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高频考点来啦!特异性免疫重难点攻克 | 题型总结 【高中生物选必1】

2023-07-28 22:03 作者:萨霞  | 我要投稿

喵喵 | 4-3 特异性免疫重难点攻克

1️⃣体液免疫

  1. 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本题有抗体,这是体液免疫

A. 细胞甲为T细胞×(应该是B细胞或者是记忆B细胞),需要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

B. 细胞乙是浆细胞,它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分裂 分化了)

C. 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抗体的结合物(吞噬细胞非特异性识别)

D. 细胞甲、乙、丙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


2.如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的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巨噬细胞吞噬细菌需要受体的识别和ATP供能

B. 巨噬细胞MHC-Ⅱ将细菌的抗原呈递给B细胞(T细胞)

C. 吞噬细胞中溶酶体通常比较发达

D. 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3.某种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人体内环境中具有了针对该病原体的多种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种浆细胞能够分泌多种抗体(只能一种)

B. 不同抗体能作用于同一抗原的相同部位(一个位置只能有一个抗体)

C. 成熟的B淋巴细胞发育为浆细胞的过程与T淋巴细胞无关(有辅助性T细胞参与)

D. 巨噬细胞处理该病原体后,可产生多种抗原-MHC复合体


4.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

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没有抗原)

B. 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两种都出现)

C. 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要么甲、要么乙)

D. 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后者没有抗体)


5.为研究人的活化辅肋T细胞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


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在第2、4、6、8、12、14天分别检测A、B、C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实验结果为:C组没有检测到抗体,A、B组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的对照组为A、C组。实验结果显示,B组可从第4天起检测到抗体,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第12天达到最高点。

②A组与B、C组结果相比较,说明

未活化辅助T细胞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

③B组与C组结果相比较,说明活化辅助T细胞激活B细胞,使其产生(大量)抗体


2️⃣细胞免疫

  1.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为 MHC I类和MHC Ⅱ类分子,MHC I类分子的主要作用是与胞内蛋白、核蛋白和病毒蛋白形成抗原 -MHC I类复合物,并呈递给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诱发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MHC 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主要作用是以抗原 -MHC Ⅱ类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提呈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MHC分子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所有的身体细胞上都存在

B.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呈递的是抗原-MHCⅡ类复合物

C.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会攻击自身带有抗原-MHCⅡ类分子的巨噬细胞(会攻击 -MHC I类)

D. 癌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I类复合体,因而可以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


2. PD-1是表达在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L1是一种能够与之结合的蛋白质(见图1)。PD-1和PD-L1结合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除了表面有PD-L1,还分泌出大量的PD-L1(见图2)

图1:

图2:

(1)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如下图。在方框中填写相应的免疫细胞名称。

辅助性T细胞记忆T细胞 靶细胞吞噬细胞

(2)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跑袭面的类似PD-L1的膜蛋白一旦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便可避免正常细胞被裂解

(3)目前已研发出针 PD-LD的抗体( mAb)。结合图Ⅰ信息【 mAb能治疗肿瘤是因为使用mAb时,mAb通过与PD-L1结合,阻止了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

①解除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抑制;

②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增殖分化;

③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能够发挥有效的杀伤作用。

(4)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剂量的mAb对肿瘤A患者治疗有效,对肿瘤B凄者无明显效果。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相同剂是的mAb对肿瘤B患者无明显效果的原因。

①患者肿瘤B细胞表面含有PD-L1且能大量分泌PD-L1;

②相同剂量的mAb能结合部分体内PD-L1,或不能完全结合病人体内的PD-L1;

③那么肿瘤细胞仍有可能抑制T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治疗无明显效果。


3️⃣特异性免疫

  1. 下列关于辅助性T细胞祚用的叙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处理抗原×

②参与体液免疫

③识别抗原

④分化成记忆T细胞×

⑤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

⑥激活B细胞

⑦分泌细胞因子

⑧产生抗体×(浆细胞)

⑨参与细胞免疫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⑨

C. ②③⑥⑦⑨

D. ②④⑤⑥⑨


2.(2020山东)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突触,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

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3.(2020北京)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引起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导致的感染多见于烧伤、创伤等受损部位。在Pa感染部位常可检出大量丝状噬菌体(f)。

(1)在感染部位,吞噬细胞会发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f侵染Pa并随Pa的分裂传递给子细菌,但f的增殖和释放不引起Pa的裂解。为探讨f与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者将等量的无f 侵染的Pa菌株(P)和被f侵染的Pa菌株(P')分别接种于小鼠伤口,结果如下表。

由此可知,f能促进Pa引起伤口感染。

(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利用f的表面蛋白S进一步展开实验,主要流程及结果见下图。

①I~Ⅲ处理所需的实验材料应分别选用EAA。(填选项前字母)

A. P' B .P C.灭活的f D .S

E.生理盐水

②另有研究发现,f能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试从分子与细胞水平解释实验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的原因。

对照组中f能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所以对照组的感染率高,而实验组在给小鼠注射被f模染的Pa菌株(P')前两次注射了f的表面蛋白S,故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和S抗体,S抗体与f的表面蛋白S特异性结合,使f对吞噬细的抑制作用减弱,故小鼠的感染率降低

高考高频考点来啦!特异性免疫重难点攻克 | 题型总结 【高中生物选必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