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满洲神社·大连神社】

2019-08-06 17:28 作者:陰陽屋  | 我要投稿

    大连神社,原址位于加茂川町(今南山路)以北、西本愿寺(今大连外国语大学)东侧南山2丁目2番地(今麒麟东巷、胜利东路、气象街、山林街相围区域,现为居民住宅区和解放小学)。从1907年开始建造临时神殿至1933年新筑大连神社,大连神社共经历了三次建造阶段。
    可以说是从日占初期到最后将近40年存在的历史悠久神社。下面将收集到的资料汇集于此。

大连神社全景

昔日大连神社逸话

    现大连神社迁至日本山口县下关市赤间神宫境内。神社内祭祀用的神像神物牌匾等都是从大连原封不动搬回来的。日本战败后,在苏联军占领的局势下,能把几乎整个神社运回日本,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同样在旧满洲的几个神社,几乎难逃厄运。
    大连神社之所以能延续至今,首先归功于这个神社的水野宫司(神主)。写大连的作家富永孝子在她的《大连---空白的六百日》里,留下了关于水野宫司和大连神社的文字。

    大连神社宫司水野久直回忆说:1945年8月25日,突然来了十几名美国潜水艇的士兵。他们没带任何武器,脱下鞋子进了参拜大殿,而且很热情地与宫司对话,说是从冲绳岛过来的。想到在冲绳决战而死的同胞,看到眼前的美军,宫司的心情很复杂。这些人在留名册上签下名字,接受了宫司赠给的小短刀,兴高采烈地离开了神社。
    虽然日本在大连统治四十余年,但是在大连真的找不到一处纯粹的有日本特征的建筑和庭院,神社似乎能感受到日本的风情,这或许是他们到来的原因吧。
    9月4日那天,从大广场途经神明町向着南山麓开来了数辆吉普车。吉普在神社的牌楼前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的是苏联军亚洲地区司令官瓦西列夫斯基元帅和他的部下数人。据说是苏联方面打算把在大连埠头仓库贮藏的粮食数万吨和其他物品移送到海森崴,遭到美国海军盘问,双方发生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元帅特意从海森崴飞到了大连。问题解决后,在视察大连和旅顺期间,来到了大连神社。
    元帅身体魁梧,威风凛凛,随从的军官和随从都佩戴着武器。开始时看到与浓绿的南山相调和的参拜大殿,殿内神秘的气氛使他们稍觉紧张。在水野宫司的引导下,他们也都摘帽低垂。可是进到神社管理室时,他们却穿着鞋进到了榻榻米的房间。水野宫司把参拜留名册递给了元帅,元帅看到了美国人的签名,露出了惊奇的脸色,接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水野宫司把元帅的签名当成了护身符。

大连神社正殿

    一天,好像是为了物色东西,几个苏联兵来到了神社管理室。他们对笛子很感兴趣,就让水野宫司吹曲子。水野吹的是雅乐,没想到这几个苏联兵竟随着音乐跳起舞来。临走时什么也没拿,还一个劲地感谢水野宫司。

    水野宫司从中得到启发,开始组织神社里的职员们穿着演奏雅乐的服装,演奏越天乐(鬼藏注:唐乐的一种),让女职员随着音乐舞蹈。每到星期日,就邀请苏联军部人员来观看。因颇受好评,连从苏联本土来的新闻报道记者,剧团演员和音乐家等也都来访大连神社。当时美国海军来访者也很多,一时间神社成了美苏两军人员的接待所。水野宫司常能听到苏联军方面责难美军,而美军方面则爱打听苏联兵的行为表现。

大连神社新筑设计图(正面)

大连神社新筑设计图(背面)

    大连神社内的一个贵重宝物是贞明皇后赠送的大鼓的模型,别名火焰大鼓。火焰的雕刻特别逼真,且颜色灿烂,大鼓是舞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低音乐器。水野宫司觉得这是外国人喜欢的珍品,如果把它赠送给斯大林,苏军司令部一定会对日本人有好印象。水野等着十一月七日苏联革命纪念日的到来。

    那天,水野穿着神主的正装,坐着由两头白马引领的马车,让两名日本宪兵穿着白衣青裤捧着贡品来到了大和宾馆,当时的苏军司令部。日本人没有许可证是不能进入的,但持枪的两位士兵看到这三个异邦人的打扮,竟放他们进去了。水野见到司令官,递上了用日文和俄文写的献礼书简,并呈上了用包袱包着的大鼓。苏军司令打开包袱,看到精致的大鼓惊喜万分,连连道谢。
    后来水野宫司又把苏军司令官一家请到神社,用舞乐款待,充分发挥了他的民间外交手腕。
    1947年元旦,大连神社挤满了参拜者,战败前从来没见过的盛况。这是因为日本人听到了可以归国的消息,向曾是他们的精神支柱的守护神做最后的告别。水野宫司看到这个情景,决心把大连神社迁移到日本。

大连神社鸟居

    他开始行动了,通过一个捷克人介绍,见到了露西亚正教达里尼教会的牧师。他对牧师说,我愿意把大连神社里的宝物都献给你们,但希望能允许我把神社神体以及附属品带回日本,请你帮我得到苏联军司令部和市政府的许可。

    协议达成了。水野宫司往苏联领事馆运去了两吉普车的美术工艺品,其中包括铠甲等。
    1947年3月9日,苏军司令部按照承诺,往神社派去了两台大卡车,协助神社人员搬运神体等,提供了破格的服务。神体等运到关东仓库的收容所,接受所长和其他六名有关人员的检查。水野宫司对他们说,神体不该被检查,但无奈还是打开了。不过从检查人员的表情看来,他们只是想探索一下神秘。
    当天晚上,水野被叫到了苏军司令部。接到通知时,水野忐忑不安,是拒绝运回,还是自己被监禁?他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和神社的人们郑重告别出门了。迎接他的是巴格赛洛夫少佐。他说:“这次我们对日本神灵一事的处理,有什么不周的地方吗?”听了翻译的话,水野怀疑自己听错了。他诚惶诚恐地回答:“对战败国的神灵你们能如此考虑周到,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说实话,在宣告战败那天,我接到了日本市政府的命令,说是苏联军进驻以后,恐怕会遭到你们的破坏,不得已的时候,就放火把它烧掉。没想到你们认可了我们的神灵,并宽容了我们。我们得到如此待遇并能回到祖国,意外的喜悦和感谢无法用语言表达。”
    听了水野宫司的一席话,巴格赛洛夫少佐非常高兴。他对水野说,你要把我们的好意转达给日本人。另外把你刚才说的话写在纸上吧。水野一口应允了,听说他的感谢苏联当局的这番话很快就出现在苏联的报纸上。
    1947年3月31日,这一天是日本人返回国土的最后一次,“高砂丸”驶进大连港。在苏联担当官的引领下,大连神社的人员走登上了舷梯,其他物品共22件行李已经运进舱里。下午四点,启航的鸣笛响了。同时甲板上传来了越天乐的乐曲,身着舞装的神主缓缓地舞起来,海风飘卷着衣袖。竹笛和古笙的音韵激起了浪波,吹奏者的衣装上的金丝在夕日下熠熠闪光。突然间在海上出现的一幅古典画卷惊叹了船上的日本人,也让岸边的人瞠目结舌。(鬼藏注:看描述应该是在船上举行了迁座的仪式)
    大连港越来越远,甲板上的音乐变了。站在那里的日本人一个接着一个,胆怯怯地跟着唱了起来,后来变成了大合唱。面对着愈来愈远的大连,人们流着眼泪,唱着他们几乎要忘掉的日本国歌。

:以上内容摘自新浪博客清流一叶根据富永孝子的书籍《大连---空白的600日》的内容编译而成,有改动)

大连神社造营始末
    1904年5月30日,日本军占领大连,开始军政统治。7月5日,野战铁道提理部在大连登陆。日本出云大社的传教士松山呈三,以铁道提理部(铁道修理和修复部门)铁匠军属的身份也来到了大连。日俄战争结束后,松山继续留在大连,开始筹备建立出雲大社分祠。
    1907年3月,在石本贯太郎的协力下,借用石本宅的一个房间,设立了出云大社教关东分祠事务所(石本贯太郎当时是关东都督翻译官,后来任大连市首任市长。)。1907年4月,事务所从大连民政署借来南山麓高坡处土地600坪,后又在那附近追加申请了8635坪,首先在那里(具体位置位于后来大连神社的北侧入口东外苑内,今山林街西侧红叶广场位置)建起了“仮神殿”(临时神殿),这里也就成为了“大连神社”的发祥地。

大连神社境内地略图

《大连神社境内地略图》,图中所示的第一次造营指的1907年建造临时神殿。此图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图中麒麟东巷、胜利东路(其北侧为神社的外苑)、气象街、山林街相围区域就是原“大连神社”所在址。此图方位与上图相反。

明治40年(1907)奉祀当时的神祠

    1907年8月31日,大社教临时神殿竣工,安置了从日本运来的神体(神体包括宝剑、勾玉和铜镜等,当时日本当局组织日本侨民夹道迎接神体的到来),选择了关东州施政纪念日的9月1日,举办了供奉仪式。大连神社第一次建造阶段完成。

吉野町神舆初渡、神舆初渡当日的伊势町盛况、大连神社仮神殿镇祭式当日的鲜花奉纳其一

鲜花奉纳其二、三、四

大连神社宝物陈列光景、大连神社之额面、大连神社之宝剑、大连神社大尝祭奉币使祝词

    传教士松山设立社殿,建立大社宣教所的目的是为了宣教,可是许多信徒和关系者已经不满足只停留在宣教所上,期待着神社的建立。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满铁副总裁国泽新兵卫和石本贯太郎,相生由太郎等大连的实力者的主持下,开始张罗建设新社殿。建设资金的大部分由满铁出资,市民们也争相捐款。 

    1908年8月16日,用作神殿和参拜殿的建筑木材,从日本静冈县袋井车站运出,最终到了大连港。9月2日大连市民聚集到南山麓,参加了锯木活动(将树木锯成木材),并举行了奠基仪式。

大连出云大社绅士艺娼妓材木引之景

分灵神舆

大连神社大尝祭从事祭员纪念摄影

    正式开工是在9月5日。耗费巨资并花了三年的时间,出云大社教关东分祠在1909年10月6日竣工。在市民的热望和势力者的援助下,加上出云大社教宣教师的努力,出云大社关东分院终于建成。日本当局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大连民政署署长在典礼上面向本殿读表奏文,随后在神职人员的引导下参拜。此后是神社人员的舞乐表演和群众性的镇祭表演,最后是群众参拜。大连神社第二次建造阶段完成。

铜板屋根葺发起人一同落成纪念摄影

    社殿采用“权现造”的建筑样式,从前向后分为拜殿、币店、本殿(神殿),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300平方米。建筑集合修筑在石床上,通过石床的高度变化来体现社殿的高地复合变化。伴随社殿一同建设的还有神乐殿、神舆库、神馔所、社务所、水社、鸟居等。

在南山上望神社背面全景


大连神社敷地——第二次建造阶段完成后的平面分布图

    1910年5月22日,大连神社的创立者,信徒代表与出雲大社教关东分院聚会商量。决定把大社教关东分院的名称改为大连神社,将所在地分成两部分,南半部为大连神社,北半部为大连神社的外苑,外苑东侧部分作为大社教分祠,外苑西侧部分作为皇道会支部。松山宣教师兼任首任大连神社社司,协议文书递交大连民政署,10月13日获得认可。神社名称上的变化,就使得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大连神社的照片,其实有一部分应该是出雲大社教关东分院的形象。

1916年南満州鉄道案内中大连市地图上所标注的出云大社、皇道会支部、大连神社。

皇道会支部発会式紀念撮影

    1911年,为了制作与新兴城市大连相符的神轿(お神輿),松山社司亲自去了京都,监制出既金碧辉煌又庄重威严的神轿。同年5月26日,年轻人抬着神轿沿街巡行,吸引着路旁的行人。1915年7月30日,松山社司因另有使命辞职回国。代替他的是他的内弟水野直藏,职称是社掌(管理人)。1917年5月,成为第二代社司,直至1945年。现在在日本的大连神社的社司是水野直藏的儿子水野直房。

大连神社初代社司松山珵三和二代社司水野直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本该与大连神社并列的出云大社教关东分祠不在了,只留下了神殿的基石,而所在位置的周边,也成为了从旅顺博物馆所管辖的战利品陈列馆中调拨了日俄战争中使用和缴获的水雷、榴弹炮等武器的陈列地。其实出云大社教关东分祠并没有消失,只是悄悄迁移到中央公园里内保健浴场附近,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日俄战争战利品之景、大连神社神苑一部之景、日清役之戦利記念品之景、大連神社仮神殿所在之旧跡地

    1912年7月30日凌晨0时43分,在位四十五年的日本明治天皇因尿毒症去世。消息一经传出,远在大连的日本侨民震惊,随即大连神社成为了日本侨民寄托精神哀思的重要场所。9月13日,明治天皇的葬礼在东京举行。大连神社为远在他乡的日本侨民举办了盛大的“明治天皇御大葬遥拝式”。

明治天皇御大葬遥拝式従事祭員記念撮影

    1915年11月10日,大正天皇即位。日本当局在大连神社正门处新建了一座神明系的鸟居,将此处原来的明神系鸟居迁至神社拜殿前。鸟居旁刻有“大连神社”字样的木制社标也改为石制。

    大连神社正门处刚刚修建完成的神明系鸟居,此处原来的明神系鸟居已被迁走,还没有安放在拜殿前。图中左侧的“大连神社”社标还是原来的木制。

    上面几幅图中拜殿前已经安放了原来正门处的明神系鸟居。图中左侧的“大连神社”的社标也改成了石制。


    大正六年(1917)大連神社春季大祭之光景四種,图中的明神系鸟居已经安放在拜殿前。

    1918年,一战结束。在各列强忙于欧战的日子里,日本独处东方,远避战火,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一战的结束,战争带来的繁荣也逐渐远去,日本逐渐陷入萧条。1923年日本又发生了“关东大地震”。这次强震,使得本来已经萧条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去世。这时的日本社会从经济发展的高峰一下子跌倒了政治经济的谷底,财政状况更是捉襟见肘。1928年前后大连神社的建设上主要的变化是正门位置的第一个鸟居又被更换,尽管还是神明系鸟居,但是原来下端的贯木从两端出头变成了收头的新样式。

        1928年前后大连神社的正门处新建的鸟居

    大连神社神舆巡行御进发,图中后面的鸟居即为1928年前后新建的鸟居。

    1929年3月,大连神社开始建设新社殿。在原神社前第二鸟局的位置向东南方向修建三段阶梯并新建了鸟居,通过“东参道”直通其东侧地块上的新社殿址。1933年5月8日新社殿竣工,建筑样式全部是“神明造”风格,其特点是社屋三开间,正面明间开门,屋顶也是悬山式。较大连神社原有的“权现造”相比,“神明造”为平直形式。
    1936年,神社管理所和奉安殿建成,同年11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在大连居住的日本人每月的一日和十五日到这里参拜,祈求民生安泰。有些学校和一些团体参拜后,还在这里举办各种活动。至此大连神社第三次建造阶段完成,之后再无大的改动。

昭和九年(1934)出版的《大连市街图》中“大连神社”所在位置

大连神社新筑设计图拝殿、畳拝殿、幣殿、本殿、神饌所の平面図

大连神社新筑设计图本殿、幣殿、拝殿、瑞垣の立面図(側面)

大连神社新筑设计图本殿を囲む瑞垣の部分立面图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长春就任“满洲国”皇帝。日本雍仁亲王代表昭和天皇访问满州国,祝贺溥仪称帝。6月13日从长春返回至大连,19日到达日本。在大连停留的几天时间里,雍仁亲王参拜了大连神社,并赠送了礼物。

1934年6月,雍仁亲王参拜大连神社。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占领关东州。苏军一度进入神社,但在观看了神职人员的雅乐与舞乐后,大为称赞。因而神社建筑并未遭到破坏。1947年3月31日,原神社宫司水野久直带着大连神社的神体、神宝登上“高砂丸”号轮船返回日本本土,暂厝在福冈的筥崎宫。后水野改任赤间神宫宫司,在神宫内设了一间小祠,将大连神社的神体迁来供奉。

2007年拍摄的位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阿弥陀寺町4-1大连神社

    1973年,第60次神宫式年迁宫时,接收了伊势神宫汰换的旧建材。1980年,移至山口县下关市阿弥陀寺町4-1的位置。而位于大连市南山下的大连神社在解放后就被拆除,据说石料运走建人民文化宫了。

:本文部分介绍内容及图片摘自新浪网友“旅顺口”的博文《再写大连神社建设考之一/二/三》;“清流一叶”的博文《昔日大连的出雲大社》,原帖均已失效,不再贴出,特表感谢!)

大连神社迁座纪念章(盒底)

大连神社迁座纪念章(背面)

大连神社迁座纪念章(正面及盒子)

现大连神社剪影

后记:全文原发布于日本神道百度贴吧,转载此处,一为存档备份,二为传播故实,若转载请于明显处标明出处


【旧满洲神社·大连神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