪警察局(所)。在以岩口为中心方圆三十华里范围内,凡重要集镇和交通要道,都设有警察机关,如兴城、药王庙(庞店子)白塔寺、玉皇庙(铁厂)、王官营、新集等,计有十余处。每地驻警察二三十至五十不等。 (2)村办民团。在当时的迁安县第五区(兴城以南地区,今迁西境内),户户按地出钱,集资买枪,几乎村村雇团丁五六人,设立民团。团丁吃饭在家,夜宿在团,以保护地面安全。其他邻县也是如此。如丰润腰带山脚下的吕各庄、岩口、比古岫等主要村庄,也都立有团局,且枪械齐备。 (3)地主武装,当时各乡土豪家中大多有枪,并雇有护院。西庄地主魏老紫家就有大枪三五支,魏老志家尚有一支手提式冲锋枪。北观周家大院还曾筑有炮楼。 (4)土匪武装。这些人多是无业游民,亡命之徒,武器精且枪法准,常给豪门大户以威胁。 很明显,上述各类武装实力雄厚,不可忽视。况且,在外敌入侵、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其中大多数还是拥护抗日或同情抗日的。所以,我党加强了对其团结、争取和改造的工作,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功。丰润方面,岩口民团班长阎锡九、朱子浮,比古岫民团头目常庆丰,东高庄的民团头目符登顺,吕各庄民团头目王庆丰,王官营民团头目王宝堂和李宝申等人,都是经苏林燕、张志超等争取后率众转向抗日的,并且都入了党。在迁西方面,兴城镇团佐王冠卿,山东人,流浪至此,曾给照燕洲地主王连西当过“护院”,枪法准,名声大,被魏春波争取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率众参加了起义。另外,我地下党组织还争取了迁安县五区的民团头目、土匪头目和巡官多人。据不完全统计,仅参加岩口起义的丰、迁两县的地方武装,就不下二百人枪。许多头目经我团结教育,觉悟大为提高,被任命为中队、大队及至总队的干部。 及至一九三八年六月末召开田家湾子会议时,岩口起义的条件基本成熟,只待会议决定的起义时间(七月十六日)到来即举事。出乎意料的是,起义消息泄露,敌人正四处捕人,准备全力镇压。为此,起义提前举行。 七月六日,李润民、张鹤鸣等率众在滦县港北庄首举义旗。 七月七日这天,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兼第二路司令员李运昌发布命令,岩口起义开始。当天上午,西庄村集合了百余名武装起来的抗联战士,组成由何文全带领的一个大队。这支队伍冒雨出发,去岩口集中。他们一路起枪,扩大声势,于是,又有台头、北观、才庄、南庄、陈庄子、庞店子等地农民入伍。队伍一边行进,队员们一边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穷人解放了,扛活的该拾抬头了!”也有的喊道:“干了吧,干了吧!吃干饭去了!”听到这些呼喊声,许多顶着小雨翻白薯的农民纷纷扔掉木杆,跑来入列。 在腰带山下,东高庄、苏庄、吕各庄、比古岫等村的起义队员,在苏林燕、阎锡九、张志超等人的组织下,高举义旗,潮水般地涌向岩口。很快,在岩口集合了迁西、丰润四百多名武装起来的起义队员,扯起了“冀东抗日联军第四总队”的大旗。该总队由原红军营长孔庆同任总队长,阎锡九任副总队长,丁振军任政治部主任(因在冀东西部地区活动而未到任)。第四总队宣布成立以后,街市上群情激昂,欢欣鼓舞。人们喊道:“总队长,总队长,我们参加了!我们参加了!”
总队长孔庆同站在高台上,一改往常卖篦子小贩的模样,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裹腿打得绷绷紧,盒子枪大背在身上,眉宇间透着军人的气质。他大声喊着讲话,话音刚落,人群中又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口号声:“打倒日本侵略者!”“决不当亡国奴!”这喊声如雷滚动,经久不息,在岩口上空回荡。 岩口起义开始后,李运昌、政治部主任胡锡奎(王瑞清)、顾问魏春波及苏林燕等领导同志的工作更加繁忙。胡锡奎主任两眼熬得通红,仍一笔一划地抄写司令部、政治部的布告。群众的情绪更难形容。起义前,他们通宵达旦,为抗联部队赶制军旗和袖章,筹粮备款;起义后,为部队烧火、做饭、送信、张贴标语和布告,传递着胜利的消息。 抗联第四总队于岩口宣告成立之后,一举占领了铁厂重镇。敌人惊恐万状。七月八日,遵化县伪保安队步、骑兵一百三十多人向铁厂扑来,予以镇压。四总闻讯后,趁迷蒙大雾,先行攻占铁厂镇外山头上的玉皇庙警局。因为警局内有马荣祥(已被我争取之警察,东北人,此后曾任司令部参谋长。是年腊月二十三牺牲于丰润火石岭子)接应,所以战斗顺利,二十多名伪警全部投降。继之又经两小时激烈战斗,第四总队歼灭遵化伪保安队大部,俘八十余,缴枪八十余支、战马三十五匹。该敌残部则吓得狼狈逃回遵化,紧闭城门,再不敢贸然出动了。 正当第四总队玉皇庙首战告捷之际,又传来了八路军第四纵队深入冀东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抗日群众。于是,起义进入了高潮。 七月九日,抗联第二路司令部率第四总队兵不血刃,占据了兴城镇。警察所长王生存带四十余名警察反正。这时,迁安县委书记韩东征等组织发动的迁西滦河南北抗日力量,纷纷揭竿而起,从四面八方向兴城汇集,使第四总队剧增至二千余人。鉴于起义形势尚在迅猛发展,司令部在该镇仁术堂药店召开了军事干部会议,决定扩编部队,确定新编总队番号和干部人选,以便把起义推向前进。尔后,抗联部队又浩浩荡荡开往三屯营古城,收编了该地起义巡警八十余人。共产党员叶田(三屯人)等领导的洒河桥一带起义队伍蜂起,又掀起入队热潮。这时,传来王官营民团叛乱、迫害我抗日家属的情报。抗联部队遂改变进攻遵化的计划,赶至丰润县王官营,剿灭了叛乱的民团。三四天内,各地民团、警察纷纷来投,仅王官营,入伍的队员就有五百余人。许多上层人物也主动捐款献枪,支持起义。这样,第四总队人数剧增至四千余。至此,抗联第四总队正式扩编出如下总队: 十一总队:总队长阎锡九,副总队长王宝堂,政治主任徐振铎; 十二总队:总队长张秉东,副总队长程铁军,政治主任叶田; 十三总队:总队长刘锡彤,政治主任谷云亭,参谋长吕大化; 十四总队:总队长陈汉民(后为苏然),副总队长才永常,政治主任韩东征。(该总队由三屯出发,奉命攻克杨店子据点后,由魏春波主持会议,选举决定的总队干部名单。)
其中,十四总队、十二总队是由迁西兴城、新集和潵河桥、喜峰口等地起义队伍组成;十一总队是由腰带山一带丰、迁两县的起义队伍组成;十三总队主要由王官营一带起义队伍组成。这些总队加上原第四总队和后来编成的三个特务大队及其他总队,构成了我党直接率领的冀东抗联第二路主力。这支抗联部队与八路军第四纵队配合作战,连克县城,控制北宁铁路,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在冀东的统治势力。即使在西进受挫之后,冀东形势严重恶化,第四总队扩编的各部仍在党的领导下,坚决执行柳沟峪会议决定,重整旗鼓,坚持了冀东的抗日游击战争。例如,十四、十一总队的干部韩东征、徐振铎、周治国等,于一九三九年春收拢迁西旧部,组建了设有三个大队,四百余人的八路军第二十三总队,一直坚持斗争。 岩口起义的成功,是我党具体贯彻洛川会议精神,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是整个冀东大起义的光辉起点。这一壮举必将以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载入冀东革命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