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乐理知识要到怎样的程度才能毫无障碍的欣赏古典乐?

2022-02-27 10:17 作者:BOHAN博涵  | 我要投稿

来自知乎的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是学古典钢琴出身的,经历过乐理为零的阶段欣赏古典乐,后来在音乐学院系统的进修爵士,以及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乐器法和配器法,也可以带着较为系统的知识去欣赏古典乐。因为音乐的创作其实并不只是由乐理这一单一要素构成的,仅仅通过学习乐理我们其实没有办法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所以题主可能隐含的一层意思是音乐的综合水平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毫无障碍的欣赏古典乐。简单来说,如果我们的音乐知识在各个层面都能够接近古典音乐家的水平,那在理论上应该可以说是“毫无障碍”了吧。

但对于「欣赏」古典乐而言,我的看法其实是:音乐知识可以为零,也可以无限接近于古典作曲家的知识水平。

我分享一些在不同音乐知识背景下我听古典乐的一些感受和变化吧。

在学习古典钢琴的阶段,我的音乐知识仅限于如何对照着五线谱把一个古典钢琴作品用正确的技法以及好听的音乐处理方式给演奏出来。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听古典乐,大概是小学的时候,我爸给我买了一盘李云迪在维亚纳音乐厅录的一个专辑,当时挺新奇的,有一种说不出来很喜欢,但是又想继续听下去的感觉。后来电视上可以点播音乐,我当时把小泽征尔的新年音乐会循环了无数遍,基本上都可以背下来了。遇到很好听的地方,我还会装模作样的学着作曲家在那里指挥。但在挺长一段时间内都有一个疑问,就是我很喜欢听古典乐,但是我总是感觉我“听不懂”。

一次一位大学音乐的教授,带着我去参加了一个分享会。当时演讲的主题就是类似于如何听懂古典乐。台上的教授用很简单的例子和我们分享什么是“听懂”音乐。他播放了不同的古典音乐片段,让台下的观众做选择题,例如这段音乐听起来像是大山的感觉还是大海的感觉;这段音乐听起来是开心还是悲伤,是清晨还是黄昏,是清风还是流水等等。结果不出意外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不考虑任何音乐创作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意境的塑造,一千个人听可能就有一千种解读。所以当时分享着传达给我们的观点就是,古典乐其实不存在“懂与不懂”,我们只需要自己喜欢去听,并且有自己的理解就好了。试想如果音乐真的需要让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一样的,那么岂不少了很多的乐趣?当然我们可以去学习音乐史,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可能想要表达的意图,然后带着这些背景知识去欣赏一个作品。(其实就是我们希望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作品的方方面面,但即使是这样,每个人的理解仍然非常不同)然而我们也可以将作品带入我们自己的想象,经历,情感当中,这两种感受我认为都各自具备不同的魅力,不需要将自己限制在任何一种当中。

更有意思的是,在文学界,例如周国平这样的作家在做他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的时候,也回答不上来:“此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的问题。类比到音乐界,可能很多时候作曲家也不知道:“此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音乐音乐创作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可以大量运用音乐知识,但也会在过程中碰撞出“灵感”。也许这些灵感作者本人也不太清楚是怎么涌入脑海的,但他们很喜欢,所以就用了。所以,如果连艺术家本人都不知道这个作品确切表达的是什么内容的时候,那听者的各种解读和揣测作者的意图岂不就只是单纯的主观臆断。

我很赞同一句话,那就是艺术的最高形式其实都是相同的。其实很多事情做到了极致,我认为都可以用艺术来形容。因为我自己特别喜欢吃,所以我很喜欢拿烹饪来举例。有些人特别喜欢吃一道菜,但是并不会去研究这道菜是怎么做出来的,但他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去享受这道美食。但有一些人,例如我自己,就特别喜欢研究某一道菜的制作过程,例如如何选材、如何处理食材、怎样切菜改刀、调料用哪些、香料用哪些、放食材的顺序、火候的把控、摆盘的处理等等。古典乐的创作也是一样的,作曲家如何选择乐器,选用乐器的哪些音域,使用乐器的哪些技法,不同的乐器之间如何搭配,乐段之间放入不同乐器的顺序,乐团摆放乐器的位置;使用什么和弦,采用什么调/音阶等等。有些人听音乐就想要去研究这些东西,但有些人对此不感兴趣,但是也不妨碍他们特别喜欢去欣赏这些音乐。也许大厨在吃一道菜的时候会得出很多结论,可以评判食材,刀工,火候,吃出用了哪些调料等等。但作为非专业的人士来说难道你不会做这道菜或者不懂烹饪会对欣赏美食产生障碍吗?我想应该不至于

我认为做饭会学习到的刀工,火候,食材知识,厨具选材与护理等等对应的就是创作音乐会学习到的和声,节奏,旋律,乐器法,配器法,演奏技术等等。在「欣赏」一道菜或者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想要去掌握这些知识,来解读背后的奥秘,也可以纯粹的欣赏这一个艺术作品。很多行业学精了之后,都会可以和音乐进行类比。

所以我们不妨提出题主类似的问题,通过看待不同的艺术领域,来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本身:

烹饪水平(需要到什么程度才能毫无障碍的欣赏)一道菜?
健美知识(需要到什么程度才能毫无障碍的欣赏)古典健美?
绘画知识(需要到什么程度才能毫无障碍的欣赏)一幅画?
魔术水平(需要到什么程度才能毫无障碍的欣赏)魔术师的表演?
跑步水平(需要到什么程度才能毫无障碍的欣赏)苏炳添的跑姿?
化妆水平(需要到什么程度才能毫无障碍的欣赏)美女的妆容?
文学素养(需要到什么程度才能毫无障碍的欣赏)经典文学作品?

当然,现在我掌握一定的和声知识以及音乐创作能力之后,在欣赏一个古典作品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去听:作品的结构,作品使用的乐器,每个乐器使用的技法,该技法下所传递的情感;多少种乐器在一起配合使用,如何搭配在一起;弦乐,木管,打击,铜管是如何写协作的;作品是什么调,用了哪些和弦;哪些乐器在表现线条,哪些在表现节奏;音乐的前景,中景和背景是什么;哪些乐器作者用得特别精妙,把乐器的特性发挥到极致;乐段之间如何衔接,音乐的主题是什么,如何重现主题,如何发展主题等等。

你说这样欣赏古典作品有意思吗?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但这也知识我的主观选择而已,并且也不影响我从“零”音乐知识的角度去单纯的享受这一个作品。

之前和一个电影行业的朋友聊过天,他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分析电影的镜头,光线,剪辑等等。我们可以选择去学习大量的知识来解剖和透析一个电影作品,也可以作为纯粹的观众来享受这个视听盛宴。如果你不懂这些影视行业的专业知识会对看一部电影产生障碍吗?如果不会的话,那么古典乐我认为也是一样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会对你欣赏一个作品产生障碍,所谓的障碍可能是自己臆造的一种朦胧感,一种我就是听不懂的感觉。如果认为自己不喜欢某个作品是因为不懂,那么有可能是单纯这个作品不适合你而已。如果你不喜欢吃宫保鸡丁,那么不妨去试试回锅肉呀。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结论,我认为对于毫无障碍的「欣赏」古典乐而言:音乐知识可以为零,也可以无限接近于古典作曲家的知识水平。

喜欢我的内容,请❤点赞关注 ❤@BOHAN博涵

(B站Ins油管:BOHAN博涵)


更多关于编曲,电吉他的纯干货分享,可以看我的专栏

自学编曲(音乐创作)(音乐人从写曲,编曲,编辑,到录音,混音之路)

电吉他进阶学习(不聊虚的,只讲提升电吉他的高端干货!)


乐理知识要到怎样的程度才能毫无障碍的欣赏古典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