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毛泽东年谱:1940年 四十七岁(一)

2021-10-29 02:18 作者:EXT512  | 我要投稿

1940年  四十七岁

1月1日  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发表毛泽东为纪念该报创刊一周年的题词:“动员报纸,刊物,学校,宣传团体,文化艺术团体,军队政治机关,民众团体及其他一切可能力量,以提高民族觉悟,发扬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反对任何投降妥协的企图,坚持抗战到底,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我们一定要自由,我们一定要胜利。”

1月5日  同王稼祥致电贺龙、关向应等,令贺、关直接负责指挥晋西北对阎锡山旧军的作战。本日,同王稼祥致电聂荣臻、彭真:贺、关即赴晋西北指挥,晋西北关系全局,“吕梁山已失,靠夺取晋西北作战略枢纽”。二月二日至八日,贺、关率师部及主力五个团分批返回晋西北。

同日  同王稼祥致电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指示他们即日着手以牺盟会负责人的名义,写一本晋东南七县惨杀〔1〕记,内容记载晋城、阳城等七县惨杀经过,广发本地及西安、重庆,并送一本来延安。

〔1〕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八日至二十六日,国民党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孙楚奉阎锡山之命率独立第八旅进攻决死队第一、第三纵队,并破坏晋东南地区沁水、阳城、晋城、高平、陵川、壶关、长治等七县抗日民主政权,杀害共产党员及其他进步分子五百余人。

同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致项英〔1〕电:“(甲)如遇急变不能向北,当然只有向南,你的决心是对的。(乙)陈毅〔2〕仍应力争江北。(丙)蒋介石投降还不是马上的事,你们还来得及准备,但是内部秘密准备,不要露形迹。(丁)努力争取一切军队的同情者。(戊)一切自力更生,不要靠任何外援。”

1月8日  同王稼祥、萧劲光写信给谢觉哉〔3〕,指出关于陇东六县(环县、庆阳、合水、宁县、正宁、镇原)问题谈判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一、陇东六县属陕甘宁边区二十三县范围,地方行政应即全部移交边区管辖;二、边区及八路军保证不向六县境外越出一步。如果国民党方面不愿照上述条件解决陇东六县问题,则我方只能承认双方停止冲突,暂维现状,交换俘虏,其他问题由双方中央解决。

〔1〕项英,当时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

〔2〕陈毅,当时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

〔3〕为解决陇东六县问题,中共和八路军派曾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中央代表的谢觉哉同国民党军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兼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进行谈判。谈判从一九四○年一月中旬开始,持续到二月间,最后没有取得积极成果,只达成了一个“暂维现状,听候双方中央解决”的协议。

同日  出席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为欢迎一月五日自新疆归来的三百多名八路军指战员(原西路军的一部)举行的晚会,并讲话。

1月9日  出席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作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长篇演讲。这篇演讲,经过修改、补充而成文,于一月十五日完稿,二月十五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发表,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二月二十日出版的《解放》第九十八、第九十九期合刊也刊载了这篇文章,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驳斥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叫嚣,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提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文章指出:“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文章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历史特点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际环境,指出:在五四运动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而且第一步的时间是相当地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文章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百年中,分为前八十年和后二十年两个大段落”。〔1〕文章驳斥了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谬论和为了反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反对革命而恶意宣传的所谓“一次革命论”,同时指出某些似乎并无恶意的人“也迷惑于所谓‘一次革命论’,迷惑于所谓‘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纯主观的想头”,是错误的。文章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纲领,勾画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指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实行“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国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篇文章编入《毛泽东选集》。

〔1〕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一九四○年一月四日至十二日在延安举行。毛泽东等九十七人被大会选为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执行委员。

〔1〕一九五六年三月十四日毛泽东在会见外宾的一次谈话中说:“《新民主主义论》初稿写到一半时,中国近百年历史前八十年是一阶段,后二十年是一阶段的看法,才逐渐明确起来,因此重新写起,经过反复修改才定了稿。”

1月10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发言中说:对山西新旧军的磨擦问题,我们采取强硬的方针是对的。我们反磨擦的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我军占优势的区域要取攻势;另一方面在理论上也要采取攻势,批评资产阶级专政,要在理论上说明它的不好,使顽固派孤立。他提议边区文协代表大会发表一个宣言,驳斥叶青等的错误言论。还指出:南方工作要加紧争取中产阶级,争取时局好转。争取中产阶级的工作大有文章可做。

同日  致电王世英,指出:“(甲)国共分裂之谣不可信,这是汉奸放的空气。(乙)你应对外表示八路拥护阎长官抗日建国一如往昔,但希望旧军停止进攻新军,双方和解以利抗日。”

1月11日  复电彭德怀:目前国内的政治形势“还不是全国下雨〔1〕之时,在全国任务还是组织进步力量,力争中间阶层,击破大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反动,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未丧失。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阎锡山的反动,他就是目前大资产阶级中最反动的部分,他的阴谋十分恶毒,他已封锁了吕梁山与中条山。我们对策,以贺关力量首先夺取晋西北的全部,至少是大部,以晋东南力量巩固晋东南未失阵地,争回已失阵地之一部,打开一条通洛阳的路,十分要紧。然后由贺、关与晋东南各出一部,向吕梁山攻击,至少恢复原有陈支队阵地及一条交通线,打通延水关。如果此时阎锡山愿意讲和(还未丧失此种可能),则让他占领吕梁山的大部,我只占一小部及一条交通线就此罢手,否则战事难免扩大。”

〔1〕阎锡山曾暗示部下:“天要下雨,要赶快备雨伞,一落人后,就要吃大亏。”意思是国民党政府快要对日妥协了,山西要赶快做投降的准备。

同日  复电彭德怀,指出目前不可能实行征兵制,因为财力难以负担,“只能加重自卫军训练,以老百姓吃自己的饭穿自己的衣为原则”。

1月15日  出席中共中央为吴玉章六十诞辰举行的祝贺大会,并致祝词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们的吴玉章老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他今年六十岁了,他从同盟会到今天,干了四十年革命,中间颠沛流离,艰苦饱尝,始终不变,这是很不容易的啊!“

1月16日  出席在延安举行的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农工展览会开幕典礼,并讲话。他说:“政府的人如不同老百姓结合,事情就办不好。有两种政府,一种只知道刮刮刮,另一种则帮老百姓的忙——边区政府就是这种帮忙政府。”“这里有八路军,但八路军也就是老百姓,故军队不要忘本,本就是工农”。”八路军有两条规矩,一条就是官兵合作,一条就是军民合作,大家亲亲密密团结起来,日本一定打倒的。”在讲到磨擦问题时说:“我们要吃团结饭,不要吃磨擦饭,吃了磨擦饭肚子痛,要死人,还要亡国的。”“磨擦要同日本帝国主义磨擦,将它磨入海中去,不要在自己内窝子磨擦。”

同日  同王稼祥致电王世英,要他立即向阎锡山等表示:山西新旧军斗争应和平解决,以便团结抗日,拟派南汉宸去秋林协商。

同日  同王稼祥致电朱德、彭德怀、杨尚昆,指出:晋西北新旧军的斗争,我们已大体上胜利了。〔1〕阎锡山可能同国民党中央军进一步结合起来,夺取晋东南。因此,对庞炳勋、朱怀冰〔2〕的进犯不能不采取武装的抵抗,否则将丧失晋东南。

〔1〕一九四○年一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在临县地区击溃阎军赵承绶部,迫使阎军于十三日夜放弃临县县城退向晋西南地区,至此晋西北八路军和新军反顽作战取得胜利。

〔2〕庞炳勋,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四十军军长。朱怀冰,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九十七军军长。

1月17日  同王稼祥致电朱德、彭德怀、杨尚昆,贺龙、关向应,聂荣臻、彭真等,指出:晋西北须立即建立新的政权,采用原来赵承绶的山西省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形式较好,迅速用民选办法推举续范亭为主任,各县的反动县长、专员应迅速全部撤换,委任新人。二月一日,晋西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续范亭为主任。

1月18日  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在会上谈山西磨擦问题,说:在山西的反磨擦斗争中我们取得了胜利。现在阎锡山有三万余旧军在吕梁山脉,将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旧军依靠中央军进攻我军,另一种就是和平解决,减少磨擦。我们现在正准备派人去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但我们也准备不惜与中央军打,只有反磨擦才能取得存在与发展。

1月19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东南局书记项英并转东南局各同志,进一步明确新四军的发展方针,指出:“新四军向北发展的方针,六中全会早已共同确定,后来周恩来到新四军时,又商得‘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一致意见。华中是我们目前在全国最好发展的区域,在华中可以发展(彭雪枫〔1〕部由三连人发展到十二个团,李先念〔2〕部几百人发展到九千人),而大江以南新四军受到友军十余师的威胁和限制的时候,我们曾主张从江南再调一个到二个团来江北,以便大大地发展华中力量。”“由江南抽兵到皖南,请考虑,因为我们觉得似乎皖南发展较难,江南发展较易,江南陈毅同志处应努力向苏北发展。”

〔1〕彭雪枫,当时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李先念,当时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

1月20日  同王稼祥致电贺龙、关向应、滕代远等,指出:“旧派在晋西北失败后,有可能再调兵反攻晋西北或由日寇进攻晋西北,而旧军则袭击后方。同时阎必与中央更加勾结,以谋夺取晋东南。”“因此晋西北必以突击方式,抓紧目前有利时机,进行一切工作。一切应当快做,迟缓就会失掉时机。”“晋西北新政权总机关,应当立即成立,愈快愈好。”“晋西北新政权的各种政策仿效晋察冀边区。”

1月24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一九四○年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问题时,发言指出:我党过去的财政经济工作是有成绩的,特别是中央苏区,没有财政经济工作所造成的物质基础,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发言阐述了财经工作中必要与可能、统一与独立、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生产运动的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等问题。还说:在一定意义上没有经济工作人员便没有饭吃,所以总务处长是第一个英雄。对边区的公粮征收,要注意积蓄力量,不要一次征光了。羊毛不能一次搞光了,动员人力也是如此。在讨论国共谈判问题时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如何让步,而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还是坚持三军九师、二十三县,不能再让步。次日,中央书记处电示南方局,指出与国民党谈判中,边区、扩军等问题不能再让步。

同日  为战地文化资料展览会题词:“发展抗日文艺,振奋军民,争取最后胜利。”

1月25日  本日出版的《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二卷第一期刊载毛泽东题词:“一面战斗,一面学习,百折不回,再接再厉。”

1月27日  同王稼祥致电朱德等,要薄一波〔1〕、续范亭等人及各地牺盟会等组织继续不断打电报给阎锡山方面,痛陈旧军进攻新军、破坏牺盟会、惨杀抗日人员的罪恶,表示愿意和平解决山西内部问题,团结抗日,免为敌人利用。

〔1〕薄一波,当时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月28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目前时局的指示。指示要求全党不要把各地发生的投降、反共、倒退等严重现象孤立起来看,应认识其严重性,并坚决反抗,不要被这些现象的威力所压倒。强调全党还应看到目前国内国际尚存在许多有利于我们争取继续抗战、团结、进步的客观条件。指出:“力争时局好转,同时提起可能发生突然事变(在目前是局部的、地方性的突然事变)的警觉性,这就是党的目前政策的总方针。”这个指示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

同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致北方局,山东分局,第一一五师并告中原局,彭雪枫,项英,陈毅电,指出:“时局的发展充分证明,只有广大发展革命武装力量以与全国工作相配合,才能制止投降与反共,才能巩固统一战线,才能争取时局好转。而现时能够发展武装的地区,主要的只有山东与华中。”“因此请你们严重注意此事,把发展武装力量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在今年一年内,山东分局与一一五师至少应发展军队(包括游击队)到十五万人枪(一一五师应分配干部与兵力到山东全境去),中原局至少发展到十万人枪”。“没有自卫军的广大发展,即无法广大发展军队,无法建立巩固根据地。因此有组织有训练的抗日自卫军,至少须十倍于正规军与游击队。例如山东有十五万军队,至少须有一百五十万至二百万有组织有训练的自卫军。华中有十万军队,至少须有一百万至一百五十万自卫军。现在你们的自卫军还太少。”“要建立这样大的武装力量,没有政权是不行的。因此必须以坚决与逐步的计划,极力争取山东、豫东、皖北、苏北的大部政权归入我们与进步人士的手中。”“要使干部明白,没有伟大革命武装与伟大革命根据地,抗日胜利是不可能的。”

1月29日同王稼祥致电项英、叶挺,指出:“你们主要出路在江北,虽已失去良机,但仍非力争江北不可。”“须秘密准备多数渡口,为紧急时用。”

1月30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致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并告朱瑞、徐向前〔1〕、陈光、罗荣桓电,指出:对河北与山西境内的任何军队,不论是中央军、晋绥军及石友三〔2〕部,如果进攻八路军地区,“我应在自卫原则下,在有理有利条件下,坚决反抗并彻底消灭之”。并应加紧进行反对进攻八路军和决死队的宣传工作,造成全体军民反汉奸反进攻的热潮。这一方针同样适用于山东地区。

〔1〕朱瑞、徐向前,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司令员。

〔2〕石友三,当时任国民党军冀察战区副总司令、第六十九军军长兼察哈尔游击总司令。

同日  同王稼祥就扩军问题复电朱德、彭德怀、杨尚昆:“今年扩军三十万原则很对,但具体分配主要部分应放在有枪区域,我们意见在老黄河以北,以供消耗及收集残枪为原则。在此原则下,如晋西北及十五区域扩军不宜过多。否则,经费决难维持,不能持久。在老黄河以南、新黄河以北包括苏北在内,有枪可收,物力亦富,应大加扩充。”

1月31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和通过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草案。毛泽东对草案作说明,强调指出目前时局中的倒退、投降危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克服,但仍是局部的现象,我们的任务是要抓住争取时局好转,同时准备应付突然事变。我们坚持团结,即是合理的统一,否则是不利于抗战的统一,防止顽固派用统一来打击我们。他说,草案中提出的为争取时局好转应执行的十大任务,是一方面团结和发展进步力量,一方面削弱反动倒退力量。他还指出,目前华北的抗日政权还不是工农小资产阶级政权,而是抗日民主政权,是几个阶级联合的政权。中共中央的这个决定于二月一日发出,同日中央还发出关于抗日民主政权的阶级实质问题的指示。

2月1日  出席延安民众声讨汪精卫大会,发表题为《相持阶段中的形势与任务》的讲话。讲话揭露和谴责汪精卫同国民党顽固派里应外合地反共和破坏抗日;驳斥国民党顽固派借统一之名行专制之实的假统一,提出共产党以抗战、团结、进步为基础的统一论;强调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共产党的根本方针是,决不悲观失望,力争时局的好转,挽救时局的逆转。大会一致通过毛泽东为大会起草的声讨汪精卫的通电,通电提出全国讨汪、加紧团结、厉行宪政、制止磨擦、保护青年、援助前线、取缔特务机关、取缔贪官污吏、实行《总理遗嘱》、实行三民主义等十项要求。这个讲话和通电编入《毛泽东选集》时,分别题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和《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2月3日  同陈绍禹、林伯渠、吴玉章以国民参政员身份致电国民参政会秘书处,揭露国民参政会华北视察团〔1〕的主要任务是从陕、甘、晋、冀、豫等省特务机关收集诬蔑共产党、八路军和陕甘宁边区的材料,妄图将磨擦事件的责任归罪于共产党。

〔1〕该团由蒋介石指定参政员李元鼎为团长,邓飞黄为副团长,梁实秋、于明洲、余家菊、卢前为团员,于一月三十日由重庆出发。

同日  对陈云写的《游击小组是游击区的一切工作的中心》〔1〕一文作修改后,本日复信陈云,信中说:“文章有用,并可在军政杂志上发表。文字上与某些观点上我认为不妥的,改了,是否妥当,请你自己酌定。题目不恰当,游击区的重心还是游击队,不是游击小组,没有游击队,游击小组是不能存在的。不宜太夸大游击小组的作用。”

同日  同王稼祥致电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指出:对石友三部应采取坚决彻底消灭政策,争取方针已不适用了〔2〕。根据这一指示,八路军于二月九日发起自卫反击作战,中旬石部主力退向河南清丰东南地区。

〔1〕即《陈云文选》(一九二六——一九四九)中的《论游击区的一个重要斗争形式——游击小组》一文。

〔2〕一九四○年一月下旬,国民党军石友三部在河北南部的南宫、威县、枣强、清河等地,先后将八路军东进纵队二个连和青年纵队一个排包围缴械,接着又围攻东进纵队第二团和清河县大队等部,并准备夺占冀南抗日根据地。

2月5日  出席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并讲话,指出: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

2月7日  延安出版的《中国工人》创刊号发表毛泽东为该刊写的《发刊词》。发刊词指出:“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最后解放,只能在社会主义实现的时代,中国工人阶级必须为此最后目的而奋斗。”“团结自己和团结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这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当前的任务。《中国工人》的出版,就是为了这一个任务。”“《中国工人》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读《中国工人》的人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没有一大批这样的干部,工人阶级要求得解放是不可能的。”发刊词希望《中国工人》“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这篇发刊词编入《毛泽东选集》。

同日  《新中华报》〔1〕发表毛泽东为该报改版一周年纪念写的《强调团结与进步》一文。文章指出:抗战、团结、进步,是三位一体的方针。”没有团结和进步,所谓抗战只是空唤,抗日胜利是没有希望的。《新中华报》第二年的政治方向是什么?就是强调团结和进步,以反对一切危害抗战的乌烟瘴气,以期抗日事业有进一步的胜利”。这篇文章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本日,该报还发表毛泽东的题词:“抗战团结进步,三者不可缺一。”

〔1〕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新中华报》由陕甘宁边区(特区)政府机关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2月9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复南方局电:中央同意南方局所说现在同国民党谈判〔1〕的中心,已不是陕甘宁边区应为二十三个县、八路军扩编为九个师的问题,而是全国磨擦问题。望据此观点与国民党谈判停止磨擦的有关问题。

2月10日  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关于战略方针向各战略区发出指示:“八路军、新四军的当前战略任务是在粉碎敌人‘扫荡’,坚持游击战争的总的任务下,扫除一切投降派顽固派的进攻,将整个华北直至皖南、江南打成一片,化为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置于共产党进步势力管理之下,同时极大发展鄂中与鄂东,以便与全国工作相配合,坚持华北、华中抗战,稳定全国统一战线,争取时局好转”。

2月11日  为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起草复徐向前、朱瑞,陈光、罗荣桓电,指出:“我们的政策分两方面,对反共派顽固派取坚决反攻彻底消灭的政策,对一切尚有希望之人取极力争取的政策。沈鸿烈〔2〕属于顽固派,对我百端磨擦,故须在自卫原则下坚决消灭之。在打击沈鸿烈(秦启荣〔3〕是其最坏之一部)的斗争中要注意分化其部下,争取其尚有希望分子。于学忠〔4〕与沈鸿烈不同,他是尚有希望的,除对其反共政训人员应加以坚决打击外,对东北军应极力争取,至少使之取中立态度。”“河北磨擦事件望刘、邓〔1〕亦照此办理。”

〔1〕从一月初起,中共代表、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在重庆与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就扩军和边区问题进行了几次谈判,但都未获结果。

〔2〕沈鸿烈,当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山东游击总司令。

〔3〕秦启荣,当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驻鲁南办事处主任兼国民党军鲁苏战区游击第三纵队司令。

〔4〕于学忠,当时任国民党军鲁苏战区总司令。

同日  为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起草复萧克及挺进军〔2〕军政委员会电,指出:“二月一日电今日看到。你们的计划是完全正确的,望照此坚决执行。”“你们的成功是脚踏实地,稳打稳扎,一步一步前进,这在敌情严重地区是应该如此的。”“中央规定你们的战略任务是确保平西根据地,发展冀东游击战争,直至热河、山海关,并准备将来再向辽宁前进。这同你们所提的‘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这些目前的任务是一致的。”电报并强调应“十分注意财政工作与经济建设工作”,“这于支持长期战争是基本决定条件之一”。

〔1〕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

〔2〕一九三九年二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以八路军第四纵队为基础,在平西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并组织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和冀东的抗日战争。

同日  为新军起草薄一波致阎锡山的电报,希望阎锡山调和山西新旧两军,重新团结,一致抗日。

同日  关于处理晋西事变的意见,同王稼祥致电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滕代远,指出:在蒋介石的分化政策下,阎锡山可能与新军达成妥协,新军也以在有利条件下仍属阎指挥、恢复合法地位为宜,我们的政策在于暂时中立阎,不使阎与国民党中央联合对我,不使新军受国民党中央指挥。并指出,同阎锡山谈判应由萧劲光以居间调停形式出面进行。

2月12日  针对国民党以增援陕西河防为名进行反共军事部署一事,同王稼祥等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致电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聂荣臻、彭真,要他们迅速准备从第一二○师抽调一个有战斗力的旅(如王震旅)到绥德、米脂、佳县、吴堡一线,第一二○师师部及冀中所属部队移至现在王旅位置。

2月14日  《新中华报》发表毛泽东起草的,由司令员文年生、副司令员陈先瑞、政治委员阎红彦署名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富甘警备区警备司令部、政治部布告》〔1〕,布告声明富县、甘泉两县属于陕甘宁边区二十三县范围,本军奉命驻防〔2〕,保卫边区,对于友军维持统一战线,实行互不侵犯。

同日  《新中华报》报道,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的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组织机构和教育方针已基本确定,大约一个月后即可在延安正式开学,陈云任校长。

2月15日  设晚宴招待西北摄影队〔3〕。该队是去内蒙拍摄《塞上风云》影片外景途经延安的。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他们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在领队应云卫介绍《塞上风云》的内容和拍摄计划后,毛泽东说,《塞上风云》这部电影较好地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材。上海青年画家沈逸千应邀出席晚宴,毛泽东在沈逸千即席为他画的速写像上签名留念。

1〕一九四○年一月八日,发生国民党富县县长蒋隆延策划的暗杀八路军人员事件。为确保陕甘宁边区的安全,毛泽东写了这份布告。

〔2〕为了防备国民党军新编骑兵第二师(师长马禄)北上进犯陕甘宁边区,确保边区南大门的安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文年生奉命率领警备第八团开到富县一带,加强富甘警备区。

〔3〕西北摄影队隶属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所属的中国电影制片厂。

2月16日  致电驻榆林国民党军第二十二军军长高双成,转告续范亭来电称:已决定继续保证每月过河粮食六百大石〔1〕,敬希查照。

2月19日  出席延安青年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并讲话,指出: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宪政。打日本需要青年,参政也需要青年,青年应是宪政运动的先锋队,延安青年要推动全国青年起来为促进宪政运动而奋斗。

同日  起草萧劲光致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天水行营主任程潜电,要求通知陕西省政府速将陕甘宁边区境内国民党政府任命的县长撤走。电文指出:“国共合作已历三年之久,边区行政尚未确定,一县而有两县长,古今中外无此怪事!且陕省所派县长及绥德专员等专以制造磨擦、扰乱后方为能事,在边区已忍让三年,在彼辈益肆无忌惮”。”边区民众群以拘捕治罪为请。劲光为体念钧座息事宁人意旨,顾全边区与陕省之团结起见,故请钧座令知陕省府自动撤回,否则实行护送出境,盖亦仁之至义之尽也”。〔2〕

〔1〕此前,高双成曾致电续范亭请开粮禁。

〔2〕后来程潜回电,同意陕甘宁边区各县县长应由边区政府委派。这样,国民党政府任命的那些县长,便一个一个离开了边区。

2月20日  出席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作题为《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的演说,指出:抗日和民主是目前中国的两件头等大事。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我们现在要的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反动派的专政。而蒋介石所说的宪政,是挂宪政的羊头,卖一党专政的狗肉。应当动员人民大众起来,促进和争取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实现。大会通过由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理事长吴玉章、理事毛泽东等联合署名的宣言,向全国提出关于宪政的四项意见。这个演说编入《毛泽东选集》。

同日  同王稼祥、林伯渠、萧劲光致电伍云甫〔1〕、王震等,要他们采取一些步骤,拒绝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任命包介山为绥德专员,发动绥德绅士民众请求委任王震兼任专员。

同日  关于反磨擦斗争的形势问题,致电彭德怀,指出:“蒋在华北、西北、中原向我的攻势,经过我们几个月的坚决反攻,可以说基本上已把他的攻势打下去了。边区二十三县已逐渐统一,华北(新黄河以北整个华北)我们已占领了优势,中原我们也发展了。蒋现已整个处在防御地位”。

2月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会议讨论是否出席即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一届五次大会〔3〕的问题,大多数人主张不出席,毛泽东发言指出:过去参政会只是请客,决议不能实行,反共的决议便实行了。如果不出席,我主张一个也不去,董老也只去一次,首先将我们各种提案送去。我们不怕决裂就不会决裂,要决裂我们怕也会决裂,这是一个两大力量斗争的问题,社会物质的问题。我们对参政会要提以下几个提案:(一)反汪,(二)宪政,(三)团结,(四)参政会决议要实行等。关于山西问题,毛泽东指出:现在山西的形势是八路军、阎锡山、中央军三大力量的斗争。我们的方针以保持原有力量为好,维持三角鼎立的形势为好。新旧军已经不能再打了,今后是僵局或是和平,我看僵局是过渡的阶段,和是确定了的。我们去谈判的方针,是新旧军互不处罚为好,去谈判的人以萧劲光、王若飞〔1〕二人为好。

〔1〕伍云甫,当时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

〔2〕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在一九四○年二月间举行的,会议纪录未载明开会日期。

〔3〕国民参政会一届五次大会于一九四○年四月一日至十日在重庆举行,中共参政员董必武出席。

〔1〕王若飞,当时任中共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八路军副参谋长。

2月21日  同王稼祥致电贺龙、关向应等:“注意吸收一批不左不右之中间派人士参加政府与文化经济工作,以便争取他们,任何党外机关只要保证我们及左派的领导就行了”。

2月23日  同王稼祥致电贺龙、关向应,指出:贺龙致阎锡山电,用语太硬,我们已加修改。”以后对外立词,请注意和缓些”。”你们准备派两个团向南行动,现不适宜,谅已停止,如未停止请即设法停止退回来。但晋西游击战争仍应积极发展”。

同日  起草致阎锡山的信,表示愿意和平解决山西发生的磨擦事件,并告知派萧劲光、王若飞前往谈判。二十五日,萧劲光、王若飞持毛泽东写给阎锡山的这封亲笔信到达秋林镇,同阎锡山谈判。

2月24日  关于新军工作的几点意见,同王稼祥致电贺龙、关向应,林枫、赵林并告朱德、彭德怀、杨尚昆,指出:新军部队绝对不应该编入八路军,应注意巩固新军干部的团结;晋西北施政大纲六项没有提到坚决实行阎锡山的十大纲领,是一个大缺点;十分注意争取中间派人士,不可使他们感到冷淡和不满。

2月28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会上提议:上海党的方针,第一是乡村工作,并建立政权及军队,要组织十万军队;第二是上海城市工作,城市工作应非常谨慎,乡村工作要放手大干。应组织上海市委及外县工作委员会。要江苏省委副书记刘长胜到政治局报告一次工作。

3月3日  同王稼祥致电贺龙、关向应:“萧克挺进军方面,盼望你们经常加以注意,给以子弹与干部(学生)的帮助。该部任务是巩固平西根据地,发展冀东游击战争,这在战略上是有颇大意义的。”

3月4日  在陕甘宁边区党政联席会议上讲话,共讲四个问题。一、新民主主义问题。民主主义有三种,英、美、法是老民主主义,即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我们是新民主主义;苏联是新新民主主义,即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是暂时的,过渡的,是一个楼梯,将来还要上楼,和苏联一样。二、边区问题。陕甘宁边区的方向就是全国新民主主义的方向,边区有十大好处,即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发国难财的、没有吃磨擦饭的等,是全国的模范,是取消不了的。三、宪政问题。要揭破国民党顽固分子搞假宪政的阴谋,我们要搞真宪政、真民主。四、磨擦问题。共产党对任何国民党军队不放第一枪,但你放第一枪,我就放第二枪。现在国共之间是大和小打、大团结小磨擦,还不是放着日本不打到处反共的那个时候。

3月5日  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起草致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并告新军各领导人电,通报萧劲光、王若飞同阎锡山谈判的经过和今后对阎的基本政策。电报指出:萧劲光、王若飞在秋林镇住四天,受到极大欢迎,谈判是成功的。今后我们的基本政策是,继续团结阎锡山,巩固山西旧军力量在阎的指挥下,保存阎在吕梁山脉的地盘,恢复新军和阎的指挥隶属关系,以利华北和西北的抗战。还指出:为保证此种政策的实现,双方商定划区作战的条件,在晋西以汾(阳)离(石)公路为界,在公路以南,准备停止游击战争;在晋东南以临(汾)屯(留)公路为界,八路军及新军不向路南发展。

同日  关于对阎锡山发函电及宣传联络应采取的态度问题,致电八路军、北方局、第一二○师的负责人等并告新军各领导人,指出:“目前尊重阎锡山的一定地盘,保存这个国共之间的中间力量,对于抗战与国共合作是有大利益的。”我们及新军应乘此次同阎锡山谈判取得成功的机会,极力争取阎系一切人员,使他们团结成为一个中间单位,彻底打击蒋介石企图消灭阎系取而代之以便直接反共的恶毒政策。

同日  同王稼祥致电王震:靠近榆林的米脂及佳县暂时不要边区化,应维持现状。榆林一带是邓宝珊、高双成等许多中间势力的集中地,我们的政策是极谨慎地争取这些中间势力。绥德、吴堡、清涧、安塞四县边区化,也应是逐步大体上的边区化,不是说和老边区一模一样。在何绍南走后,你的态度要放和缓些,十分注意不要失去中间派绅士的同情。对友军、对绅士和对顽固派完全不同,你们须注意研究这些态度问题。

同日  同王稼祥致电彭德怀:“反磨擦的武装斗争在西北、华北的主要的地区,有暂时告一段落之必要与可能,因蒋之军事攻势,已基本上被我击溃,而蒋现时实无法大举‘剿共’。”“我们方面目前任务是在主要地区求得对内和平,以便在半年之内集中力量巩固已得阵地。”实现对内和平的步骤,重心是争取使蒋介石、阎锡山、卫立煌承认军渡、汾阳、临汾、屯留、壶关、林县、漳河、大名一线为双方作战地界,在此线以北的国民党军向南调,在此线以南的我军向北调;而重心的重心又在朱怀冰退出磁县、武安、涉县及承认壶关、林县为我驻军地区。

同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致项英,刘少奇,张云逸,陈毅电,指出:对于蒋介石令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南开之类的无理命令,应一概置之不理。同时还应不断向顽固派提出新问题要求答复,一步一步向之逼紧,才能争取我之独立地位。”在目前阶段内,两党斗争问题即反磨擦问题上的战术,就是攻势防御,而决不可采取单纯防御。”

3月6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听取刘长胜报告上海工作。毛泽东发言指出:上海工作,城市工作较好,乡村工作对国民党过于让步,没有积极建立政权与军队。城市工作的中心要放在重要产业部门及大学,职员和学生是产生干部的来源。中央批准上海党的路线,应起草一个给上海党的文件。还指出:东南局工作同志没有大大发展政权、军队的决心,现在应采取华北路线,大大地发展。会议决定由毛泽东起草关于政权问题的指示。

同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在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指示说:“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建设上,应力避过右和过左的倾向,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但目前更严重的是忽视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左”的倾向。这个指示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3月7日  同王稼祥致电朱德、彭德怀,杨尚昆,指出:我们觉得此时应对卫立煌〔1〕有所让步,将八路军第三四四旅略向北撤。”在此次反磨擦斗争中,我们能够巩固临汾、屯留、平顺、漳河、大名之线,已算很大胜利。在此线以南,应与国民党休战,维持卫之地位。在汾离公路以南则与阎锡山休战,维持阎之地位。在何绍南驱逐后,我们亦决定在边区境内与国民党暂时休战。这种休战现时是完全必要的。”

〔1〕卫立煌,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同日  对蔡元培逝世向其家属发出唁电,唁电中称蔡元培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3月10日  出席八路军后方技术干部及技术部门政治干部座谈会并讲话,指出技术工作对革命的重要意义,发扬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他们地位的必要性,并谈到党对技术干部的关心等。

3月11日  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上作题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报告根据反磨擦斗争特别是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的经验,从对抗日的态度上,首次对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亲日派大资产阶级与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大地主与中小地主及开明绅士加以明确的区分,指出:亲日派大资产阶级早已彻底投降日本,准备傀儡登场。欧美派大资产阶级则尚能继续抗日,但其妥协倾向依然严重存在,他们是抗日统一战线中的顽固派。”中等资产阶级就是除了买办阶级即大资产阶级以外的民族资产阶级”,他们赞成团结抗日。”开明绅士是地主阶级的左翼,即一部分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地主,他们的政治态度同中等资产阶级大略相同”。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都是抗日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报告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而要达此目的,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这是不可分离的三个环节,而以斗争为达到团结一切抗日势力的手段。”“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报告强调指出:“争取中间势力是我们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的极严重的任务”。”在中国,这种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为我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报告阐述了同顽固派斗争的自卫原则、胜利原则和休战原则,即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对统一战线中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原则作了进一步发挥和具体化。这个报告编入《毛泽东选集》。

3月14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起草致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等电:“(甲)反磨擦斗争必须注意自卫原则,不应超出自卫的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对全国的影响和统一战线是很不利的。尤其对中央军应注意此点,因国共合作主要就是同中央军的合作。(乙)目前山西、河北的反磨擦斗争即须告一段落,不应再行发展。”

同日  同王稼祥致电贺龙、关向应等,指出:在新旧军斗争停止后,“新军、新政权、牺盟对阎应有一定程度的服从命令和一定程度的独立自主”。”我党在新军、新政权、牺盟中的工作不宜操之过急,不应当什么都同八路军一样,对其中的党员亦不能一开始要求过高,而是逐渐引导向坚定的党员方向走。”

3月15日  同王稼祥致电朱德、彭德怀等,指出:自朱怀冰部被消灭后,蒋介石已下令庞炳勋、范汉杰〔1〕、刘戡、陈铁〔2〕各部主力集中于太南周围,并有加调六个师渡河的消息,目的在迫我军退出陵川、林县一线。”我们此时必须避免同中央军在该地域作大规模战斗,因此须准备让步,以便维持两党合作局面。”

〔1〕范汉杰,当时王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军军长。

〔2〕刘戡,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九十三军军长。陈铁,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四军军长。

同日  将本日拟就的致卫立煌电发给伍云甫,嘱其转袁晓轩〔1〕面交卫立煌。电报说:“目前抗日局面必须维持,国共合作必须巩固,此为国人所期望,亦先生与弟之素志,延安面叙之意,固始终如一也。惟地方磨擦事件日益加多,如不加以调整,实于抗战不利,除电八路军诸同志注意外,请先生亦作合理之处置,俾一切争论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1〕袁晓轩,当时任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处长。

同日  起草中央秘书处发全国各台的电报,指出:八路军新四军讨汪救国通电于十五日发表,各地接到后,立即多印多发,在友军中尤应多寄,一切公开刊物均须登载。

同日  出席延安生产总结发奖大会,并讲话。

3月16日  出席因故改期在本日举行的延安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并讲话。他说:妇女的力量是伟大的,世界上什么事情,没有妇女参加就不能成功。全国妇女要加紧团结起来,齐心合力,为争取全国妇女的自由平等而奋斗。

同日  复电彭德怀:“元电〔2〕今日阅悉。从大的方面看,须避免在陵川、林县地域再与中央军冲突。如彼进迫,我应北退,如彼再三再四进迫不已,然后我军加以还击,其曲在彼,否则政治上对我甚为不利。目前斗争重心应移至淮河流域,因李品仙〔1〕现正派队向雪枫、胡服〔2〕两区压迫,蒋介石已注意该地,企图切断我军与新四军联系。我军将来出路,实在中原,此时不争,将来更难了。故提议调三四四旅至陇海、淮河之间,协助彭雪枫创立根据地,并策应胡服,将来再调一部深入苏北,使八路军、新四军打成一片。这种行动,也即是把一个新问题摆在东边,使蒋、卫注意力不得不转向东边,减轻其对华北的注意,华北方能确实巩固。”

〔2〕彭德怀三月十三(元)日致电毛泽东,提出蒋介石、卫立煌节节向林县压迫,我军准备以防御姿态还击再消灭其一两个军,“如此前途可能争取好转,同时亦可能扩大武装斗争的危险,但扩大并不会到全国性的反共战争”。

〔1〕李品仙,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2〕胡服,即刘少奇。

3月19日  同王稼祥复电朱德、彭德怀、杨尚昆:一、今后八路军坚守平顺、漳河线,不再退让。二、卫立煌表示希望与朱、彭会谈,请考虑择地与卫会谈。如决定会谈,请将陕甘宁边区、扩军、补充、增饷、新军、河北及皖东进攻新四军各问题全般提出,托他转告蒋介石。

同日  起草王稼祥、谭政复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电:望以后多打电报,汇报新四军在政治工作的各方面如何保证中央路线实行的情况,例如在建立政权、发展经济、执行扩军计划、发展统一战线等方面。

3月20日  同王稼祥致电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等,指出:“山西、河北两省反磨擦行动,全部告一段落,在此期间内,偃旗息鼓,一枪不打,向一切国民党军队表示友谊,求得恢复感情,推动时局好转。”

3月21日  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在会上提议采取和平攻势策略问题,说:山西新旧军的斗争,我们失去十一个县,但得到晋西北及新军全部,并使阎锡山中立。要巩固晋西北还是一项大的工作。现在各处磨擦已处在一种新的形势,我们要采用和缓些的政策,军事上实行休战,政治上实行和平攻势。只要我们要发展就还会有磨擦,休战也不过是暂时的。

同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致刘少奇及江北新四军各负责人电:“迭电均悉。你们的决心及布置均是正确的,望坚决执行。在这种坚决方针之下,发动新四军全部官兵的积极性,发动凤阳、定远、合肥、无为、含山、全椒、和县、滁县、嘉山、来安、盱眙、天长、江都、六合、江浦等十五县数百万民众的积极性,肃清反共势力,建立民主政权,争取中间势力,争取一切进步的及中间的国民党,并极力讲究作战方法,就能各个击破反共势力的进攻,并在这种艰苦斗争中巩固这个战略上极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1〕。在民族敌人深入国土的时期,反共派的进攻是没有人民援助的,你们的自卫战争是能够胜利的。八路军现正设法援助你们,但你们不要靠外面的任何援助,要用完全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一切进攻者。”

〔1〕指一九四○年上半年建立的皖东抗日根据地。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电,指出:国民党政府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奉令实行全部反动政策,坚决进攻皖东、淮北新四军,企图将张云逸、彭雪枫等部完全消灭,切断八路军、新四军的联系。八路军有坚决迅速援助新四军的任务,请朱、彭速定具体部署。

3月22日  出席中共中央秘书处召集的中央直属机关、学校在职财政经济及各种技术工作干部会议。并在当天的晚会上作演讲,说召开这次会议,是向埋头苦干与艰苦奋斗的财经工作干部、技术工作干部表示慰问和敬意。

3月23日  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会议听取秦邦宪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报告。秦邦宪在报告中说,半年来两党关系总的情况是日益恶化、尖锐化。即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一届五次会议,主要问题是反汪精卫和反共产党,南方局主张至少要派董必武出席,以影响中间力量。毛泽东建议由秦邦宪、林伯渠、邓颖超、董必武四人出席此次国民参政会,得到会议通过。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在国共关系中,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就是防线的划定。现在我们党的力量可以起半决定作用。八路军、新四军讨汪救国通电的作法较好,我们应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态度。会议决定滕代远调前方工作,由王若飞继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3月24日  出席陕甘宁边区工人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并讲话,号召边区工人为争取宪政而奋斗。

3月25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及中央军委起草指示,指出:“应使干部明白,所谓国共合作,主要就是同中央军合作,我全体干部在加强对一切军队的团结说服工作中,要特别着重对中央军的团结说服工作。”

3月26日  出席延安各界为周恩来、任弼时等从苏联返抵延安和秦邦宪日前从重庆回到延安,在北门外广场举行的欢迎会。

3月29日  同王稼祥致电朱德、彭德怀,刘少奇,项英,指出:我们完全同意朱、彭的决心,将第三四四旅调陇海路南增援华中,陈支队〔1〕调胶东。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磨擦受到严重失败后,磨擦中心将移至华中。在华中武装磨擦中,我方的军事策略应当是:以淮河、淮南铁路为界,在此线以西地区避免武装斗争,在此线以东地区则应坚决控制在我手中;将来八路军到达华中后则应坚决争取全部苏北在我手中,陈毅部队立即应当向苏北发展。在华中军事磨擦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国民党顽固派“有可能利用其优势兵力向新四军军部地区进攻,因此军部及皖南部队应预先有所准备,以免遭袭击,万不得已时可向苏南陈支队〔2〕靠拢,再向苏北转移”。

3月30日  汪精卫伪中央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3月对蒋介石在三月召开的全国参谋长会议上的多次讲话,作如下批语:“全部讲话表现三点:(一)军队是暮气沉沉;(二)国民党是靠法令吃饭〔3〕;(三)讲的还是抗战。”

〔1〕陈支队,指以陈士榘任支队长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

〔2〕苏南陈支队,指以陈毅任司令员的新四军第一支队。

〔3〕蒋介石在一九四○年三月九日的讲话中指责说,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说晋省友军私通敌寇,像这种说法是不应该的;并要叶剑英转告朱、彭:“革命军人一切要照中央法令”。毛泽东对这段话写了“靠法令吃饭”的批语。


毛泽东年谱:1940年 四十七岁(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