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熊海军驱逐舰介绍-38型明斯克级

明斯克级驱逐舰是列宁格勒级驱逐舰的后继型,主要对列宁格勒级暴露出来的结构强度不足,主要设备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修改。该级舰共建造三艘:明斯克(建造编号471)、奥尔忠尼启则(建造编号267)、第比利斯(建造编号268)。

建造过程
首舰明斯克号于1934年10月5日在日丹诺夫船厂开工,1935年11月6日下水,1938年11月10日服役;奥尔忠尼启则号与第比利斯号均于1935年1月15日在列宁共青城船厂开工,前者于1939年7月25日下水,当年12月27日服役。后者于1939年7月24日下水,1940年12月11日服役。

性能数据
舰员:311人
标准排水量:1950t
满载排水量:2700t
舰艇尺寸:127.5m×11.7m×4.14m
动力:三座锅炉加三台ГTЗA减速齿轮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66000马力;三轴
续航力:2780海里/20节
最大航速:41.7节


武器配置
5座130mm B-13 舰炮;
2座76.2mm 34k 高炮;
2座45mm 21k高炮;
后期加装4门37mm 70k高炮,战后换为4座双联37mm B-11;
2座四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
6挺12.7mm高射机枪;
2座深水炸弹投放器及84枚水雷;
米纳火炮射击指挥仪,闪电鱼雷射击指挥仪,联合高炮射击指挥仪;
后期加装284型对空火控雷达,291型对空警戒雷达

服役历史
明斯克号服役后加入了波罗的海舰队,不久之后苏芬战争爆发,该舰炮击了科伊维斯托附近岛屿的芬兰炮兵阵地。
苏德战争爆发后,该舰与列宁格勒号一起在汉科半岛与奥斯穆斯岛之间的海域进行布雷工作。1941年8月撤至列宁格勒,后遭到德机的空袭严重受损,被拖往喀琅施塔得接受修理。9月23日,正在修理的明斯克号被德军第二俯冲轰炸机联队Ju-87炸沉。次年8月该舰被重新打捞上岸,经过改装修理之后,再次投入使用,主要执行配合地面部队进攻行动的炮火支援任务。

奥尔忠尼启则和第比利斯号服役后加入了太平洋舰队,前者被重新命名为巴库号。
1942年7月,巴库号号从太平洋舰队调往北方舰队,开始执行北极航行护航任务。整个二战中共行驶超过42000海里,为29支运输船队提供过护航。

第比利斯号则一直在太平洋海域负责巡逻和警戒任务。直到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该舰才执行了一次步兵输送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明斯克改名为乔鲁赫号成为了训练舰,50年代末作为导弹实验靶舰被击沉。巴库号和第比利斯号在战后加装了更多的电子设备,并服役到了60年代初,之后退役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