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诊脉总是让人有一种非常神奇的感觉。对于中医从业者而言,脉学是一个复杂而难学
中医的诊脉总是让人有一种非常神奇的感觉。对于中医从业者而言,脉学是一个复杂而难学的诊疗手段,那么,如何删繁就简,知其要义?学习一下李士懋先生的经验吧!
脉,虽纷纭多变,但只要理解脉象形成的原理及影响脉象变化的因素,对诸脉也就能了然胸中,不为所惑了。
脉的形成原理,一言以蔽之,乃气与血耳。脉乃血脉,赖血以充盈,靠气以鼓荡。
正如《医学入门》所云:“脉乃气血之体,气血乃脉之用也。”
所有脉象的诸多变化,也都是气血变化的反映。气为阳,血为阴。气血的变化,也就是阴阳的变化。
诚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
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
倘能悟彻此理,则千变万化的各种脉象,可一理相贯,触类旁通,而不必囿于众多脉象之分,划地为牢,死于句下。
恰如《脉学指南》云:“上古诊脉,如浮沉迟数等,名目不多,而病情无遁。后世胪列愈伙,指下愈乱,似精反粗,欲明反晦。盖求迹而不明理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