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上岸·每日必背】倒计时47天,《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词条,学霸必备,赶紧收藏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词条4》
Ø 课程(1)
一、隐性课程的形式有哪些? 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观念性隐性课程,如: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等;
(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
制度性隐性课程;
(3)心理性隐性课程,如:学校人际关系状况等。
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
(1)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三、简述知识中心课程论的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1)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教学;
(2)按照知识逻辑体系进行编排;
(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
四、简述学习者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1)以学生为中心;
(2)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进行编排;
(3)强调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代表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1)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改造社会;
(2)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应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中去,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文化。
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
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纵向组织侧重知识自身的体系和深度, 横向组织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
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
(3)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螺旋式指课程内容重复出现,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
七、简述泰勒的目标原理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八、简述课程计划
概念: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组成部分:(1)指导思想;(2)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及说明(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4)课时安排;(5)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6)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
作用: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九、简述课程标准
概念: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组成部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术语解释。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作用:第一,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第二,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第三,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第四,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十、简述教科书
概念: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作用: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同时,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是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