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Chrome":谷歌偷走了微软的浏览器?
Microsoft Chrome。
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我这期要介绍的不是你所知道的那个浏览器,而是微软早在 Google Chrome 推出十年前就着手进行开发的一个网络多媒体技术项目。它与 Google 同年出生,微软一度宣称它会成为 Windows 的基本功能之一,却因公司内部重组等种种原因而被取消,最终不了了之。
但微软也许没想到,十年之后,又一个 "Chrome" 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打败了自己的浏览器。
在 Windows 硬件工程会议 (WinHEC 98) 上,微软展示了一个代号为“Chrome”项目的技术预览。Microsoft Chrome 最初的定位是为各种程序和网页轻松添加 3D 效果,允许计算机通过浏览器或单独的播放器软件播放 3D 图形和视频。它还计划将 DirectX API 与 XML 统一起来,以将 3D 图形、声音和视频效果添加到 HTML 页面,使得网络设计人员可以不必直接编写 DirectX API 便可以轻松在普通 HTML 页面中创建 3D 图像或功能,甚至计划“用 3D 形式表示数据库”。Chrome 原计划与 Windows 98 一起推出,但后来又推迟到 1998 年底。


后来,Chrome 更名为 Chromeffects。在 1998 年 7 月 21 日召开的 SIGGRAPH 98 大会上(相关报道: https://news.microsoft.com/1998/07/21/microsoft-announces-chromeffects-software-development-kit/),微软宣布了发布 Chromeffects 的计划 ,其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可于 1998 年 8 月 17 日下载。微软在会上不遗余力地宣传了这项技术,甚至 Eric Engstrom (DirectX 开发者之一,当时是微软多媒体业务的总经理)将自己的镀铬(“铬”的英文就是 Chrome)摩托车放在了 Chomeffects 展台的中间 。微软宣布 Chromeffects 将成为 Windows 的基本功能之一,并将超越苹果的 QuickTime 这一厚望寄希望于 Chromeffects。

在 Chrome/Chromeffects 开发期间,微软收到了较多积极反馈。MacWeek 评论说“Chromeffects 很酷,Apple 没有任何可比的软件”。
然而,Chromeffects 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它的硬件需求较高。Windows 营销副总裁 Brad Chase 表示,“Chrome 需要 350MHz 奔腾Ⅱ 来运行,当时的大多数电脑还没有这么高的性能。”但是,微软声称新机器将广泛满足该标准;Eric Engstrom 指出:“在接下来的 12 个月里,我们的预测显示将出货 55 到 6000 万台能够运行 Chromeffects 的设备。”尽管有这些承诺,测试人员的反馈几乎都是负面的,普遍抱怨性能不佳和存在错误。其次,它不符合 W3C 与其他当时的任何媒体标准,这引发了开发人员广泛的抗议。它的商业模式也存在问题,它并不是要成为一种自由分发的技术,而是由 OEM 厂商和其他获得许可的商业公司将此项功能作为插件提供给客户。然而,尽管微软对它进行了大力宣传,OEM 厂商却普遍对此不感兴趣。
最终。随着公司内部的重组,微软在 1998 年 11 月取消了该项目。Eric Engstrom 被调到 MSN 团队,其他许多 Chromeffects 员工则被重新合并到 DirectX 团队。Chromeffects 的不同组件被分离并集成到其他微软产品,例如 IE 中的 DirectAnimation。微软的 Chrome 和 Chromeffects 也随之成为历史,被世人所遗忘。微软当时及之后的同类项目,比如 Microsoft Liquid Motion, Microsoft Vizact, Silverlight 等,也都生意惨淡。
但是,就在微软开发"Chrome"的同年,一个叫 Google 的公司诞生了。微软也许不会想到,10 年后,这家公司新推出的浏览器就叫“Chrome",它更不会想到,这个“Chrome”成为了自家浏览器的掘墓人。(这也许是宿命吧)

延伸阅读
为什么谷歌的浏览器被命名为“Chrome(中文为“铬”)”?谷歌设计总监 Glen Murphy 对此作的解释是:
Chrome 能让人联想到“速度”(因为铬常用于汽车零件中);
Chrome 在设计中指代浏览器界面中的非网页部分(如工具栏,标签栏等),而谷歌的浏览器旨在尽可能减少这些部分,这一名字也反映出谷歌“反其道而为之”的特色;
据这位设计总监自己的看法,“Chrome”与 “Chroma(色度)”和“Chromatic(彩色的)”形近(的确,Chrome 的图标确实比较鲜艳亮眼)
(好吧,这位总监并没有提到微软与 Chrome 的关系,也许这就是一个美丽的巧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