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语言哲思 | “无线电法国别研究”

2023-03-01 16:27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宗守云

《无线电法国别研究》是龙卫球、夏春利主编的法学著作,由法律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发行。“无线电法国别研究”是一个歧义结构,有两种理解:一是作者本来的意思,“无线电法”和“国别研究”构成定中结构,“无线电法”是定语,修饰中心语“国别研究”;一是受众误解的意思,“无线电”和“法国别研究”构成主谓结构,“无线电”是主语,“法国别研究”是谓语。第二种解读在语言上是说得通的,因此网络上常常有人开玩笑说:“为什么不让法国研究无线电?”但在情理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我们无法阻止其他国家研究无线电。当我们看到“无线电法国别研究”时,如果首先出现第二种理解,而且感觉到第二种理解不合理,就往往会回头重新理解,这时就会回到第一种的正确理解,语法学上把出现这种现象的句子称为“花园幽径句”。

陈满华教授说:“花园幽径句(garden path sentence,简称GP句)指一种比较特殊的歧义现象:听/读句子或句子片段时,在局部产生了某种理解,但是到后面出现新的信息时,发现这种理解并非实际的意思,从而回过头来重新理解,最后得到实际的语义。”冯志伟教授对花园幽径句有一段很形象的描述:“我们在理解这个句子的时候,正如我们走进一个风景如画的花园,要寻找这个花园的出口,大多数人都认为出口一定应该在花园的主要路径的末端,因此可以信步沿着主要路径自然而然地、悠然自得地走向花园的出口,正当我们沿着花园中的主要路径欣赏花园中的美景而心旷神怡的时候,突然发现这条主要路径是错的,它并不通向花园的出口,而能够通向花园出口的正确的路径,却是在主要路径旁边的另一条几乎被游人遗忘的毫不起眼的荒僻的幽径。”

“花园幽径句”是语言学家Bever提出来的语言学术语,用来分析这样的句子:“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跑过粮仓的马倒下了。)当读者读到“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马跑过粮仓)时,以为句子已经结束,但继续读到后面的“fell”(倒下)时,发现原来的理解是不正确的,于是回头重新理解,从而做出正确解读。

这样的语言现象很早就被语言学家注意到了。吕叔湘先生在《歧义类例》中指出,有一类歧义是根据情理来排除错误的解释的。比如“一米九个头的冯骥才伫立在空荡荡的山谷里”,吕叔湘先生说:“‘一米九个头’当然不会是说一个人有九个头,加起来有一米长,那么只能是说他的‘个头’有一米九了。”在当代语法学研究中,语法学家们更加自觉地用“花园幽径句”来分析句子,比如陆俭明先生对“姐姐脏得不得了的衣服洗干净了”的分析:“受话者一开始很容易解码为‘姐姐脏得不得了’,听到或看到‘的衣服’,才恍然大悟,原来‘脏得不得了’不是陈述‘姐姐’的,是修饰‘衣服’的,然后正确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这种歧解是暂时性的,也是局部性的。”

“花园幽径句”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虽然给语言理解造成一定障碍,却是语言游戏的绝好材料。我们以《现代快报》2010年9月7日的一个段子结束本文:

有个外地人到南京后问他当地的朋友:“你们南京市的市长是不是叫作江大桥啊?”南京的这位朋友很奇怪:“不是啊?你怎么会这么问呢?”这个外地人说:“哦,我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看到有一行大字:南京市长江大桥欢迎你!”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3期《语言哲思》栏目。)


语言哲思 | “无线电法国别研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