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经验分享:正确率提升遭遇天花板?如何才能突破
正确率提升遭遇天花板?如何才能突破
大家好,本人其实一直不算什么行测大神,申论就更别说了,但是在此次国考行测拿到80+,为了给一直蹲经验的小伙伴们,就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体会。
首先介绍一下本人情况,去年国考行测在没刷套卷的情况下最终得分61分,我至今记得去年的感觉——时间严重不够,我去年的数量基本都是猜的,然后从来运气都不好,所以最后就61这种低分。真正的系统学习行测也就是今年辞职全职备考以后,因此经验也就是我这大半年来的一些做法。
一、听系统课。
以前我觉得自己基础好,就从来不听系统课,觉得老师讲的也就那样。今年备考时间太长了,在我发现自己刷题言语和判断的正确率永远只有60-70%的时候,我就向系统课低头了,一开始听课就不由得发出“哇”“喔”“原来如此”的感叹。因为我的数资基础比较好,就没怎么看系统课,只着重看了言语和判断,先分享这两个板块的感受。
言语:以前做言语全凭语感,然后第一遍听系统课就学会了一些小技巧,比如顿号前后是同义词,段落前后可能有呼应,这些对提升正确率都挺有用。虽然在做题中发现这些技巧很实用,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国考130题,只有120分钟,还要10分钟涂卡,我根据以前别人的总结,给自己设定的时间是常识加言语30分钟,判断30分钟,资料30分钟,最后数量加涂卡一起30分钟,这样我就可以做完卷子。问题就在时间上,如果我每道题都用这些小技巧,我就会在言语上浪费太多时间,而且很多时候,我可能浪费了时间也没用。所以我在做题时,就会不自觉地还是凭语感做题,正确率又下降了。这看似无法调和,却在我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得到最好的结果。
核心技巧是这样的:按照自己能做到的最快感觉做题—与30分钟进行对比—修正时间—找到30分钟的状态—找出错题原因—看系统课找到解决这个原因的技巧—重新练习提升正确率。比如我自己,我言语错得比较多的就是逻辑填空,在我保证了时间的基础上,我就去看逻辑填空的解题思路,比如前后照应这些小技巧,下次记得运用。在掐时间的情况下,确实很容易忘记这些技巧,但是你忘一次就再去看一次课,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你不断强化,慢慢的这些东西就会直接内化在你的做题中。这样就既保证时间,正确率也上来了。
判断:判断其实我也是先把握时间再提升准确率,判断的系统课比言语给人帮助更大的点在于图推和逻辑。以前我的图推就看运气,如果当时天时地利人和,那就一眼看出来,如果看不出,那就白给。但是系统课就会给你明确图推到底有哪些种类,其实也不多,考的也就那几种,比如这次国考,其实图推就很容易拿分,要是听了课的小伙伴,应该很容易就做出来了。还有逻辑的加强削弱,也就那几种形式,小伙伴们听完课,对照卷子比对一下,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题这么简单。
二、套卷练习
我从8月下旬买了小型打印机开始,就基本每天一套行测纸质卷,之前我用FBAPP直接做的时候,就觉得资料分析很别扭,然后换成纸质卷后真的打开新世界大门。主要区别就在于时间,FB上做卷子右上角会显示时间,你可以时刻根据这个时间调整做题速度,但是纸质卷,你需要做一会儿看一下表,就跟考场的感觉一样,会让你更好地把握时间。像我就基本做完一个模块,看一下时间,已经形成了30分钟规律,所以其实我国考是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我仍然还是没有太大影响。我本来带了手表,结果被监考员说不能带,交上去了,考场也没有钟,无语。虽然最后有一丢丢小影响,就是我数量最后3道没时间做了,直接猜的,全错,但是对整个考试没有大的影响。
所以一定要刷纸质套卷,我是先做的FB的智能组卷,再把FB的30多期我以前没参加的模考做了一遍,最后做国考的往年试题。然后听说山东题跟国考很像,又刷了山东的往年试题,差不多这个时候我的行测就稳定80左右了。因为我精确把握时间,所以能够把题都做完,就算有些模块正确率不高,总分也不错。而且这样把握时间真的很有效,主要就体现在我第一天刷深圳市考了解题型后,第二天再刷一套深圳市考卷子我就能做完了。
三、总结思考
因为每个人缺口不太一样,所以思考方向也不一样。像我说的系统课,我听过好几个不同的老师,最后发现我最适合哪个,就一直听哪个,这个适合与否完全可以通过你当天刷套卷的正确率就反映出来了。我不喜欢把错题总结到一起,但是我喜欢思考我为什么错,然后给出一个根本原因。比如眼瞎看错、没有比对出最佳答案、没有看到前后一致,这种总结性的错误原因就让我下次再做题的时候会格外注意,比如再看一遍题目,看看有没有暗示,综合对比一下几个选项。
我不追求刷题量,每天刷题只是为了让自己每天都有考场的感觉,这样真的上了考场也有平时的状态。我比较注重我为什么错,我下次能不能不错。
四、常识&数资
先从我最拿手的资料说,我一般资料正确率都是100%,做了这么多试卷也最多错2个。我做资料就是先看题目,然后扫视题目关键词,可能是因为看小说的原因,我一般都能很快抓住关键词。其实国考资料数据是分类分段的,比如第一段写的是一个类,第二段又是一个类,还是比较好找的,找到之后再看一眼问题具体问的什么,找到数据就开始算,我基本都是硬算,但是有时候可以结合选项,除到第二位就结束。
另外有几个我觉得蛮实用的技巧:1、倍数关系,比如2018年比2017增长了12.5%,那么其实2017就是8,2018就是9,增长了1/8,求增长量就可以直接2018年除以9。特殊的多少分之一都可以记一下,把分数变成倍数会好算很多。2、平均量a/b的增长率就是a的增长率-b的增长率除以1+b的增长率,这个公式使用率相当高,需要注意的就是这是平均数的增长率,不是比例的,比如2018年a占b的比重比2017年增长了多少,就不是这个公式了,而是另一个,大家推一下,我这儿不好写。整个资料我就记了这么俩个公式,其他的就硬
算怎么方便怎么算。3、还有一个技巧就是最后一个哪个对或者哪个错这种题,先看a,再看d,最后看bc。数量我真没啥经验,纯纯吃老本。
常识我以前放弃,现在老老实实去看时政课,党史啊,重要会议啊,我都去看了,还是有点用的,以前纯猜正确率30多40,现在60多,我很满意了。最后,说一下我这次国考各部分正确率,大家借鉴一下。言语90,数量70,判断78,资料100,常识65,实际比估分少了2分,俺也不知道哪里错。祝我这次国考或者省考顺利上岸,也祝小伙伴们看了这篇废话文学有所收获,顺利上岸!
俺愿称之为没耐性但能坚持的人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