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钱来顺
村头的老钱叫钱来顺,虽然只有三十出头,但皮肤黝黑,显的很苍老。所以这个杂姓村的人叫他老钱。刘重六走的第二天,表侄子带着刘重六的孙女到钱来顺家,只见这个家和旁人的屋子并无差异,只是面积颇大,硕大的棚子下全是木柴,院子的一角还有一匹健壮的马,难怪大家说他有钱,一般家庭哪能买起马啊!院子虽大,却没一丝多余的空间,杂物也比较多,但钱氏每天打扫也算干净。
钱氏在屋里织布,表侄子带着孙女一五一十说明来意,钱氏自是高兴,结婚以来没有儿女,要是有个孩子这个家就完美了。可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生活是好了,可是没有孩子是钱家的痛,看着这个小女孩水灵灵的,甚是高兴,可惜钱氏知道钱来顺是想要个儿子传宗接代,钱氏不敢做主,对侄孙二人说,钱来顺去昆山附近买春茶去了,估计这两天就回来,到时在商量商量。这侄子也看出钱氏做不了主,只是希望多加劝说。钱氏希望把孩子留在这,侄子这儿求之不得,连连道谢。
当天夜晚钱来顺就回来了。了解情况后,喜怒掺半,高兴的是终于明正言顺的有孩子了,愤怒的是夫人有种生米煮成熟饭的感觉,在者又是个女孩,要是男孩花钱都愿意。钱氏也明白,说有总比没有好吧,也不要太强求了。
这个钱来顺本来叫钱三,家中排老三,老大据说没活到满岁就死了,父母在他们十六七岁时也病倒去世了,还有个二姐,送到汉南城里一家客栈当掌柜的小妾了。早年也在这客栈打过杂,受不了气就回家种祖上留下来的田地,可是哪会种田啊!在加上需要补缴农税,把田都卖了,在姐姐人脉的帮助下,做起了小买卖,从农村买茶,木柴等,卖给城里各个客栈酒馆春楼。又从城里买针线布料等卖给偏远农村。还在姐姐的帮助下讨了个夫人,就是钱氏,是客栈一个伙计的妹妹。有钱了之后还找个先生取了吉名,叫钱来顺!
总之多亏这个姐姐,钱来顺看着这个送上门的女儿,确实高兴。虽有些遗憾不是儿子但也接受了,下一步打算把这个喜讯给姐姐说。还准备把这个女儿送去学堂,钱来顺自己吃不识字的亏,现在有条件,怎么也不能让女儿吃没文化的亏!给这女儿取名花花,这花花感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讨饭到有家,从熟悉到陌生,总之有点害怕,不管怎么说话,这些天吃的很饱,也挺高兴!
年初昆山附近有一伙强盗,烧杀抢掠附近村庄,钱来顺去那边发现官兵不少,没什么人了,茶叶估计难收哦。钱氏也安慰道,天灾人祸。到时给你姐姐解释下,可怜的花花还小,听钱氏夫妻二人交谈却什么都不知道。
昆山那边不算太平,钱来顺的茶叶生意损失惨重。本来可以利用春茶大赚一笔。可惜了,内心痛恨不矣,动乱下生意难做啊!据说那伙强盗可厉害,官兵都没法整治他们,不管那多了,明天去姐姐那还要捎上花花。顺便把木柴都卖掉在买些针线布料。
第二天把木柴装了整整一马车,茶叶也只能用剩下一点陈茶给姐姐了,要是能收到茶叶还能卖给其它地方。钱来顺还带上夫人亲手缝制的衣物,这些衣物的布料从城里布行买的,价格不菲。但想到姐姐这些年的帮助也就释怀了。然后钱来顺把花花放在马车上,自己驱车上城里,既是买卖,也是探亲!
十几里路,一个时辰就到了。首先把要给姐姐客栈供应的木柴送到,陈茶原因也给姐姐说明了。还把夫人亲手缝制的衣物孝敬给姐姐,姐姐高兴的不得了,钱来顺还介绍收养的女儿花花。钱来顺先把花花留给姐姐照看,把事情忙完后夜晚三人一起吃个饭。
夜晚吃饭时,姐姐每次都说掌柜老爷夜晚都很晚回家。钱来顺也知道姐姐作为小妾也是委屈求全。和钱来顺一样,姐姐也没有孩子。在加上年老色衰,导致掌柜老爷不怎么喜欢。凑个门面罢了。也有好处是,没有孩子的话和几个其它房太太关系好处理。再加上姐姐会处理人际关系,也是游鱼得水。还帮了钱来顺不少忙。
钱家顺也告诉姐姐,年初昆山一带闹土匪,当地县衙都没办法,城里官兵都在那一带巡逻。这生意是不好做了。在加上我想给花花送去学堂,唉,想问问姐姐的意见。这乡下不知。但这土匪的事早已在城里慢慢传开,姐姐多多少少知道昆山附近的情况,这汉南城地处两国边界。又加上年初雅都新王登基。又是强盗,唉。姐姐建议说,要是生意难做,变卖家产,在城里落户,一家三口来店里帮忙。相互有个照应,缺钱姐姐想办法。钱来顺想想也行,要是这样花花上学堂是无望了。城里落户大概三十两银子,自己也能凑个十几两。回去看看情况吧。吃完饭也就快亥时,姐姐挽留住一宿,钱来顺觉得家离城不远,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家。在者也不方便。执意要走,一番寒暄就此告别。
天有不测风云,没出城几里路。下起了暴雨,钱来顺也是担心花花生病,这城外庙多,待雨停了在走也不迟。找了一座财神庙,把马车放在庙外,马和包裹加上人进庙躲雨。花花不一会困了就睡了。钱来顺看着窗外,搂着包裹也有一丝乏意。
殊不知庙外有一落魄少年,骨瘦如柴,浑身湿透,贼眉鼠眼。从窗外盯着这父子俩,看着这花花有些熟悉。这少年也不管那多了,掏出匕首,快速隔断马绳,骑马就跑。这一叫,惊醒钱来顺父女俩,这人哪能追上马啊!
这位落魄少年偷了马,便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