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武王伐纣
@本文提示:1、群臣辅佐武王2、试探诸侯3、孟津会和4、牧野之战
西伯姬昌崩了以后,周武王姬发继位,此时姜尚(姜子牙)为太师,周公旦为辅相,召公、毕公等人也都是重要的辅佐之臣,可以说在周武王的身边贤能之人众多,这也是他的父亲给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在这几个人的辅佐下,周国迅速强大,再加上商纣荒淫无道,周国开始跃跃欲试,试图与商一战。那么周武王是怎样一步一步推翻商朝的呢?通过梳理大致经过了试探诸侯、孟津会和、牧野之战三步。
试探诸侯武王继位后的第九年,在毕地(今咸阳北渭水两岸)祭祀周文王,然后就带着军队向东方的孟津集结,以检阅军队来显示国力,他带着文王的祭祀牌位以太子自称,可见文王在诸侯中的威望之高,也间接说明武王还不能完全让诸侯信服。武王渡过黄河来到孟津,诸侯们也纷纷过来汇集,共有800多个诸侯。他们都认为可以伐纣了,但是武王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就撤退了。这次孟津800诸侯会盟,其实是周武王还有他的辅佐者提前策划好的,就是要试探诸侯能不能跟自己一心,摸排一下伐纣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显然这次试探是很有必要的。
孟津会和在试探完诸侯以后,武王发现完全可以号令诸侯部署战争了,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罢了。2年后武王听说商纣更加残暴,商朝的诸多能臣杀的杀,逃的逃,比如杀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少师等很多臣子离纣王而去。武王认为时机到了,于是告令各诸侯可以伐纣了,于是率战车三百,勇士三千,战士4.5万浩浩荡荡向东伐纣,于这一年的冬天再次到达孟津,各诸侯的军队也随之汇合,武王做《太誓》来战前动员,大致的意思“这次伐纣是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这一战定乾坤,大家一定要努力等等。”诸侯两次汇合孟津,可见孟津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孟津西边是周的大本营关中平原,东边及东北是大平原,商的国都殷就在东北方向的大平原,在孟津这里汇合、部署军队进可攻退可守,作为伐纣的后方总指挥是英明之举。
牧野之战第二年二月,武王率军队朝向商都郊外的牧野进发,来到牧野后,武王又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的演讲,可见作为一个军事统帅大战前还是很考验口才能力的。战前动员结束以后,车四千乘陈师牧野。四千乘什么概念?相当于战车4000辆,兵士30万,商纣也发兵70万来抵抗武王的进攻,商纣的军队人数虽多,但是一部分是囚徒,一部分早就不满纣王的统治,大部分士兵无心恋战甚至纷纷倒戈,商纣大败逃走至鹿台自焚而死,至此牧野之战结束,武王率领诸侯取得完全胜利,推翻了商王朝。
通过梳理武王伐纣的全过程,本人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大家共勉:不管是公司的员工还是领导老板都要经常反省几个问题;
- 团队是否团结一心。2公司企业的实力到底如何。3、企业文化精神是否能激励人去奋斗。4、是否对工作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武王伐纣完成之后,并非周朝就实现了政权的合法性,还有很多商的附属国以及臣民很难说就对新兴的周朝报以信任,天下大势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因此周武王和他的周朝在灭了商纣以后立即举行继天子位的隆重仪式,以宣示取代商朝的合法性正统性,那这个天子位的开国典礼是如何进行的呢?期待下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