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ubuntu和不浪漫的
曼德拉说过这样一段话,在非洲有这样一种价值观,称为ubuntu。
这段话后来广为流传,被理解为人类相亲相爱的极佳诠释,并简化为,I am becuase you are.
对于ubuntu的理解,浪漫的解释,也即是曼德拉本人明面上给出的说法是——我们的存在是因为其他人的存在,我们活着就是彼此依存。
听着很棒不是么?回到现实,在曼德拉的领导下,南非驱逐了白人殖民者。然而那之后,南非并没有成为黑人的乐土,相反的,南非经济下滑,犯罪率高企。
这也让很多人把曼德拉钉在极左的耻辱柱上,认为曼德拉是一个政治投机者,或者指责他断送了南非的未来。
但是如果曼德拉真的看到今天的南非,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会如何做呢?
我想他的选择是不会变的。试想一下,白人统治下的南非,诚然经济不错,但是那又如何呢?那种发达和黑人一点关系也没有,有钱的白人住着大别墅,黑人却蜗居于贫民窟。所以,即便预料到推翻白人,黑人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我想任何一个黑人也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想到这一点,ubuntu的真实含义也就呼之欲出了。如果黑人横竖过不好,那也不会愿意看着其他人种过得好,这便是ubuntu不浪漫的那一面——"要不我们一起活,要不大家一起死"。
虽然看起来这种诠释有点恶毒,但是别误会,我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支持这样的价值观的。尤其是现实中,经常有一部分人生活的好,是建立在大部分人生活不好的基础上时,推翻那部分人的统治就是大部分人心中的正义,这和是否能改善其他人的生活其实没有关系,单纯是基于对公平的渴求。
所以,用民族和国家来绑架全民这个招数并不是总是好用。清末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百姓大多看戏心态,对外国人并不排斥。当时的外国人都感觉奇怪,于是便询问了当时的百姓,百姓回答很简单: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
一个拿我当韭菜的国家,肯定不是我的国家。我会对我出生的家乡有感情,也会挺身保护我的家人和朋友,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当一个把我看成韭菜的国家,以“国家大义”之名,让我做炮灰为领导而战,豁出性命为领导开疆拓土,这实在是很难让我从命。我的国家在哪儿呢?可能在未来,这片土地上可以建立起一个让我值得去爱,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的国家吧。
——清末的百姓那时大概就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