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劲
怎么理解“整”?
一块石头是整,但那是死整。
一盆水也是整,也是一体的,这是松整,是活的整,哪里都相连,哪里都可以动,而且是极灵敏的动。
太极拳叫“练意不练力”,练的是意识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所以才要撤掉外部所有的支撑力量让神经系统自己起作用,由此,只要是分析和练习如何用力,如何增力,如何传递力的解读和所谓的理论,都和真正的太极拳谬之千里。
脊柱要用意识连接和感知,但不要用力,用意识感觉脊柱骨节间的松开、放空,把力量扔掉,逐渐成为“虚”的中心,到此状态,太极劲就从这个中心生出来了。
自始至终的用意识领着脊柱渐变的不间断的移动,我们的意识对脊柱的认知就会越来越清晰,慢慢就会产生对脊柱的控制能力。
弄清虚与实,才能分清劲与力
“棚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任有千斤重,漂浮亦不难”。
不用力而有力、没有反作用力、不丢不顶,是棚劲的本性表现。
练松的过程,就是换劲的过程。
若要棚劲生,就要换力性;
若要换力性,就要无极生;
若要无极生,就要练虚性;
若要练虚性,就要僵力扔;
若要僵力扔,就要练松功。
想要腿放松,先要脚下空
“迈步如猫行”“脚踩水上葫芦”“脚踏浮萍”“如履薄冰”...这些前人对太极拳大成者行功的描述形象生动,让我们耳熟能详。可是我们不懂其中之玄机和练法。
太极秘笈——双脚松,太极成!
因为太极是"虚性力",没有虚的本性出不来太极劲;
因为腿是全身的支撑,腿放松,全身才能松;
因为脚下松,身体才能接通大地。
而脚下"虚空",是松腿的第一个前提。
盘架时,像冲浪、滑雪运动一样,通过曲膝、掖胯、提纵,看似向下蹲,实则向上松!
扔掉力量,撤掉体重下砸力,
把脚下由"实"练"虚",由"盈"变"空",实现"软着陆",让“提身悬空,踏雪无痕”的功景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