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剑的零碎故事

2021-08-09 22:11 作者:影依流人official  | 我要投稿

这是由新的游戏王卡组——【相剑】引申来的杂谈。不过,这篇文章不会教你怎么玩相剑,毕竟直到下笔时,我还没能记住相剑卡的效果,更不用说相关的构筑和combo了。只是作为一个半道出家的考古学学生,对这套卡组有莫名的亲切感而已。

2020年6月份,当许多同届的学生已经决定好毕业论文的题目并提交了初期的规划时,我仍没有选好题目。一开始我以为最好选择国外的研究对象,这样更容易被评分人接受。我的导师却说可以选择中国国内的研究对象,并说去年她有个中国学生就是这么做的。

不过,这样的选择却更困难。中国固然地大物博,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对象,但很多东西中国人自己都弄不明白,又怎么跨越文化和语言的壁垒去告诉评分人呢?之前某门课的作业,要求介绍能代表一个地区、民族或文化的饮食,大批中国学生选择自己家乡的美食结果大多低分的情景我还记得。我开始看各种有用没用的片子,尝试寻找灵感。最后的两个选择,一个是还原古代技术相关的课题,另一个则是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古代的中国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象征。随着冶炼材料与技术的发展,长兵器和刀逐渐取代了剑的主战兵器地位。但是,剑仍旧是象征社会地位的礼器,武侠小说与仙侠小说也常常以剑为尊。中国也有所谓“十大名剑”,即轩辕 、湛泸、赤霄、太阿、龙泉剑、干将、莫邪、鱼肠、纯钧、承影。在后来的小说中,也有这些名剑的身影,比如《三侠五义》中,展昭的妻子丁月华便持有湛卢剑;《说岳全传》中,也有周三畏赠剑的情节——不过在连环画等文中说赠的是湛卢剑,我读的版本则说赠的是干将,这里先不究。

这是传说。现实呢?

大多数关于中国剑的传说都是先秦时代的故事,越靠近当代,剑的形象就越清晰,是绝伦的制式兵器,却少了一些传奇色彩。

越王勾践剑无疑是现存的传奇。倘若这把剑是其他越王的佩剑,大概也不会引人注目。但《卧薪尝胆》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这把剑精美的剑似乎一下子将现代的人们与2000年前的越王拉到了一起。历经千年而不锈的王者之剑,更是与它的宿敌——吴王夫差矛在相近的时间出土,并一起存于湖北省博物馆。千百年后,这也会成为新的传奇吧。

越王勾践酷爱剑,并广收天下名剑。根据《越绝书》记载,勾践至少有五把名剑——湛卢、纯钧、毫曹、鱼肠、巨阙,即“越五剑”。事实上,因为远离中原,且要适应吴越地区的作战需求,春秋时期剑仍是当地主要的兵器,当时有“夫有于越之剑者,押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的说法,现在仍有“吴越系青铜剑”这一分类说法。而自越王勾践剑出土以来,就有人猜测越王勾践剑便是传说中的“纯钧”剑。

相剑瑞兽 纯钧

纯钧剑是少数有具体描述的剑。《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记载:“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观其釽,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於塘;观其断,巖巖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大概是说,这把剑拥有非凡的光芒,如群星,如塘中水,如冰化之物。可以想象得出,这是一把华贵的剑。这段文字自然有夸张的色彩,但人无法描绘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所以可以相信这把剑确实相貌非凡。而越王勾践剑呢?

《国家宝藏》展现的复原图

越王勾践剑的剑身附有整齐的黑色菱形纹,在这些纹路中间有凹槽,并检测出较多量的锡。作为剑刃基础材料的铜为金色,锡为白色,“从菱形纹饰中焊入锡料”也是关于黑色菱形纹作用的一种观点。两种材料的颜色在菱形纹的排布下,确实可以达成“烂如列星之行”的效果。

不过,根据《吴越春秋·卷四记》的记载,越五剑的铸造者应该为勾践的父亲越王允常。越王勾践剑上用烫金铭文写着“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八个字,可以认定这是勾践在位期间铸造的剑。但越王勾践剑和其他同时代出土的青铜剑还是可以佐证,黑色菱形纹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纹饰,或许如纯钧般“烂如列星之行”的铸造工艺是那个时代王官贵族用剑的常见工艺。

游戏王的相剑卡组从怪兽的名字上直白对应了中国古代名剑的原型,但卡图上却难以看出什么特征。如【炎星】,将原型人物的星宿、自我匹配的动物与传统作品中的《水浒传》人物结合,可以看出各自的特征;【战华】则以不同的盔甲颜色和极具特色的面相、兵刃区分了角色。相比之下,相剑只是穿着不同颜色铠甲的龙人,挥舞着各式各样夸张的大剑。这也难免,这些神剑应该长什么样子,现在谁也不知道。未来应该还有轩辕、湛卢、干将、鱼肠四把剑,也许再出个传说的铸剑师欧冶子(笑)?

不知不觉毕业快一年了,母校的考古系因为资金问题而被撤销,我也多半与考古的工作无缘。到头来,还是游戏王把我和这个专业微弱地联系在一起(苦笑)。也许等疫情结束了,能打牌了,还是该收一套玩玩?

中国剑的零碎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