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上的应用浅析
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虽然科学家教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但对于一些主要的教育领域,当代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家促法将学校作为开展家庭教育宣导和普及的主阵地,而教师的职能就是导师,以学生为导向、家长为教育对象开展相关工作。所以几乎没所学校都在建设家长学校,为协同育人创造有利环境。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育人,然而育人方面家长必须全力的配合老师工作、并不断学习家教方法。毕竟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更多的品格、习惯形成是依托于家庭生态的。
一,所谓家校共育、家校沟通,本质是教师和家长的良好沟通和配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家长的教育程度。针对其校园的行为表现与个性差异,及时向家长提出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建议,帮助家长建立科学意识和基本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平时表现良好,突然厌学情绪较高,行为不稳定,班主任需要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调研中得知家长近期总出差忙碌,对孩子关注度很低、较冷漠,所以导致孩子产生情绪。
二,教师在校园还可以通过有关家庭教育的主题设计相应的特色课程或教学活动,对学生或家长开展积极的引导。比如一些主题班会、讨论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可以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述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在课堂上,开设家教故事会,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生活中的亲子故事,分享对他自身成长的意义。当然家委会还可定期组织家长入校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互助比赛或共同交流,这都是具有实践价值的工作内容。
三,学校可通过家校互动的场景,为家长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比如每月一期的家长课堂,每个家长看后需要提交一篇作文或感悟分享,学校进行评选。还有家庭教育培训、发布公众号的家教资讯等多种方式,加强家长的融合度,让家庭和学校真正保持好畅通的合作。
综上所述,或许还有很多应用实践的举措,本文不展开叙述。教师在开展家教指导工作中,不仅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更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不懈,家长更积极主动,综合育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果你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