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目标界定:时间、空间、角色、关系~
能力结构,其实好多节课都在反复提及啊。。。但是还是踏实的来学吧,到青一里还会更细去讲二段四段的能力结构
先讲七色板和能力结构,才能讲选行业岗位,因为看清楚过去,才能有资格选择未来
所以,努力大于选择,能力后才能选择啊^_^

历史是一串连锁反应事件,想理解后来发生的事件,必须理解事件形成的历史背景
先七色板看过往有没有坑,理业务能力线,再理能力结构,能力发育是不是踩坑了,先从坑里出来,才有资格选择未来
课程价值,能力结构--,很多课做加法乘法,这是结果上的,但从能力上,少就是多——其实是掌握本质,执一而牧天下的理念,所以能力结构是做减法,时间管理是做减法,战略课也是做减法
为什么做减法,因为发育了太多根本不需要发育的能力,必要的能力项没有精力去培养,所以就一方面虚胖,想要的肌肉又没有
这课给了最小化的能力结构模型,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在聚焦的方向上,用压强原则,持续打造长板

首先,在能力目标上踩坑,比如想要提升演讲能力、领导力、管理能力、战略能力等等
但是,自己想解决的问题,都不一定是这个能力能解决的——就像上一节课里讲的,用户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知道自己痛在哪里——我忽然想起中医西医,大家肯定不会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只知道哪里不舒服,我希望自己能像自己的针灸医生那样,做一个“执一而解决所有问题”的人,他知道我的问题是什么,并且能解决问题
我在职场上也想成为这样的人,作为销售,我要能诊断客户,作为求职者,我要能诊断领导,作为各种关系中的角色,我要能判断和诊断关系中自己如何见众生
我现在比以前的“说教欲”低了非常非常多,这应该代表了自己是真成长^_^,因为真的解决问题太复杂,看情况就不想说了——如果有天自己能收钱,那有人交钱了再说吧^_^
等我学完起明青一青二,再考虑做视频的事情^_^

我们只是大致知道自己能力培养的方向,但是很难界定能力发育的目标
比如,想成为一流的运营,是社群的、新媒体的(传播而非转化),还是短视频的?成交转化环节的还是用户召回环节的?
想成为一流的销售,是B端还是C端,是服务业还是实业?
要缩小目标范围,清楚界定能力的目标,有关键维度可以参考分类——时间和空间,角色和关系

以跑步为例,同等距离不同时间就界定了能力分类
再以投资为例,品类(债券,股权,外汇,大宗商品)、市场(一级,二级)、行业几十个、子行业几百个、商业模式(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驱动型,运营驱动型)划分下来,选定能力目标领域
不同商业模式公司考察的财务模型、运作结构、创世人团队、管理团队的能力结构都截然不同,科技创新型创始人的能力结构和员工背景,跟产品驱动型的完全不一样,跟运营驱动型的又完全不一样,投资选择哪种自己才有认知优势,才能认知优势变现

再以沟通为例,跟自己的关系、亲密关系、团队沟通、跨部门沟通、向上协作、行业资源导入各种关系,界定了沟通的对象角色,能清晰能力目标,比如金牌采购就是在商务谈判中能果断push的落地还钱节省资金
再以人脉为例,怎么定义人脉能力呢?不是跟谁认识,真正跟大咖熟的都不很愿意透露的,万一别人找你做中间人去麻烦人家呢。。。人脉拓展的关键在于拎清人脉关系在哪个层面
一个简单人脉关系层模型,任何人脉圈子大致分为四类,设计顶层架构的主导者,他决定谁能进入圈子,因为何种价值观或共同爱好而存在能凝聚,形成怎样的价值交换,哪些人能在社群中贡献更大的力量,可能成为链接者——拉动很多的参与者进来,他们是价值交换的主体,任何圈子都有边缘者
有效的人脉之间一定是价值交换的,不功利的关系一般是从小培养的,成人之间还是价值交换的

用时间、空间、角色、关系分类,快速聚焦阶段性能力目标
比如定义演讲能力,核心目标,社交场合下能快速引起同行高手注意,这是界定角色,是希望自己能在圈子中快速的能从边缘者进入参与者层,能建立信任和好感才能去价值交换——销售基础,空间内容定什么能获得信任呢,让别人了解你的过去看到未来啊,个人成就啦、心路历程啦、能提供的价值啦这些,时间界定,3分钟简短演讲
界定之后就可以笨功夫达成,然后延展,更多的角色界定,能去解决更多场景下的沟通问题,从0-1,1-10,10-N练习之下能力提升——但我觉得如果能把1小时的商业规划浓缩到2min,一定是行业商业模型本质理解上的进阶,而不是单纯沟通内容上的优化的

再比如提高管理能力、领导力,提高业绩
那领导力分为很多种,角色上,愿景激励型的(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阿里巴巴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教练(不能瞬间打鸡血激发动力,循循善诱指引让下属发现问题启发),给资源(选择下属都很强)
关系上,跟下属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呢,运筹帷幄的幕后,并肩而战的同袍,平易近人但没什么私交
空间上想要能带多少层级呢,时间上多久来管一次,一周开一次会然后主要跑出去搞资源回来,还是天天管着

想提升时间管理的,总认为是一个能力,学了一堆技巧,但其实时间管理源自于你的价值判断,这个是基于你所有能力在每天面对所有问题时的关键选择,这些决定了时间管理后显现出来的结果,不是一项能力,而是所有能力在面临的事情上的决断
比如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青一行为改变体系就讲了为什么学很多然并卵——认知级
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是一个能力,想创造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在单位时间内有更大的能效,都是综合能力外显
比如自我控制能力,有十几项的分类,是坚韧,还是定见,还是能砍掉坚决不碰的,还是要聚焦发育长板
比如融资能力,投资人投的是你的行业理解力,是不是对行业有高出很多人的认知,是不是能看的更远,更多的变化,重构商业模式和做战略的能力,选取的方向,对接产业链条中的资源,理解人性建一个商业模式满足人性博弈上的动态平衡,自身是不是一个强大的学习机器,不断的刷新迭代否定自己,选人是不是有格局能招来业内的顶尖人才

清晰的界定能力目标的作用
能砍掉很多无用的投入,聚焦一个点去打,缩短突破时间。比如之前说的各种能力,没有时间空间角色关系的约束,泛泛的培养,每天虽然也有目标感,但是面积太大,所以导致挖不深没有水
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快速建立自信,一个能力上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突破,就有信心不断向上补充,甚至最后把短板变成长板,要不要是一回事,能不能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人没法补短板,不是真的能力不行,而是发育方式不对
还能够循序渐进,从四个方面程度从小到大,能把能力培养到最高段位

循序渐进这个事情,很多人其实没能真正搞明白,比如美国研究成功七项指标并认为坚毅是最重要的,情商智商都out了,结论是坚毅最重要,但这理论最终会误导许多人,就是唯坚毅至上
这个为什么错了,坚毅其实是最高层,只要求坚毅的话,是没有路径的空中楼阁,步骤是见自己中动力(驱动力)从二段到八段,好奇心-迈出第一步、连续性-一直迈步、热爱-获得愉悦、坚韧-摔倒后再站起来,到十段是定见-会不会走偏
能力这个东西,一定要去划分阶段,一下子要求最高层次,就定义不能这是自我设限,不是不能,而是没到这个阶段

目标感上的循序渐进,驱动力应该被目标感来统治和驱使,目标感更重要,力量再强偏离目标也是没有用的
目标是你想干一件事,SMART能够清晰界定,目标感是对时间流逝有强烈的感知,对短期时间内的行为到底是围绕着目标在走,还是没有,有很强烈的感知和控制
比如减肥,你定了目标,那目标感是什么呢,想吃甜品的时候,觉察这个行为是违背目标的,久坐之后就会起来活动,因为久坐是违背目标的,晚上到该睡觉的点儿了,就关机睡觉,因为熬夜是违背目标的
这是短期目标感,有了短期目标感之后,慢慢到中期目标感
中期目标感,在一个月内目标感很足,但时间跨度拉长,有几个插入事件一打岔,把之前的事情跟丢了,中期目标感和短期目标感的差异还是挺大的,在更长的时间不会把目标跟丢
长期目标感,一般是由几个中期目标感打到一定程度综合起来,去给未来几年的发展打上基础,长期目标做策略或战略是几个中期目标组合的,在每件事情上做到一定程度即可,但中期目标落地之后的成果容易带来前进惯性,沿着中期目标走太远,偏离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感再往上发育才能有战略方向感,哪些我们绝对不做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