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迪斯科》何以斩获TGA2019“最佳独立游戏”?(推荐向)
文章首发自 公众号 回声游戏营地
一封写给辉煌灿烂旧时代的情书上,
迪斯科的舞池外众生依旧彷徨。
焦土下的声色犬马、灯红酒绿,
读作极乐,写作疯狂。

昨天我们谈到,《武士零》获得了2019TGA“年度最佳独立游戏”的提名。作为游戏界的“奥斯卡”,TGA一向在游戏界很有分量。那么这个奖项究竟花落谁家?
年初的时候没有人会相信,这家初出茅庐的爱沙尼亚工作室ZA/UM能够凭借一款游戏过关斩将,一举获得“最佳角色扮演游戏、最佳独立游戏、最佳叙事”等奖项。它,就是《极乐迪斯科》。
如今两年过去,版本也优化成为了“最终剪辑版”。

中文名称:极乐迪斯科:最终剪辑版
英文名称:DISCO ELYSIUM:THE FINAL CUT游戏类型:第三人称点击RPG语言支持:简体中文售价:116元Steam好评率:94%
游戏的优越之处:1.这游戏一眼望过去,最为惊艳的当然属它的美术风格。极具冲击力的色彩搭配以及人物的插图都让玩家不由得多看两眼。在由衷地感慨“好酷、好好看”的同时,又发现一切如此形象生动。

而游戏不仅满足于具象事物的美术刻画。即使是性格特征与思维模式这种抽象的产物,也竭尽全力刻画出了应有的神态,堪称离奇。

放一个最直白的说法,游戏的美术集要70元,就能感觉到它的自信与魅力了。
2.很好的还原了传统桌游中跑团的模式,主要体现在人物特性维度与细节刻画上,摒弃了一些很复杂的维度设计。也正因如此,游戏具有很强的舞台感与扮演体验。以一个小事举例,在面对邮筒时,主角会有“拍拍邮筒”和“踢它一脚”的行为选项。
如果选择“拍邮筒”,就会发现主角一边轻拍一边说“真是个好邮筒”,这对于一个宿醉者来说合情合理,邮筒也会“非常安心”。但如果踢了邮筒却又拍了拍,游戏则会告诉你“邮筒对你病态的操纵全无信心”,令人哭笑不得。
在这样的模式之下,玩家会很容易沉浸。至少对于笔者而言,第一次上头就玩了超过5个小时。

3.极为出色的翻译。作为第一个被官方考虑本土化的语言,中文翻译下了极大的功夫。玩过游戏的玩家都知道,英文原文绝非“六级”过关就能读通的,而中文译文则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信、达、雅”的指标。

举个例子:在人物特性的简介中会看到“静则蛇行鳞潜,动则英气逼人”这样中文都很难读通的描述,但如果观察原文就会容易发现意思非常贴切。在这样的基础之下,我们玩家所需要的游玩门槛极大地下降。

但翻译固然会受到原生黑色幽默无法体现的种种效果,如果自认有较高的英语阅读水准,还是体验原文为好——
4.机具风格化的剧情设计与人物塑造。相信没有第二个游戏会在开头放一个黑屏与超长的脑内对话。游戏建立起一个战火下破碎的城市,各种人物交织共生,而一出死亡成为故事的起点。

而且也不曾(大概?)有一个游戏融合了如此庞大的现实观点,这也是一种传统游戏意义上的“颠覆”。
让我们看看它的成就系统的要求:诉说传统主义、鼓吹自由市场、维护政治中间派等等。要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发生在宿醉的荒诞躯壳之下,游戏却融合的非常自然。

与此同时人物的塑造也不曾落下,除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搭档“金”,向尸体丢石头取乐的小孩“CUNO”,肥胖有手段但为工人的主席克莱尔,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5.自由度与悬念设计。在游戏中虽然你作为“警探”的要求应该是调查并处理尸体,但事实上游戏并没有将之作为必要的“主线任务”或是“支线任务”。你可以一直拖着不去处理,也可以尽快收拾掉一切。
游戏的做法是“将世界呈现给玩家”。诚然游戏中的一切都是自洽的,但是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们却显得极为混乱。各种各样的思维与群体混杂,令人摸不到头脑。
口中时常听到的矛盾的主观评价,究竟哪些是真的?这都要警探(玩家)自行判断。

当然,游戏也具有很明显的缺憾。如此庞大且显得比较晦涩的文本量,很容易以令人望而生畏。不过在荒诞的大背景下,文本也具有不小程度的趣味性。对于看书比较吃力的小伙伴们,似乎这款游戏就显得很不亲民。
但倘若你对阅读水平有所信心,也没有特别的“精神洁癖”,能够体验一下这款年度最佳,绝对值得——

本期的特别推荐到这里结束,如果对《极乐迪斯科》有兴趣可以点个赞,方便后续推出更多相关的分析解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