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吃灰的存货?两种全新的蜥蜴
来自法国科尔西磷矿组(Quercy Phosphorites Formation)的蜥蜴化石从被发掘到现在一直被遗忘,直到最近,一些科学家重新描述了这里的化石,并且建立了两个新物种:合作 伪石龙子(Pseudeumeces kyrillomethodicus)以及
遗忘 史巨蜥(Palaeovaranus lismonimenos)。不过科尔西磷矿组的时间跨度很大,所以这两个新种实际上并非在同一个年代。

合作 伪石龙子(Pseudeumeces kyrillomethodicus)
伪石龙子属在1944年就建了属,但是模式种早在1877年就已经被发现了。而新种的种名来自历史人物Kyrillos和Methodius,科学家引用他们的故事表明这次论文的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合作伪石龙子可能生存于渐新世,正模标本NHMW 2019/0051/0001是一节左侧齿骨。

与模式种相比,它齿骨末端退化的牙齿更多(3—4颗),牙齿数量更少(14—15颗,小于模式种的17颗),并且齿骨更短更厚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致的形态学特征。撇开那些退化的牙齿,合作伪石龙子的牙齿从前往后越来越大,并且齿冠上有精细的条纹。


合作伪石龙子的发现证明了在古近纪的欧洲,正蜥科已经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种群,无论是属的多样性还是种的多样性都相当高。

遗忘 史巨蜥(Palaeovaranus lismonimenos)
史巨蜥直译的话应该是“古巨蜥”,但是此古巨蜥非彼古巨蜥。相比于伪石龙子,史巨蜥的命名时间更早,但模式种在2017年得到了后续的命名。而遗忘史巨蜥的种名毫无疑问指它的正模标本在博物馆吃灰吃了一个多世纪。遗忘史巨蜥可能生存于晚始新世,正模标本NHMW 2019/0047/0001是一个完整的顶骨部分。除了正模标本,原先被错误归类的两个未成年个体MNHN.F.QU17177和UM BFI 1873也被认为属于遗忘史巨蜥。

与模式种不同,遗忘史巨蜥顶骨上背外侧的嵴向后侧与背侧延伸,并且边缘呈锯齿状,这是它重要的形态学特征。除此之外,它的中央嵴也要短。

跟据对未成年标本的描述,科学家认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背外侧嵴会慢慢移动,直到融合形成中央嵴。

遗忘史巨蜥的发现扩充了我们对于这些分类群解剖学信息的认识。

除了这两个新物种,论文里还描述了不少蜥蜴化石。对科尔西磷矿组的再研究扩充了我们对于古近纪法国地区鳞龙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