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历史长河冲刷下的中医,是如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
看在历史长河冲刷下的中医,是如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
自清朝末年,西方入侵我中华以来,无论是信仰,工业,还是医药,对我中华的传统工艺,文化,学说,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冲击。西药因为见效快,携带使用方便, 还能批量生产等特点,使我国传统医疗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抵制,在有心人刻意的宣传下,中医甚至成了歪门邪说,以至于很多中国人都不愿接受中医治疗,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宁可花费大价钱去西医治疗,还不一定能治好,也不接受甚至抵制中医的原因。

其实,西方医疗技术也就几百年而已,在此之前,西方治疗都是靠牧师,或者稍懂急救术的巫医或兽医来治疗的。在工业革命后,才使西方医疗技术突破了硬件设施的技术限制,使之可以批量生产,才使西方医疗迅速发展。反观中国,还是在用传统技术,手口相传药物制作也唯有创新突破,直到现代,才有中药加工等医疗工厂。

那么话说回来,中医治疗疾病到底如何呢?我们就拿干燥综合征(中医称为“燥症”)举例。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效果怎么样?

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燥证”范畴,若伴关节疼痛者可称之为“周痹”、“燥痹"。病因先天禀赋不足,阴虚燥热之体;后天劳倦,久病失养;外感风、暑、燥、火四邪,阳热亢盛,导致津伤液耗,阴血亏虚,清窍失于濡润,日久瘀血痹阻,络脉不通,累及皮肤、筋骨,深入脏腑而成本病。

燥者,有外燥、内燥两种。多数医家认为干燥综合征以内燥为多。《内经》有云:“燥胜则干。”有人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诸涩枯涸,干燥皴揭,皆属于燥。”人身素体之阴液不足,或久病劳伤、术后、产后,阴精受损加之年高体弱或失治误治等,均可导致津伤液燥,诸窍失却濡养,而生内燥,阴虚液亏,精血不足,清窍失于濡润,病久瘀血阻络血脉不通,累及皮肤黏膜、肌肉关节,深至脏腑而成干燥综合征。

由于现在虚假广告比较多,许多病友容易上当受骗,延误了病情,还会对中医中药治疗疾病产生怀疑。实际上,中医中药治疗各类风湿病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辩证论治,能达到改善体质,调整全身机能,有利于病情稳定,症状缓解的效果。

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无论中药或西药治疗均可以减轻症状,缓解病情,但干燥综合症尚不能根治。现在我们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中医强调整体观,辩证观,能从整体上把握人体阴阳气血平衡,调控人体免疫状态,其方法灵活多变,而中西医结合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

其优势在于:
1、在该病的急性期西药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和缓解症状,中医可从辩证论治角度出发,调整机体功能以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同时增加和稳固疗效。
2、在该病慢性期大部分西药的敏感性均不同程度降低,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论治可针对不同个体差异使用不同方药,佐以针灸,按摩,药浴,外敷、食疗以及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