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我是自愿的,那时的我好像才完整。” 以上像不像完成双十一购物后的心理独白? 故事1(我编的) 一位美国上将,平日里肃穆庄严,但是,回到家洗漱干净,刮完胡子后,他会涂抹上脂粉,穿着和服,放蝴蝶夫人的歌剧,他感觉做回了自己。上将热衷艺妓文化,喜欢日本的折扇、漆器,这是他的秘密。痴迷艺妓文化同时,他也爱上了那岛屿,并发誓守护。 “熬到退休就好了”他想。 故事中“艺妓”、“岛屿”是IP(产品\事物、艺人\人物、国度\地域),而美国上将是粉丝(顾客\消费者、守护者、支持者\金主) 提问;如果故事属实,是什么导致他迷恋日本文化,乃至,罔顾家国?(虽然是我编的) 继续小故事 故事2(别人编的) 沟口是个有身心缺陷的孩子,在他心中有一座遥不可及,美到让他不敢面对的建筑,金阁寺,沟口一开始就认定金阁寺会因战争摧毁。(自恋),但是它没有(自恋受阻),战后大家都那么苦、那么不堪,偏金阁还是那个金阁,金阁的美成了沟口的心魔(自卑|无法说了算|压抑),甚至影响他的生活。最终,沟口选择一把火烧了金阁,在金阁焚毁时,他才见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他心中期待的,金阁寺的美。(自我预言实现) 这个故事里,金阁寺是IP,沟口是粉丝。 IP-金阁寺,不但产品好,颜值高,还有历史背书,运气还好,就像天选之寺一样,但当时的日本并不是天选之国,在苦闷环境中人没法活得快意、美好,粉丝-沟口不但自卑(压抑)、还有生理缺陷,同时还要面对人性、社会之恶,这时,完美的IP就变成了扎眼、碍眼的IP。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商女也没有错,只是景不应情。 这让我想到了“观众缘”,很多产品、它不完美但接地气,能获得巨大满足(填满心理漏洞、遗憾)、易得,给人以生机、希望,可以做自己。 以前看一则新闻,印度人砸了麦当劳,原因是售卖牛肉汉堡,那么,麦当劳只是售卖牛肉汉堡才引来的反感么? 说实话,大家都会把钱花在什么地方? 是不是自己热爱的那一亩三分地?比如以前房地产热是中国人对家、对房子、对安全感有执念。 那么人的喜恶又从何而来呢?可能有历史、社会、人文、基因、成长环境乃至自媒体等。 还有,是否大家为了热爱的事,可以放弃掉很多概念、利益,且难压抑?(石头压草) 是否一个好的IP(产品|人|国度)就可以激起人潜意识里的本能?毕竟人无法欺瞒自己的热爱、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