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来白骨无人收?历史上战场上士兵的尸体是怎么处理?

2021-05-14 12:19 作者:红叶奇说  | 我要投稿

战争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据考古资料证明,最早的战争出现在中石器时代的初期。

这说明,人类从原始人群到现在,在大约二三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战争的历史还不到一万年(一说上万多年)。原始社会的战争是由氏族部落之间或部落联盟之间,为了争夺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财富,甚至为了抢婚、血族复仇而发生冲突,进而演变成原始状态的战争。

那么战争过后就会有人伤亡,像历史上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多万,还有近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死亡的士兵,不计其数,那么这些士兵的尸体一般都是如何处理的呢?

暴尸荒野

野战中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边追,一边逃,死者遍地都是,逃的只顾逃,追的也没工夫打扫战场,然后那些尸体就丢那儿不管了。

有时候某些战况比较激烈,士兵们的尸体会绵延一路,甚至死人连河沟都能塞满,把水都淤积住。

即便有后续打扫战场的部队,他们的处理方法也是以简单省事为主,剥下铠甲军械,搜刮出值钱的东西,然后附近有山沟就丢山沟,有树林就丢树林,只要不碍事就行。

这种弃之不理,暴尸荒野的做法还是比较残忍,但是毕竟“马革裹尸还”只属于胜利者,所以失败者的尸体胜利的一方也不会帮忙处理,也就只能弃之荒野,任由野兽分食。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的《兵车行》大约是对残酷战争最好的诠释了吧!

史籍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京观”,王莽篡汉之时,就将反对他的人以及亲属全部坑杀,《汉书》记载,王莽明确要求,要把这些死者的尸体,给筑成“方六丈,高六尺”的京观,上面还要竖起来一根六尺高的旗杆,飘扬的旗帜上写着“反虏逆贼鲸鲵”。

这样的行为,在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的战争年代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可见,统治者为了己方的威严,是丝毫不在乎这些有违人和的事情的。

随打随收。

这是在局部战争初期和小范围战争时发生少量人员伤亡情况下,交战双方一般都会安排一队专门人员,负责向下抬伤员和战死的士兵尸体,这些被抬下的尸体或就地掩埋,或就地火化,或运输至后方交给亲人处理,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

胜方收集。

当战争呈一边倒势态时,一般败的一方会一去不复返,那打扫战场、清理死亡士兵的尸体事情就交由胜利一方或红十字会来具体负责,如果确实人数众多,就会采取垒积火烧或就地挖坑集体掩埋方式处理,很快将尸体处理干净,因为,如果处理不快,极易导致尸体腐烂,瘟疫流行,尤其是在夏天还有春雨季更甚,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其危害将比一场毒气战及细菌战的杀伤力都大,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战争结束后,胜方会在第一时间考虑收尸;

当然,如果在一场战争结束后,另一场新的战争又要来临,在交战双方反复出现抢夺阵地的情况下,对方都有可能将这些死亡士兵的尸体作为掩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尸体中首级、耳朵、鼻子、手的处理。

古代战争中,作战的士兵如何显示自己取得的战功?一般都有几种方式,对方的首级、耳朵、鼻子和手成为展示军功的最佳方式。

不管是战争中的任何一方,一般都会将战死者的头颅、耳朵、手等部位切除,然后作为自己战功上报。

这些战死者的尸体部位会被专门的记军功的军官和士兵勘验,基本全部处理完军功之后,这些人体的部件就会被处理掉了,掩埋、焚烧或者将首级集中送达需要验看的王或者官员之处。

譬如,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斩首之后,被孙权送往曹操之处验看。有时一些君主为了彰显武功,会将战争中被杀士兵的首级集中展示,然后集中掩埋。

战争中被打败一方的士兵尸体大都是有残缺的,并不是完整的尸体,一个是因为战争的缘故,另外一个是战争双方都要有军功的证据。

也有极个别会把战场上的尸体充当食物的,但是这种做法屈指可数,并不多,五胡时期有就有发生,最严重的其实是太平天国,譬如,唐朝末年的蔡州奉国军节度使,被黄巢击败后投降黄巢,后被朱温击杀。他的军队之中由于缺少军粮,尤其是肉食。

其(秦宗权)残暴又甚于巢(黄巢),军行未始转粮,车载盐尸以从。北至卫、滑,西及关辅,东尽青、齐,南出江、淮,州镇存者仅保一城,极目千里,无复烟火。(《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六》)

他不但利用战死士兵的尸体,还经常屠杀百姓,用盐腌制尸体,以备军队所用。

用火烧尸

就是火葬,这种方式比较安全、环保,即便是可及发达的今天,我们依旧在使用火葬,而在古代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的尸体往往比较多,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极有可能产生瘟疫,通过火葬的方式烧掉尸体,就可以基本杜绝瘟疫的发生。

挖坑埋掉

就是土葬,在我国的传统思想中,不管人因为什么原因去世,都讲究入土为安,战死也不例外,在古代战争结束后,最常用的尸体处理方式就是建万人坑,也就是挖出一个大坑,将所有的尸体全部放入坑中掩埋。

现代化战争后勤运输能力强,会把牺牲的战士运下战场进行处理登记,最后运回国内,藏入烈士陵园。

战场上的人谁也不谁识谁,大战一开始很快就会混到一块,到死后很多人认不出来,这也是上了战场衣服上要写部队番号、名字的原因,以便死后辩认。有的被炸的尸骨无存,东一块西一块,只好拼凑在一起。

所以战争很残酷,急行军时掉队就相与亡,重伤很难再活下来,不是人性残酷,而是活着的人没办法抬着你走。特别边行军边打仗的部队,要是带着一批重伤员就很难追赶上敌人,或者摆脱敌人的追赶。

古来白骨无人收?历史上战场上士兵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