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正的唯物主义,从批判一切旧哲学开始!【一部两千年的思想史】

2022-11-03 21:46 作者:影路灯  | 我要投稿

00:45~01:50 前言


01:05

一些人认为唯物就是物体物质+以物易物的货币经济方法,认为物质就是独立存在的东西


01:15

因此他们无法理解旧观念与其发展经历


01:20

up认为哲学不能以费尔巴哈为基础(纸上谈兵),否则谈论辩证看待、主观能动,都是思考不出其核心内容的,会陷入(真理本质)的缝合(误区)


01:30

up认为正确观念应该是自己敢于重新看待整个架构,而不是固守经验与书本


01:45

up希望带大家认识哲学历史,看到历史唯物是必然


01:50~05:15 柏拉图


02:00

柏拉图提出两个世界与二元对立


02:10

解释感性世界


02:20

当时学者认为统一的概念,柏拉图则认为其中二者需要分开


02:30

柏拉图对(物质世界)提出(归纳),总结出了(概念世界)


03:10

例子,各式各样的桌子都是桌子,桌子的概念永存;圆规画圆不够圆,我们都称为圆,因为符合圆的概念


04:30

定义形而上学(真理本质)、形而下学(现象表象)


04:50

其学者因为物质世界多变,概念世界永存,而认为物质世界是表象与虚假,两个世界是分开的


05:00

up认为西方两千多年哲学,都是建立在柏拉图之上,(二元分别演化为了唯心与唯物)


05:15~06:50 亚里士多德


05:30

亚里士多德批判二元对立,认为归纳是对的,但没有物质就不会有桌子


06:05

例子,人性就是复合的难以定义的,(同一个人不同情况可能就会做出不同决定),因此概念这类抽象,无法进行绝对的定义


06:30

诸如概念需要与实物结合,这些影响了黑格尔与马老师


06:45

亚里士多德批判二元对立但没有推翻


06:50~08:20 现代人唯物与唯心的误区


06:50

up认为有些学者总结出概念,然后用善恶、思想变化等概念解释历史与现实,是唯心


07:00

例子,询问为何社会变差,人们会说人懒,人自私。这些不是唯物,是唯心


08:10

up认为唯心唯物主义和中国哲学不同,中国哲学本不讲究二元对立,这些思维是外国带来的


08:20~11:50  从事物视角到人的视角


08:30

虽然柏拉图一直是基础,但柏拉图到黑格尔之间存在一个本质差别,(即以事物为视角,到以人为视角)


09:10

讲述柏拉图下的世界论,是(概念世界投射物质世界)。其缺点在于因为没人能真正且完全地归纳总结(概念世界),因此关于世界本质会争执不休,例如(概念)、灵魂、原子


09:40

讲述随后的意识论,是人建造世界,脱离人的话世界没有意义。其与世界论相反,虽然依旧在(归纳真理本质)。其缺点在于(无法推翻柏拉图的物质世界为表象的论点)


10:25

例子,我没法证明睡着后世界还存在着


10:30

唯一不证自明的是我思,因为怀疑属于我思。因此笛卡尔成为(以人为视角的哲学)第一人


10:55

(以人为视角的哲学)也在看向(事物)


11:00

(以人为视角的哲学)要么会(一直以人为视角)走向(人衍生万物的思考),要么会(设定一个超脱的存在对世间万物进行解释),要么会怀疑世界实质不存在


11:15

学者想在(以人为视角的哲学)基础上探求世界,(但上述表明他们最终都走向了局域与瓶颈)


11:30

up认为无论是(从人出发探求事物),还是(从事物出发探求人),这种拆分二者的路都是走不通的


11:50~14:45 黑格尔


11:55

黑格尔改变了之前拆分二者的基础思维,提出人和(事物)的统一


12:25

(黑格尔提出纯存在,经历各种改变方式,到万物)


13:10

up认为这并非以往的(捧着部分)(真理本质)在思考,而是在对整体的(真理本质)进行思考


13:15

up认为这是(两个世界与二元对立哲学)的最终形态,也是西方哲学的最终形态


13:25

up认为黑格尔虽然创造性地以完整的(真理本质)进行思考,也即统一了(概念世界),但没有将(物质世界)也一并统一。因为黑格尔认为(物质世界是变化的,不具有普遍性)


14:10

某高赞弹幕认为,(目前的哲学还是停留在精神上与口头上),与现实无关


14:25

柏拉图(提出区别对待物质世界与概念世界)、黑格尔(提出全局性的真理本质),部分哲学家反对他们的(真理本质)观念,但依旧没能推翻


14:30

up认为现代哲学就是在黑格尔的(人与事物统一)的基础上发展的


14:45~27:00 近代哲学的探索


15:55

以往的唯物哲学都是将世界的本源归于某个自然物,因此认定人属于事物,是现象。所以,人由感受得到的知识不可靠,知识只能来自于理性思辨


16:50

up认为(这样实际上是由唯物出发,反而否定了唯物),(所以无法一直在以人视角的道路走下去)


17:15

以往的唯物哲学因为局限性,无法提出二元结合,但他们又在追求统一与归纳,所以他们(否定物质世界,因其不统一性)


17:50

(以往唯物哲学是由事物归纳出概念,近代唯物哲学是概念结合事物)


17:60

现代学者需要解决(概念与物质)二元对立,才能让知识真正具有普遍性,得出的结果才有意义


18:20

up提醒,只谈概念(理论)或只谈物质(实际),都是过去的老路


18:50

法国近代唯物哲学认为,人感受的世界是真实,思维是被动的集合体


20:05

up认为以往、此处唯物哲学,一个把人看做自然现象,一个把人看做生物现象


21:30

霍布斯认为,客观规律来自于经验;洛克批判称,现象与事物无法证明有必然联系,只有对应事物才有意义


24:30

休谟则认为,无法证明因与果绝对且永久对应。他的观点震撼了唯物哲学


25:20

近代哲学,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因此都成了自我否定


26:00

马老师认为,旧唯物忽视人的主动,将人完全视为被动与机械性,将历史进步归结于突变,因而他们只能从抽象中获得统一,或者固守唯心以避免体系解体


27:00~37:00 费尔巴哈


27:15

马老师认为,德国自黑格尔之后的百家争鸣都是局部的,没有脱离黑格尔的体系范畴


28:30

费尔巴哈总结认为,(主动与被动是同时存在的),(行为是主动者的投影)。(因为对上帝来说不存在被动所以上帝不存在),(要是上帝存在被动则说明上帝是人的投影)


30:00

费尔巴哈认为,人越是塑造完美的神,人越能感觉到自己的残缺,因此人越依附神,宗教就此诞生


31:30

费尔巴哈认为,人从完美的神上反而看到了人类(这个集体的综合特质),因此人若要寻求自我,就要从神那里获取


32:45

哲学和神学,其实都是将历史与真理归于(精神世界),(在其中兜兜转转),而遗忘了(物质世界)


33:10

因此费尔巴哈认为,(需要打破纯精神世界的独断),也即反对一切旧哲学。不完整的哲学是没有资格宣称世界本质的,抛开抽象概念,才能在现实中看清事物


35:20

费尔巴哈没有解决二元对立,也没有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割裂


37:00~51:10 马老师


39:15

马老师因为编辑工作所以要面对现实问题


39:40

马老师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人与事物的统一)很有价值


39:50

费尔巴哈唯物、黑格尔辩证法,一个是(反精神世界理论),一个是(精神世界理论)


40:40

《提纲》认为费尔巴哈主义的缺点是(只理解理论也就是只顾客观,而不顾主观)


41:00

up指出,现在自家很多人都不理解从主观思考问题


41:10

旧哲学是预设人与事物,所以其关系只能是机械性的


42:00

《提纲》认为人能动性的部分,唯心主义(不食肉糜)而思考脱离现实


42:30

把事物理解为客观,这样的唯物是不具有能动性的


43:35

(人是主动者),(事物)是(人的被动者)


44:00

实践不是人在一个环境中去做一件事,(而是人与事物的互动)叫做实践。(差别在于前者是脱离、僵化,后者是主动、可变)


44:10

脱离历史脱离实践,谈论客观谈论(世界),(都是在精神领域的自嗨)


44:50

马老师能将辩证法整合进唯物,因为他的唯物并非是客观自然,而是(不脱离人的事物)。(将辩证法作为联通概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桥梁)


49:15

马老师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人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才能成为完全的人。


49:30

(马老师认为社会与自然都是集体,不是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


49:40

因此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完成形态,一定是一致的


50:35

就此人的哲学思考(概念世界)与实践劳动(物质世界)得到了统一



两个世界与二元对立

  感性世界,人所感觉到的物质世界。超感性世界,思维观念概念所在的世界

  (我简称物质世界、概念世界)

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

  真理与本质是形而上学,现象与表象是形而下学,西方普遍认为二者不同且无法调和

  (我简称真理本质、现象表象)

本体论到认识论,世界论到意识论

  两个前者指以事物为视角,两个后者指以人为视角

  (我简称事物视角、人的视角)

辩证法

  认为人与事物的存在不可分割

能动性

  自主选择、发展

主观与客观

  前者主动.受影响.可变,后者被动.独立.不变



个人总结up的看法:

  ·不能纸上谈兵、不食肉糜,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不要固守经验与他人教授,要敢于自己看待事物

  ·拆分人与事物来单独思考延伸,是不可取的


个人总结马老师的看法:

  ·实践是指人与事物的实际接触与互动,而不是脱离实际自我超脱地做事

  ·人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才是完整的人,人融入集体才能发挥能动性

  ·劳动是人与事物的桥梁,是概念与物质的联系


个人最后的看法:

  ·马老师之所以被人敬而远之不甚了解,是因为大家都固守词句,没人能用通俗的话讲解(属于是马老师否定概念的实践了)。同理,其他知识也是

  ·可以理性辩证思考,可以坚守观点,但不要否定或贬低未理性思考的人,因为现在大多数人都没有马老师的思考方式。主动割裂群体、宣布无法沟通的人,不是正和马老师与理性背道而驰吗

  ·马老师的理论也许是理论上的最终答案,但我认为它依旧不是完整的答案。前两条就是证据


真正的唯物主义,从批判一切旧哲学开始!【一部两千年的思想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