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碎片5|为何收纳体验很舒适~
今天整理完一堆东西,很轻松快乐,有种收束的秩序感,或者是满足掌控欲的舒适感。然后我开始发呆,脑子里冒出每一次收东西都会想起的问题,为什么整理东西会感觉很舒服? 出于对以前忽略泡沫的不适,我尝试解释这个问题。(戳一下,嘻嘻) 就具体行为而言,动手实操的过程是改造“世界”(至少是周围环境)的过程,意识到自己有这种能力会让人快乐。 就抽象思维而言,整理要先观察现有事物的布局,在脑海进行简单规划,在动手收拾的过程中调整策略,比如断舍离,或者留下美丽废物。(雾)这需要一个人认真思考,对杂乱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这种关注细节,耐心的能力,或许可以让人感到骄傲,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 我推测愉悦感来源于改造,分类和归纳。 改造世界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能力,提高效率,改变标准,让生活更加幸福和有价值,为了使世界变得更加完美。 那么为什么在认知中为想给东西分类呢?喜欢分类的最大原因在于,分类的过程可以降低复杂性,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梳理,理解遇到的事物和周围的环境。 归纳不需要很多数据或依赖于特定模型,而是从小范围的假设,经过推理获得总结性的标签。喜欢给事物贴标签的原因大概是便于记忆和回想,便于比较和区分,明确定位等。 分类+归纳→改造,类推到其他事件,也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查看问题,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有限的组合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类似问题,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让人感到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