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一诊康德卷物理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虞美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
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为甚。
他身为一国之君,没有成就一生霸业,成为一代明主,反而沦为阶下之囚,为人所害,却因词曲方面的巨大成就,被人尊为“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有人说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
在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二、赏析诗歌
1、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又称李后主。后主前期耽溺于享乐,故前期的词多写奢华的宫廷生活,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不脱“花间”习气。
南唐为宋所灭,后主被赵匡胤囚禁于宋国都东京,成为亡国之君。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故后期词作,多写亡国之恨,思乡之情,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2)写作背景
公元974年的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李煜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最后被囚禁在汴京。
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个七夕之夜,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止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唱出的又该是怎样的悲声呢,首先我们通过诵读来品味诗人穿越千年的生命绝唱。
(3)解题
虞美人的传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汉军围于垓下。项羽知道难以突出重围,便将自己的爱马送给虞姬,希望虞姬可以活下去,但是,虞姬含泪唱完《和垓下歌》之后,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自刎而死。
在虞姬鲜血落下的地方,长出了一种花,茎软叶长,无风自动,好像是一个美人在翩翩起舞,娇媚可爱。
民间传说这花朵是为虞姬飞溅的鲜血所染红,于是就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所以“虞美人”代表了绝望无奈的生离死别和悲歌,十分贴合后主亡国后的心境。
2、读诗吟韵
(1)听《虞美人》吟诵版本,正字音,明断句,感知诗歌感情基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点拨】感情基调:凄凉哀伤节奏:低沉缓慢这首词悲伤哀怨,有悲怆,有深重的愁苦。
(2)伴乐诵读,表达你的独特感受
【思考】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其情感,你用哪个字?
【点拨】愁。
3、品诗赏情
这首词传诵了千载,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那么这首词传诵千载而不衰,他不朽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不同的眼睛有不同的发现,现在我们分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提示:可以从意象 意境 情感 手法入手
问题1:因何而“愁”?
【参考】①往事之叹②亡国之痛③故国之思
问题2: 如何体现“愁”?
【参考】: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亡国之痛
【点拨】春花秋月,年复一年,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以乐景衬哀情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故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