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认知主义(1-1-3)——人类追求人工智能、建构心灵模型的一整...

1-1-3 认知主义 Cognitionism人类追求人工智能、建构心灵模型的一整个错误的科学实在论路径
冯诺依曼、图灵
人造大脑,神经生理学研究心理认知现象、功能机制,预设物理实在论(技术主义),否则无法运用神经心理学一帮科学的信徒,操着类似哲学话语,用实验的方式(实证的、临床的、统计性的、思维实验)来进行意识、心灵、知识、认识、体验等维度的问题域认知和探索(研究AI可能性(“心灵”模型,心灵哲学,与分哲媾和))
前康德的哲学范式,持实在论、逻辑(经验)主义立场前辩证法反思的,前符号学,直接借助数理学术话语合法性权威
认知能力作为心灵模型的内核
心灵的首要功能是认知,研究认知的发生学机制,以表征主义为内核
以误读的笛卡尔,康德为靶子(作为前现代主体性范式,完全忽视了观念论运动的本体论革命(康德认识论转向本身是一种本体论革命,以反思性、中介性(硬币)作为核心的先验观念论))
场域伦 1
科学实在论的宇宙
本体论 1
基质、基础物质(硬件)
讨论意识的多重可实现性(软件)
认识论 3
认识(智能、设计维度、相对独立的维度(用户体验维度))调和 自然(原本、自然、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的假设)VS 社会(被扭曲的、历史主义、建构主义架设的)
目的
把用户本身(主体、意识体验)变成用户体验(效果、临时的、结构性产物)
﹌﹌﹌﹌﹌﹌﹌﹌﹌﹌﹌﹌﹌﹌﹌﹌﹌﹌﹌﹌﹌﹌﹌﹌﹌﹌﹌﹌﹌﹌﹌﹌﹌﹌﹌
1-1-3认知主义cognitivism
下一级:
1功能主义
2自由进化论
3认知自我主义
4认知无我论
前反思
代表人物:冯诺依曼 图灵
认知主义其实是一种神经心理学的流派,通过神经心理学去研究心理现象,特别是认知现象,研究认知的功能和机制。
认知主义不仅形成了一种科学范式,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哲学范式[类信仰]:它必须要通过预设物理主义实在论[基础主义]才能展开和架构它的理论[比如算法拟合]和研究[比如一些统计实验和思维实验]。
认知主义的运动高峰就是对于ai制造的尝试。它提出了诸多心灵模型,心灵哲学。他们采取的是完全的实在论立场和逻辑[经验]主义立场的东西。所以它需要依傍数理,学术话语的合法性,权威性。
认知主义认为认知活动是心灵的内核。他们研究认知的发生学机制。他们有一些人会对着康德,笛卡尔打靶子,认为他们是主体主义或者表征主义的。但他们其实根本不理解这些哲学的意义,没有把握到他们哲学的本体论张力,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观念论运动。
就比如康德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其本身就是一种本体论革命。它是一种以反思性,中介性为核心的观念论哲学。[中介性:反思性使自己和自己分离。反思性:中介性使自己不得不和一个异己的……切进为一???]
康德哲学会导向辩证法。或者就是经由费希特的知识学,再经过先验现象学建基[他者性问题],最后又会导向一种生存论-存在论的辩证法
场域论:1=“宇宙”
稳定的秩序场,基础主义借以展开的预设
本体论:1=“物质”(基质,硬件,基础)
使软件实现的硬件,电路板。
所以他们会讨论意识的多重可实现性:意识可复制,可以在多个硬件上跑。物质的维面是硬件,心灵,精神就是上面的软件
认识论:3=“自然(原本)vs社会(受污染)»认知(体验)”
自然对应的是111式的实在主义假设[基础主义]社会对应的是112式的建构主义扭曲。这两个维度被认知的维度调和,认知有相对独立性(用户体验)。比如你在使用word,自然维度就是它的底层硬件(光电路板)。社会维度就是它编辑的软件。科学实在论就是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物理语言直接把握底层硬件,而建构主义认为不行,因为体验本身是被扭曲的。但认知主义会告诉你这些都不重要。但认知主义告诉你这不重要,你要关注这里的认知发生,交互维度(我靠,我动一下书标屏幕就会动)。
批判:
认知主义想要通过一种交互的维度来摆脱表征主义范式,这种模型是没有任何本体论反思的。它最终就是要把用户本身(主体性意识本身)变成一种用户体验,变成一种临时的效果,结构性的产物。
认知主义虽然在哲学上垃圾,但它在思维模式上是受符号学影响的(符号系统相对独立性),这使得它能够生成出主体性意识的维度。
配合阅读:https://zhuanlan.zhihu.com/p/59147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