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校长?为建免费幼儿园,哪里还顾得上“脸面”?
父亲一边放羊一边读书,成为了村里第一个中专生,然后回村当了老师。他一边放羊一边教书,又把我培养成村里唯一的本一大学生,如今我也当了老师。

父亲那个年代,吃不饱饭,兄弟五人只有他坚持读书。当时农村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父亲只能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梦想,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他走出了大山,考上了中专。
毕业后为了照顾家人,他选择回村里当了一名乡村老师。村里人不怎么重视教育,孩子上到初中很多都选择出去打工赚钱养家。
家长纯朴地认为供孩子上学需要花钱,而孩子去打工可以赚钱,一里一外上学太亏了。

印象里小时候是真穷啊,村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小时候能吃一袋方便面就感觉跟过年一样快乐!
2010年村里才通电话,2014年才通网,2016才铺上石板路,至今不通客车,想要出门远行,要去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坐车。
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父亲始终没有放弃对我的培养,他言传身教,一直鼓励我努力学习。最终我成了村里的“异类”,村里当时唯一一个本一大学生,前无古人。
受到父亲的影响,我大学读了师范专业,毕业后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在省会教书,但我总是心系村里的娃娃们,希望我能成为他们的榜样,激励他们走出大山!
我最看不得有人为了农村孩子教育奔走的故事,看到就会泪湿眼眶。所以当我看到云南“乞丐校长”王龙羽,为给留守儿童建一座免费的幼儿园而四处“乞讨”之时,我会被深深地感动!
王校长真的豁出去了,为了建这座免费幼儿园他四处奔走,到处求人,面子什么的放一放,或者说也根本顾不上“脸面”。他找村委会副书记帮忙弄来免费的砖和水泥,到采石场捡来免费的沙子和石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建起了这座承载大爱的“希望工程”。

一座小小的幼儿园,承载的是一腔教育热忱,寄托的是村里的希望,村里人亲切地称他为“乞丐校长”,幼儿园里的留守儿童,很多叫他为“爸爸”。
我也是从农村走出的娃,知道其中的艰难与困苦,知道能读书的幸福与珍贵,所以我感同身受,泪流不止。
令人感恩的是如今祖国越来越强大,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村里人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也都过上了过去不敢想的好日子,再也不是那个吃一袋方便面都要开心好久的时代。
老家村里人现在也都越来越重视教育,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村娃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

感谢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今天能够穿得暖吃得饱,感谢党和政府,让农村人的日子越来越好,娃娃不再跟过去一样受苦,都能有学上有书读!
当我看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祖国有2.18亿人受过高等教育,每10万人中就有15467人是大学文化程度时,我为祖国深深地感到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大大地骄傲!

当我退休之后,我希望自己也能如“乞丐校长”王龙羽一样,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奔走。
我要回到村里,建一座免费的幼儿园,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本文原创作者:新高考前沿,感谢您的关注。
一切新高考最新资讯,尽在新高考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