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你来说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


对你来说,游戏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游戏里的人是怎样的存在呢?游戏里的角色 家园 装扮 是怎样存在呢?
我玩过动作类,冒险类,养成类,策略类。在小伙伴面前,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他们,我玩过很多类。 但在家长面前,我却只感到羞愧。
对于家长来说,游戏是虚拟的,是孤僻,是成绩变差,是道德败坏,是我成为一个坏孩子的罪魁祸首。我的暴躁,是因为我游戏打打杀杀。我的叛逆不听话,是因为游戏里的人乱七又糟八。我的内向不社交,是因为我每天对着屏幕笑哈哈,而不知道何为世故和圆滑。如果游戏不把我时间花,那么我至少可以上清华。游戏 ,游戏,真不是个东西。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不玩游戏,不看剧。凭着你能接受到的教育资源,加上一天24小时的不懈努力。你真的能上北大吗?我不知道。但总有一些教育的无能和无底线的放纵的恶果,需要游戏来背锅。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孤僻,暴躁,内向,可能是因为缺少陪伴。他们在外面打麻将打到天昏地暗,却忘记了家里还有一个孩子。空荡荡的房间,一个人怎样都填不满。黑色的斑点在角落里打了几个转,只有光知道。没人陪的孩子,要学会自己开灯。无所依的孩子抱着荧光屏。渴望陪伴的心,被洒满了前面一半。
游戏从来不是一种玩物。它是一种载体,乘载着灰头土脸难熬的时光。。它是一种引力,拉拢着陌生的同学直至玩伴。它是一种艺术,因为灰头土脸 缺失遗憾过。所以呵护ta,给ta收集装扮,让ta成为人群中最靓的仔。因为形单影只,孤单无助过,所以温暖ta,让ta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因为现实世界有太多的转折无法改变,所以即使知道这只是剧情。但每一次选择也格外谨慎,不愿他去想没有选择的那条路会不会更好?
所以啊,另一个世界的我 ,闪亮吧!很多时候讨论游戏有没有意义,就像在询问精神世界里的你是否健康一样。所有我们看过,听过,触摸过,点击过的屏幕和画面,都是我们的心路历程。花费大量时间养成的角色,用那不高不低的美学造诣精心设计的家园,和好友走街串巷互相拜访。
我知道这些都是程序数据。但情感在这里维系。此心安处也是家。总有一刻心血汇集的角色会闪闪发亮。耀眼的光芒穿透屏幕,彼岸的我不再孤单。两个世界的我,在光芒中更快乐 更明媚的活着。
游戏是虚拟的,但感动是真实的。
照亮你,以闪亮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