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 我是如何从阅读理解废柴到几乎不失分...

2021-12-19 15:16 作者:高中笔记  | 我要投稿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

叙述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以我为中心)

1. 叙述真实亲切

2. 便于抒发感情或发表看法,突出主旨

3. 起到线索作用

4. 有限视角,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的空间

5. 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


第二人称:(以你为中心)

1.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以ta为中心)

1. 突然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2. 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有客观性。


叙述方式:

顺序:故事的基本因素交代清楚,使叙述自然通畅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使内容充实,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清晰。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的交代


叙述角度:

全知视角: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甚至对人物进行道德、情感判断

有限视角:依靠叙述者看小说中的世界,含蓄留白,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理解兴趣。


描写

1. 详略得当:

工笔描写:绘形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或事物的完整面貌

简笔描写:不加渲染烘托,寥寥数笔简洁地勾勒出人物、事物的神韵


2. 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神态、心理、细节、语言、动作,使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更加逼真

侧面描写:通过旁人或景物、环境来有力的烘托xxx


3. 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见大


4. 写景技巧:移步换景,定点换景;形声色味触多角度结合;远近高低结合;动静结合


5. 场景描写的六大功能

1)给全篇“定调”(通常在开头,且环境的色彩情调与文章整体一致)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xxx的氛围,对情节发展、人物行动起推动作用,暗示下文xxx情节发展)

3)引导人物出场

4)揭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性格或者环境布置符合人物身份)

5)作为象征

6)作为幕间音乐(过渡),在中间起过渡衔接作用


6. 虚实结合:通过想象或者联想,丰富文章内容


7. 【补充】塑造人物形象:

1) 贴着人物写:紧贴心理,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紧贴言行,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2) 内心独白(梦境/幻境)


议论

开头/结尾的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文章中间的议论常常起过渡作用,引出主旨的作用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情感浓烈饱满,直接感染读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感抒发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1. 渲染:突出xx的气氛,刻画人物的xxx特点,表现文章的xxx主题

2. 衬托/烘托:强调作者表达的xxx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明显。

3. 对比/对照:有力地显示事物的xxx差异,突出事物xxx的特点

4. 伏笔:使xxx情节的发展既出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

5. 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6. 象征: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xxx之物,寄托xxx深远之意。

7. 托物言志: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xxx具体事物的描绘,表现作者xxxx的意义,显得更加深刻。

8. 点面结合:“点”是具体对象的描写,使内容更具体生动;“面”是对全面情况的概括,使作品更具有普遍意义,深化xxxx的主题。

9. 抑扬结合:突出强调作者xxxxx的观点,或否定xxxx的观点


布局谋篇技巧的术语


开头:

1.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2. 巧设文眼,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3. 巧设悬念,吸引读者,埋下伏笔,巧做铺垫

4. 托物起兴,委婉含蓄

5. 先抑后扬,造成波澜


中段:

1. 承上启下,巧妙过渡

2. 呼应上文,照应下文


末端:

1.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2.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3. 以景结情,含蓄委婉,言尽意无穷,发人深思

4. 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5. 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题目:

1. 吸引读者

2. 有象征意义,揭示文章中心

3. 线索/文眼

4. 若用了修辞,要指出(例如双关)


语言技巧


遣词:

1) 善用叠词或拟声词,既有形象美,又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2) 一字传神,有力地表现事物怎样的特点


造句:

1) 短句:节奏感强,通俗易懂,往往表达欢乐情绪或紧急情况

2) 长句:节奏舒缓,往往让人感觉雅致或严谨

3) 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有变化之美


修辞: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拟人亲切感人,感情鲜明;拟物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借代:以简化繁,以实代虚,以形象代抽象,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比:揭示好恶,美丑的对立;使特点更加鲜明

衬托:展现正面/侧面事物,使xx形象更鲜明

排比: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从不同角度叙事,生动活泼;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畅通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强调xx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双关:表意丰富,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学习】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 我是如何从阅读理解废柴到几乎不失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