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田丸》第三十一集——终焉

2018-05-17 10:26 作者:历史独角兽  | 我要投稿

作者:戯鬼君

“浪速繁华一梦中”,穷尽天下富贵的丰臣秀吉最终迎来了孤寂凄凉的人生终点。随着秀吉的逝去,《真田丸》的“大坂篇”也正式结束了,剧情将进入下一篇章“三成·九度山篇”。将如何演绎真田一族的聚散离合,让我们拭目以待!文中所用绘图均转自推上丸绘。文中如有明显写错的地方,还望小伙伴们批评指正。

旧语:

“秀吉之死”是战国题材大河剧往常一个重要的演绎部分,大概仅次于“本能寺之变”。这期旧语来盘点几个版本的“秀吉之死”,碍于篇幅关系,就选择了《黄金的日子》、《利家与松》、《功名十字路》以及《真田太平记》里的秀吉之死。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作为文学本的《真田太平记》是如何来描写秀吉之死的。

对于秀吉暮年及其去世的描写,《真田太平记》小说的讲述不多,主要集中于秀次事件、伏见地震以及秀吉临终前的安排,其中伏见地震基本都是在讲述加藤清正的事迹了。幸村(信繁)与秀吉之间的互动情节也越来越少,仅有一段秀吉让信繁蓄须的互动。对于秀吉死后的状况,昌幸时刻思索着秀吉的遗言与矢泽赖纲死前的那句“天下有没有真田家,都是一样的。”当然比较而言,《真田太平记》里的昌幸对于秀吉更有敬慕之心。

相比于小说中简单塑造,《真田太平记》电视剧版本中对于秀吉暮年及其去世的呈现有两处加戏,虽说不上出彩,但还算是让叙事上更加连贯了。先是有一段醍醐花见的场景,这一场景中主要交代了秀赖与千姬的联姻,至于《真田丸》中为啥都没有提这个事情,我们稍后再叙。

之后是秀吉之死的场景中,这一段其实拍得很一般,秀吉最后回光返照,精神矍铄地念辞世歌的场景倒是有点哏。秀吉的谢幕是采用了四周场景一黑,聚焦死者的方式;在之后,昌幸之死中,剧组也是运用这个方式,反而家康之死就没有这个待遇。

讲完了《真田太平记》中对于秀吉之死的塑造,大部分大河剧对于秀吉之死的呈现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秀吉在宁宁单独的陪伴下逝去(江公主们的战国、女太阁记、军师官兵卫等),另一种则是秀吉嘱咐后事后随即去世(独眼龙政宗、德川家康等),这里我们再来看看三版特别的“秀吉之死”,分别来自于《天地人》、《功名十字路》与《黄金的日子》。

如果大家知道三成对秀吉三献茶的逸话,那么《天地人》里的秀吉之死在感情触动上会更强烈。秀吉一句“倒碗茶给我”开始了三献茶的重演。重演之后,秀吉即逝。在这一段重演之中,剧组在背景音的选择上力求塑造出寂静的感觉来铺垫情绪,观众只会听到蝉鸣以及人物在做各种动作时所发出的声音,直至最后秀吉说出了当年招揽三成的话语,再利用配乐将整个情绪烘托上去。尽管剧中没有拍最初的三献茶导致观众共情的铺垫上可能缺了一层,但仍不失是颇有新意的“秀吉之死”。

说起《功名十字路》中的秀吉之死,不得不先提一下《功名十字路》中茶茶形象。不知道司马辽太郎先生的原著小说是如何描述茶茶的,但是从剧中的呈现来看,《功名十字路》中的茶茶可以说是大河剧史上心机最深的一版,连带着大藏卿局也是如此。剧中出了明确表明鹤松和秀赖是茶茶与三成的孩子之外,在秀次事件中,茶茶和大藏卿局不断煽风点火,使秀次和秀吉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后由茶茶伪装阿市气死秀吉(说秀赖并非丰臣家子嗣,而是织田家子嗣)的剧情也算是独树一帜。

再来看看柄本明的秀吉,之前鬼君在第15回剧评“秀吉”里提到过,柄本明的秀吉越演至晚年,越有相,而且非常自然,其中除了柄本明个人的表演功力之外,另外化妆组在其秀吉妆容上也下了番心思,突出了两道弯眉,使其面部表情显得更具戏剧化。再细微的表情变化,也能通过眉毛直接反应出来。秀吉死前的悲嚎堪称绝妙,一个音发出了多种的复杂情绪,推荐有兴趣的朋友去回顾一下(第39集),另外,敏敏的家康在知晓秀吉死后的表演也颇具功底,也很值得一品!

又是《黄金的日子》,作为这部剧的深度粉,三谷也从这部作品中汲取了很多创作灵感,其中就包括“秀吉之死”的一段。具体的致敬之处待会留到侃剧里再说,我们先来看看《黄金的日子》中对于秀吉暮年的呈现。

在文禄之役过去后,秀吉在《黄金的日子》中的出场可谓少之又少,但是绪形秀吉每次出场总是有出彩之处,毕竟是角儿!每次看他表演的时候,我也不禁感叹这角儿不光戏台上是一代不如一代,连影视圈可能也是概莫能外。

举一个例子,除了从肢体、眼神各个方面来塑造秀吉的变化之外,对于声音的年龄感把控也是非常出色。音色从早年的轻扬到中年的深沉,再从中年的深沉到暮年的沧桑(这里似乎有借鉴日本传统舞台艺术的发声?),区分度都很明显。相对来说,现在的演员对于声音年龄感上把控就要弱一些了,基本上注意必要的轻重与顿挫,就已达标了!不得不说,绪形拳是个天才式的演员了。

下面来看看《黄金的日子》中对于秀吉之死的呈现,大致的分镜截图附在段落后了。首先是一个大全景镜头,秀吉居室之外,塑造出一种黑暗笼罩的氛围。接着,是一个全景镜头,秀吉静卧于床。之后,秀吉身感不适,缓缓起身,镜头也逐渐向前推进,定格在一个近景的景别,同时秀吉吐血。然后,通过全景、特写等镜头来体现秀吉挣扎站起的痛苦。最后,秀吉倒下,镜头再度推进,定格一个秀吉颇具狰狞感的特写镜头。

侃剧:

不知不觉剧集已经过了五分之三,下面情节也将渐入佳境!之后的9集将围绕关原之战与真田父子的九度山岁月展开。回首“大坂篇”剧情,虽然有些地方的争议颇大,但整体还算扎实的。

这一回“终焉”在之前媒体报道中,三谷曾经拖稿过,但是从这一集的剧情呈现上还是达标的,也算是给大坂篇有了一个不错的结尾。这一集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秀吉遗言的争夺战,第二部分则是暗杀家康,当然还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秀吉之死;这次侃剧则分为“太阁归天”与“忍者”两部分来讲述,关于大坂篇对于主角塑造的把握,鬼君已经在之前的两期剧评里详细分析过了,这期就不再赘述了。

太阁归天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这一集创作上的一些思路以及来源。相较于以往大河剧中的“秀吉之死”,《真田丸》突出了对于秀吉临终关怀的描写,这也算是别出心裁的地方,依旧也是扎根于以平凡人的立场来塑造秀吉的思路。

说到三谷对于秀吉形象塑造的把握,我觉得不单单停留在《真田丸》一部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田丸》中的秀吉完全可以看做是《清须会议》之后的延续,比如同样地精于对于他人志、情、欲、性的把握,这一点在大坂篇初段的上洛主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另外,还有一些延续,比如说这一集所出现的浅井万福丸幻影、又比如小日向文世的表演除了借鉴绪形秀吉之外,对大泉洋在《清须会议》中的秀吉表演也有一定的借鉴。尽管“受难”这一回的塑造陷入了无比尴尬的境地,但整体而言三谷对于秀吉形象的描写还是不错的。

回到这一回的剧情创作上看,从官网的预告图和剧集表现上来看,个人大致感觉创作上有两点把握,一点是如何结合“秀吉之死”在历史时空的过渡性与其个人生命的终结性,另一点是该如何在这一集发挥故事的戏剧性。

因为一般来说以演绎主要人物病亡为主轴的一集总比演绎非正常死亡的戏要缺乏激烈的矛盾冲突,所以病亡的戏码通常采用温情平缓的叙事节奏居多,以求达到动情的效果。但是,在上一回“黄昏”的末段,剧本已经将温情平缓的叙事节奏发挥到极致,那么如何使这一集继上一集的温情结尾之后,使“秀吉之死”更具有戏剧张力,激发观众情绪,同时也让故事有一个顺利地过度也就成了这一回创作的难点所在。

从整体呈现上来看,三谷确实发挥了其在谋篇布局上的能力。精妙的写法,严整的结构也使得这一集一波三折,不失戏剧性。可惜的是,从官网的一些剧照上来看,这一集拍摄完所剪辑出来的版本可能无法控制在44分30秒的时间长度,因此,某些场景在最后的成片中被删减掉了,比如下张图中的场景。

根据剧中秀吉见人基本就是说“秀赖拜托你了”这话的状况来看,那么在这一场景中也必然少不了这一句台词。然而,家康每次探望秀吉的场景中,台词总是会带有一定的信息量,那么,这里我个人估计这一场景中必然谈及了秀赖与千姬的婚事。

关于本集中所塑造的第一个矛盾点——关于秀吉遗书的情节,这一次官网就这件事刊登了一篇与丸岛和洋先生的对话,感谢离原Naohyko翻译了通篇访谈!这里择取一二。

问:现存的三份文书(秀吉遗言)分别是怎样的呢?

答:首先,第一份文书夹杂在五大老之一的毛利家的文书里,是抄写的秀吉亲笔遗书。这次在剧中使用的就是这份遗书,同时依据史料,再现了秀吉弥留这一场景。

然后,第二份文书是在五大老之一的浅野家流传下来的遗言的记录。秀吉似乎采用的是把人错开,分别交代遗言的方式。比如把德川家康召来,交代和前田利家有关的遗言,之后再把前田利家召来,交代和德川家康有关的遗言。在不同的日期,在五奉行或者侍女面前分别交代。根据这个整理出来的记录,现在还留在浅野家。

然后,第三份藏在早稻田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基本可以确定是秀吉重臣宫部继润的长男长熙把丰臣秀吉遗言中和德川家有关的部分抄写整理出来,送到了家康手中。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宫部继润父子和德川家康往来甚密。

问:秀吉遗言上的出入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秀吉遗言的内容,是定下了在儿子秀赖成人前的辅佐者——五大老和五奉行,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其实当时,并没有“五大老”,“五奉行”的说法。尤其是“大老”一词,溯其根源,其实是江户时代开始使用的词。在当时的文件里只用 “年寄”或者“老”这样的词。而“老”一词,主要指家臣,“年寄”也是一样。“奉行”则更偏向于“得力的手下”之意。

在1979年有人发表了一篇曾引起轩然大波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提出:“研究者们所称的五大老在史料中被记作奉行;而通常认为是五奉行的人被记作年寄,或者‘老’。”因此,也有人提出五大老和五奉行两个称呼倒过来才对的观点。其实从秀吉亲笔写的遗书来看,也只是把家康等五人叫“五人众”,三成等五人叫“五人者”。之后,研究继续推进,最终得到这样的观点:
【三成方】
以石田三成为中心的五奉行们称家康等五大老为奉行,认为自己才是“年寄”或者“老”。因为还有丰臣政权的近臣们看来家康等人不过是做事的这层意思在里面,所以才会用这个称呼。
【家康方】
德川家康的近臣们认为自己才是“年寄”或者“老”,三成等人不过是奉行。

可以看出,根据作者的观点不同,相同的词也会有不一样的意思。

最后,我们终于将遗书的内容整理完成。而且,根据整理出来的遗书,在《真田丸》一剧中将五大老们称为“老众”。

问:话说回来,三成一直竭力请求秀吉写“以上”对吧。而且,也在让德川方写的文书的行间写了字对吧。

答:当时的书信写法,是在纸的右侧留白再开始写。然后有追记,当时也叫“追而书”或“尚尚书”。在写追记的时候,一种办法是在右侧的留白处写。当然,没有追记的书信也有很多,这是就要在右边的留白处写上“以上”。要是不了解这个规则的人,一开始就看到“以上”会吃惊的。

就算是现在,在书写金额时会在写上“¥”之后再写数字,最后再画上一条横线。我认为,在数字前后打上符号是为了防止有人随意添加。与此相同,在当时书信的追记最后写上“以上”,就相当于“到此为止没有别的追记了”的符号。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文件被篡改。其最终形态就是只写上“以上”。

从这篇访谈的内容以及下一回的预告来看,在之后的剧情中,行政上的混乱将成为三成与家康逐渐对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将如何演绎,也请大家拭目以待了!分享一下剧组所准备秀吉遗言的道具。想想一生翻云覆雨的秀吉最终也被他人所用,这一情节何尝没有些讽刺的意味?

作为本集中的第三个矛盾点——蜡烛(第二个待会再说),三谷对于这一点的把握十分巧妙。首先,蜡烛的出现,本身只是一个让信繁进入秀吉居室,防止家康再生事端的道具。之后,再由信繁之口说出了蜡烛这一道具的重要性,蜡烛象征着秀吉的生命。最后,由不知情的小早川秀秋吹灭了蜡烛,这也隐喻了秀秋日后之事。

尽管不知道三谷这一创作的思路从何而来,但是从中日两国观众齐刷魏延的反应以及三谷之前曾公开谈到有借鉴《三国演义》的情报来看,这一思路极有可能是来源于“五丈原诸葛禳星”。

当时某家出版社出版《横山光辉三国志》的时候,书后有附录一些名人对于《横山光辉三国志》的印象,其中便有一篇三谷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三谷提到了自己所钟爱的前三位人物,第三位是赵云,第二位是周瑜,第一位便是魏延。在谈到魏延的时候,三谷还特地谈到漫画中魏延用臀部弄灭了七星灯的情节(见下图)。《真田丸》的小早川秀秋现在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形象塑造倒也立体。


作为本集中的第四个矛盾点,也是后半段情节的主要部分——暗杀家康,这个稍后在忍者的话题中再详细讨论。这里先稍带提提浅井万福丸的幻影。

关于浅井万福丸之事,在《真田丸》第19回“恋路”中,茶茶也曾向信繁说过此事。在《清须会议》的情节设定中,讨好阿市不成之后,秀吉曾经跟黑田官兵卫谈及这段往事,奉织田信长的命令,以串刺之刑处死了浅井万福丸。因此,这也是剧中为何秀吉先看到信长铠甲,随即看到浅井万福丸幻影的缘故了。想起自己当年干过的斩草除根之事,因此也联想到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家康!这一矛盾也就激发了。

最后,本集中的最后个矛盾点——铃铛,则是三谷致敬《黄金的日子》的一笔。在《黄金的日子》中,绪形秀吉死前曾有起身想拿铃铛而不得的场景。当然,铃铛在《黄金的日子》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道具。但是,在《真田丸》中,三谷抓住了“秀吉临终关怀”这一点,也将铃铛的作用突出。这一集也由铃铛而始,铃铛而终。

言及最后,自然要说一下小日向秀吉的表演风格。在小日向叔的访谈中,他曾经谈到自己的表演有借鉴绪形拳和大泉洋的秀吉。从师法的角度上来看,小日向叔应该借鉴了许多绪形秀吉在眼神戏上的运用以及大泉秀吉的活泼劲。从我个人的角度上看,在塑造秀吉时,小日向秀吉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个人觉得松弛是小日向秀吉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优点。这一点也不光是我个人感觉,连剧组的工作人员都觉得小日向叔的表演十分随心所欲。但是这一点,在之前小日向所饰演的其他角色中,我个人并未感受到,换言之,这种松弛也可能是小日向叔自身的火候到了,算是人戏俱老的一种状态。

塑造秀吉的时候,小日向叔对于秀吉身形上的把握也是他个人所抓的一个点。剧中的前中期秀吉两脚稍弯,上身相对前倾;到了后期的秀吉,则是两脚加大弯曲幅度,上身则前倾30度到45度左右。在上一回和这一回中,小日向叔则注意到了老年人以及老年病患者的一些特征,比如张嘴呼吸、执笔抖手、大小眼以及眼睛睁开分先后等等。另外,化妆组也特地注意到了老年病患者的牙齿状况,大家注意图中牙齿的颜色。

“露生露滅是吾躬,浪速繁華一夢中。”随着秀吉之死,“大坂篇”也正式落下了帷幕,期待周日秋之章“三成·九度山篇”的开始!

忍者

本来这期旧语,鬼君想谈谈《真田太平记》中的忍者部分,但是一来我个人对于这一块兴趣不大,二来没有时间来仔细地观看《真田太平记》中的忍者情节。因此,我也就不讲述这一块了。不过,《真田丸》中这一回“暗杀家康”的戏码倒确实是在向《真田太平记》致敬了。来一张《真田太平记》众忍者的拼图。

出浦昌相的角色定位有点类似于《真田太平记》中的壶谷又五郎,同样身为昌幸的忍者,同样为昌幸出谋划策,同样也是昌幸的挚友。《真田丸》的剧情发展到现在,昌幸的身影渐渐地黯淡,在这几回中还显得格外地颓废。但是,自始至终,出浦都在激励着昌幸。剧集末段,抱着昌相的昌幸真情流露,流下了剧中的第二次泪水。二人感情之深厚,可见一斑。

暗杀行动的失败则源于本集中的第二个矛盾点——信幸不敢跟忠胜说明家庭真实状况。这一集中,作为子一辈的三人(秀秋、秀赖、信幸)都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使得父一辈的人情况更为糟糕,也有几分宿命因果之感!

《真田太平记》的情节有过多次“暗杀家康”的描写,在一次刺杀家康的行动中,壶谷壮烈牺牲。因此,这一回对于出浦生死上的留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致敬式的留扣了。在官网的访谈中,寺岛叔谈到让大家一起期待出浦的今后,因此出浦的戏份肯定不会到此为止啦。


《真田丸》第三十一集——终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