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1卷理综化学部分解析(选择题部分)

本解析和本文封面一样,纯属个人瞎整,并非官方版本。仅供考生(虽然我觉得谁也不会考完后给自己找不自在不仅看答案还看解析)和准备高考的同学参考。

作为一道打头阵的送分试题,这道题的命题者也算是煞费苦心了,还整了个工业流程图吓唬人。然而仔细分析选项:
A是白给的,不用说的正确废话。
B选项,第一步碱溶后的残渣中可以回收Al元素,第三步碱液沉淀可以从残渣中回收Fe,最后一步可以回收Li。因此B对。
C选项,尽管是亚铁离子被酸溶,但是混酸中含有氧化剂硝酸,所以沉淀反应时应该是铁离子被反应。
D选项,碳酸钠在这里起到的是调节pH值的作用,把pH调成碱性,让锂离子沉淀。而硫酸钠并不能如此,因此D错误。

笔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是各地考试院确定的评分标准是AB都给对,笔者的倾向也是AB都应该给对,这里是试题和教科书不够严谨导致的,如果不想作死的话下一个版本的教科书会改过来。CD都是课本原话,也没有事实性错误,就不多说了。

A项是简易的反应装置(其实应该有回流装置之类的,不过课本上这么画原因也很清楚,这只是个演示实验,不求反应条件也不用要产率,所以简单搭一个装置就完事了)
B项是尾气处理,吸收蒸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管末端和碱液液面有一定高度差是为了防倒吸
C项是产物分离提纯部分,乙酸乙酯和水(用于吸收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乙酯)不互溶,用分液漏斗分液
D项是用坩埚加热或蒸发,本实验中并没涉及

A胶体是粒子团,不是单个粒子不同存在形式
B提到气体先注意是否有标况,这道题有标况。再看题干,1mol氩气(单原子分子)的确含有18mol质子,也就是18NA
C项丙三醇的分子量是92,92.0g丙三醇是1mol,应该有3mol羟基
D甲烷的氯代反应是自由基反应,产物是多种氯代甲烷的混合物。

由碳四价规则可知中间的那个螺原子使得两边的三元环是互相垂直的(化奥生应该十分熟悉这类型的立体构型,这个题谁错了可以去厕所自尽了),所以C选项显然错误。A选项两种化合物的分子式都是C5H8,所以是同分异构体(随手一数就能出来的分子式应该没有错的吧)。B选项,任何一个碳原子上了一个氯后都会出现3种不同的H,所以B对。D项看分子式知道目标产物和底物的差别,1mol底物和1mol目标产物差了4molH原子,所以差了2mol氢气。

W是F,X是Na,Y是Cl,Z是Ca
说下推理过程。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题都无从下手,其实是最后一句话没有注意到。高中化学里能腐蚀玻璃的就是氟化氢和氟单质。氟单质的制备没学过,氟化氢的制备应该只讲过两种:电解法以及萤石和浓硫酸反应。这里显然是后者,萤石(氟化钙)法制备。所以W是氟,Z是钙。再由WXZ三者最外层电子数加和为10可知X最外层电子数为1,按照原子序数推断应该X是钠。W和Y同族,Y是氯。
A项明显错误,Na单质常温常压是固态
B项氢化钙是离子化合物没错
C项氯化钙溶于水是中性,故错误
D项氯的最高氧化态为﹢7,氟为0,故错误

看起来很可怕的信息题,图上密密麻麻像羊拉屎,很真实,但是谨记新题不难,长题不难,不要给自己心理负担,而且这道题是在电化学上做文章,不可能难出什么新高度
由图可知,氧化锌电极区发生的变化是: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因此看A项,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对上了,电子转移方向和数量也没问题,对应的是电解池阴极,没毛病。看B项,阳极上的反应是亚铁被氧化成铁离子,阳极区另一个反应是硫化氢被氧化成硫单质。所以总反应就是二氧化碳氧化硫化氢,生成一氧化碳和硫单质。B对。石墨烯是阳极,氧化锌是阴极,阴极电势比阳极高(所以才需要外加电源让阳极流出电子)故C错。D项如果是碱性环境铁离子和亚铁离子都会沉淀,而且亚铁会被氧化,因此D正确。
本人水平有限,如有错误欢迎指出!顺便吐个槽,怎么今年选择里没有化学平衡了呢
试题来源:微信公众号 化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