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全欧洲就都要说德语——第一次世界大战(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上次说到
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向奥匈帝国宣战,奥匈帝国找德国,德国向俄国宣战,俄国和法国又是同盟关系,德法又有仇,所以德法奥俄塞彼此宣战。
英国保持中立。
德国:好机会!
施里芬计划

德国左边有法国,右边有俄国,被两面夹击。
所以德国在一战前,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有一套施里芬计划,专门应付俄国与法国的夹攻。

他们知道俄国铁路不够多,速度不够快的特点,所以小毛奇(继任施里芬之后的德军总参谋)负责的就是:先把德国所有部队送到法国以闪电般的速度干掉法国,然后再将所有部队调到东线并打败俄国,然后全欧洲都在说德语。
但是。。。
法国在德法边境放了一堆防御工事。
但德国赶时间,所以德国选择绕过这些防御工事,攻打比利时。
比利时是英国承认的中立国,但是德国想要向比利时进军75万的大军绕过法国的防御工事。
德国希望比利时会放弃抵抗。
但现实不是这样的。
列日战争
比利时修筑了防线,并计划独立对抗任何潜在敌人。

当阿尔贝一世(比利时国王)收到从柏林来的最后通牒时,比利时参谋长莫兰维尔将军便集中军队在比利时的中心,让列日和那慕尔的要塞群能够减缓德军的侵攻。
8月2日,阿尔贝一世开始动员。
列日要塞群的指挥官莱曼中将被命令:
和你那些受托付的部队防守到最后一刻。

德军在8月4日入侵比利时。
先头部队“默兹河军团”推进至默兹河,但发现多数桥梁均被摧毁。
8月4日傍晚,德国骑兵渡过默兹河来到北边的维泽,并在那里遭遇到比利时第十二旅。整个晚上德军都被挡住了。

德军企图进攻占巴雄要塞,被机枪与大炮严重打击, 承受了相当大的损失。
之后,德军利用齐柏林飞船发起了历史上第一次空袭。
同时,骑兵从维泽赶来包围了列日。
比利时第三步兵师撤退。
德军使用他们强大的围城炮,这很有效。要塞一个个投降。

8月17日早上,德军按照施里芬计划,继续进攻剩余的比利时。
剩余的比军退往安特卫普。
8月20日布鲁塞尔(比利时首都)投降。
英国因为德国入侵中立国比利时,而向德国宣战。
荷兰:看戏。
协约国开始大肆进行反德宣传,而这开始对世界各国有了影响。
特别是美国。
美国总统威尔逊把自己看成了如耶稣般的人物,并在战争上花费最多,尝试调停战争。

但当时有很多德国人居住在美国,而在战争初期,他们热爱着他们的国家。
但知道德国在比利时的罪行后,他们失去对国家的热爱。
战术思想
让我们来看看法国士兵吧!

他们穿着一件亮蓝色的制服和一条鲜红色的长裤。
法兰西士兵制服必须鲜艳!!!
所以当法国士兵缓慢前进的时候,德国的大炮能轻易地发现他们并把他们撕成碎片。
不只是法国,塞尔维亚军没有军靴,塞尔维亚、俄国、法国都用的是军帽而非头盔。


各国的战术思想也非常落后。
建要塞
组骑兵
刺刀冲锋很棒
为国家牺牲也很棒哦
因为这场战争将会成为无人所见过的大战。
计划失败
叮咚!
俄国已经用六天准备好了战斗。
德国:不是说好的六个星期的吗!?
但,别忘了还有奥匈帝国。
德国:hey奥匈帝国,你能帮我处理一下吗?
奥匈帝国:ok,no problem! no!(加利西亚战役,俄军战术性胜利,奥军战略性失败)

小毛奇害怕德军在东线战线上没有足够兵力应付俄国。
他决定在西线调派多一些兵力到东线上应付俄军。
巴尔干战场
奥匈帝国的陆军总参谋是赫岑多夫。

他不是个好的军事战略家。
奥匈帝国经常无视德国的建议,然后又麻烦的时候再找爸爸。
奥匈帝国甚至被小小的塞尔维亚给打爆了。
策尔战役:奥匈帝国损失了23,000人,塞尔维亚16,500人伤亡

1914年8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第一波攻势
德里纳战役:塞尔维亚战术性撤退,奥匈军继续进攻
科鲁巴拉河战役:塞尔维亚军赢得一场决定性胜利

1914年结束时,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之间的边界几乎没有变化。
奥匈帝国损失超过21万人,塞尔维亚伤亡人数约17万人。
坦能堡战役
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首都柏林,德军从西线调兵回援。
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军控制。
9月11日,俄国第1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
德国东西两面都很能打。
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逼后撤。
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逼撤退至波尔多。
在这个时候,任何人都觉得德军很快获得胜利。
马恩河奇迹

法军总司令霞飞制定了“第17号计划”。

霞飞在法德边境上集结了5个集团军兵力,共70个师,计划一开战就一举攻入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
在德军进攻比利时的同时,法军也向阿尔萨斯和洛林发起了进攻。

当德军进逼巴黎时,克卢格的第1集团军贪功冒进,导致陷入了困境:德军战线出现了一条缝隙,如果缝隙被打开,英法联军可以向缝隙推进并侧袭德军。

所以德军必须撤退。
9月9日,毕罗的第2集团军撤退,克卢格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9月11日,小毛奇下令德军全线后撤,法军反攻回马恩河北岸,巴黎转危为安。
协约国军队开始反攻,德军挖战壕来防御,而协约国军也这么做。
然后双方都把军队调往北方想要侧袭对方,当他们碰到海时,他们开始了堑壕战,从比利时的北海海岸到瑞士边境。

下一节讲堑壕战。
战争扩大
协约国在全世界有很多的殖民地,也有许多的兵力来扩张海外领土。
当战争开始时,澳大利亚就很快地占领了德属新几内亚。
协约国也很快进攻了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多哥、喀麦隆、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洲)。

这时,日本忙着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帝国,所以他们想拿走德国的一些殖民地。
于是日本在1914年8月23日向德国宣战。
日本参战后,发动青岛战役,11月攻占青岛。然后拿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几个岛屿。

俄罗斯一向是奥斯曼帝国的传统敌人,过去奥斯曼采取联英抗俄的外交政策。但1907年英俄结盟后,奥斯曼开始怀疑英国是否会继续协助自己抗俄。
奥斯曼之前在英国订购了两艘战舰,全国人民捐款付的首付,然后被英国强行没收。
此时,德国为了在近东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奥斯曼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
奥斯曼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战(对协约国的圣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此时俄国三线作战。
此时的欧洲已经打成了一锅粥。为了打破僵局,德国也渐渐的打破规则。
德国:我不做人了!!!
未完待续。。。。。。。。。。。。。。

史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投币、收藏、关注

加入本群,有《共产党宣言》等学习资料,人才也多,说话又好听,哇,我超喜欢这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