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淮北行险棋,直扑南京出奇兵(一)
造反这件事儿,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真是太难了。燕王朱棣起兵已经三年多了,但是并没有占多大地方,你看看也就是北平、保定和永平三个地方。有人就问了他,南征北战不是打了那么多胜仗?但是史书上记载所刻诚毅兵去玄复为朝廷守,你打完胜仗你站不住脚。就为了这么点地方,朱棣还亲战阵冒史实,而且一屡濒于危,经常陷入危难之地。
如果这个阶段朱棣哪次战争当中不幸身亡了?那他就跟我们今天说起这个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当时萧帆十三人有一人造反,那也就是朱棣,仅此而已,成王败寇。这个人不管历史上如何包庇,有一点是值得敬佩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个精神绝对是可嘉的,又鼓舞士气,继续带着大家往前冲。
这一次,朱棣是下了血本了,出征之前他又给众将制作总动员了,在前面慷慨激昂的讲道,频年用兵何时已平?这啥时候是个头,咱们这一次出城要当临江一决临什么江?当然是长江边上那个念念不忘的南京城,这个决心下到什么程度?不负反顾以我打死我也不回来了。说完这句话,估计他心里也想,如果不成功,那真就被人打死了。
朱棣说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一个人物,就是当年的玄奘和尚。玄奘和尚在西行求法的时候明确讲,我立志向西部曲震惊,绝不东购一步,这跟朱棣是有一样的决心,朱棣这个人也是非常有谋略的一个人。他不会呈匹夫之勇的,为什么敢下这么大的决心?就是因为他和姚广孝共同定下一个计策,我放弃所有的城池,直插南京城。
客观来讲,朱棣这个计策绝对是上策,但是朱棣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实践告诉我们,绝对不是因为他得到了前方重要的信息。这个前线是哪儿?史书上讲是中官被黜者来奔,是南京方面不得志的那些人偷偷向他来报,特别是那些宫中的太监。不断的给朱棣传递各种信息,跟他讲朝廷当中把大兵全都用到前线了,后方其实非常空虚。你一旦越过各个城池。直插南京城,那么霸业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