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三轮车夫”逆袭成为“复旦博士”,蔡伟的人生堪称传奇

2021-07-03 11:47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他只有高中学历。

毕业后因为文化不高,只能去做一些出卖劳力的工作。

三轮车夫、小摊贩这些职业,都曾是他的标签。

但后来他却成了复旦博士。

他就是蔡伟。

究竟蔡伟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传奇故事,才让他有这段不寻常的经历?

这说来可就话长了。

一、“打工人”蔡伟

蔡伟是个标准的偏科生。

从读小学起,蔡伟就对语文非常感兴趣,没事也喜欢抱着一本字典翻着玩。

以至于到后来,老师遇到不懂的生僻字,还会找蔡伟请教。

可以想象,蔡伟对文学有多么热爱。

尤其上高中后,他更是一门心思扎进了文学。

诗词歌赋、古汉语文学等等,高中整整一年的时间,蔡伟都泡在图书馆里,看了300多本书。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虽然蔡伟的语文成绩一枝独秀,但其它学科的成绩就有点惨不忍睹。

纵然他的语文成绩多出色,但在其它学科成绩的拖累下,蔡伟高考时还是毫不意外的落榜了。

于是,高中毕业后,蔡伟就成了社会中的一员。

循着自己父辈的轨迹,进了工厂,成了一名普通工人。

原本蔡伟也安于这样朝九晚五的生活,因为能保证他的阅读时间。

但没想到,因工厂效益不好,这份工作仅仅做了三年,蔡伟就失业了。

只要高中学历又无一技之长,蔡伟再找工作,也是频频受挫。

后来蔡伟转念一想,干脆就去摆地摊吧。

不需要门槛,最关键是时间悠闲,他可以尽情的阅读喜欢的书籍。

于是,蔡伟每天瞪着一辆三轮车,摆上香烟饮料这些小食品,静静地蹲守在商场门口,等着过往的行人买,而他自己从不吆喝。

因为他都忙着低头看书,根本不会想到要去主动招揽顾客。

碰到这么一个“佛系摊主”,蔡伟的小摊自然也赚不了什么钱,收入只能勉强糊口。

因为穷,零下10几度的时候,家里也都买不起暖气,一家人只能蜷缩在一起,半夜还经常被冻醒。

但即便如此,蔡伟还是对他那些古文爱不释手,不肯放弃。

好在他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不仅没因为生活贫穷而心生抱怨,反而觉得蔡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挺好的。

她说:“他老实,最重要的是他有恒心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

二、38岁,蔡伟成复旦博士

毫无疑问,多年的积累,蔡伟在文学上是有一定造诣的。

但他缺少了一个让他显露的机会。

毕竟高中毕业又没有特别显眼的才能,谁会相信他是个厉害的文学研究者呢?

直到后来网络兴起,蔡伟也喜欢上了上网,时常去国学网和一些文人切磋交流。

他给自己注册的网名就叫做“抱小”,有“志向小学”(“小学”,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统称)的意思。

后来,蔡伟又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裘锡圭。

彼时裘锡圭已经是业内著名的文学泰斗,对古文有非常深的研究。

蔡伟一直很仰慕他。

受和国学网网友交流的启发,蔡伟想到自己也可以和裘锡圭先生书信交流。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裘锡圭先生写了一封信,写了自己对裘锡圭先生的仰慕,以及自己对国学的热爱。

没想到,裘锡圭先生还真的回了他,对他这种坚持学习的行为大加赞赏,说“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

蔡伟大喜过望,一来二去的,两人渐渐就成了笔友。后来蔡伟还专门去北京见了裘锡圭先生,两人一见如故,交流了不少文学上的心得。

甚至有时候蔡伟的一些见解,还会让裘锡圭先生感到茅塞顿开。

时间长了,裘锡圭先生越来越感觉到蔡伟是个不可多得人才,不止一次的建议蔡伟考研。

但是蔡伟考虑到自己大龄而且偏科严重,始终不敢迈出这一步。

裘锡圭先生不忍心看着这么一位人才被埋没,有心助他一臂之力。

2008年,借着复旦大学参与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纂工作时,裘锡圭先生力荐蔡伟,让蔡伟也破格参与了编纂工作。

当然,裘锡圭先生的赏识是一回事,蔡伟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又是另一回事。

好在蔡伟这么多年来,虽然脱离校园,却从未放弃过阅读。

在编纂过程中,蔡伟以自己对古文化的深刻理解,获得了古文字专家团队的一致赞赏。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出色的表现,编纂工作结束以后,经由裘锡圭、李家浩、吴振武三位专家联名推荐,蔡伟终于得到了进复旦大学读博的机会。

就这样,这个曾经的三轮车夫,小摊贩,就成为了复旦大学的博士。

这一年,蔡伟已经38岁。

三、毕业后,蔡伟一度求职无门

人生的巨大落差,让蔡伟获得了无数的关注。

但蔡伟并未因此自得,迷失自己的方向。

他深知,自己的这个求学机会,是几位专家一起为他争取来的。

他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于是蔡伟在校读书时,不仅要保持阅读,深入研究古文,还要捡起被自己扔掉多年的基础知识,重新学起。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蔡伟基础学科本就学得不好,加上离开学校多年,也只顾着研究古文,并未继续学习其他学科。

这让他的博士生涯,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更为艰难。

但蔡伟从不轻言放弃。

6年后终于修满了各门课程学分,完成论文答辩,并从复旦大学毕业。

不过,毕业后,蔡伟还是面临着求职无门的困境。

因为他虽然有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但是他的第一学历是高中,加上年纪偏大,他投出去的几十份简历,都如石沉大海,并无回音。

直到后来被贵州的安顺学院破格录取。

至于为什么录用他的原因,安顺学院的人事处处长陈韶华曾说:“我们发现这位同志他在学术钻研方面有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同时在训诂学上也有较高的造诣。”

仍然是因为蔡伟本身对古文的研究足够深入,才让他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四、蔡伟的成功,离不开自身努力

很多人说:蔡伟是幸运的。

因为他接连得到了无数人的赏识,后来还被安顺学院破格录取,才从一位三轮车夫,逆袭成了大学老师。

这当然没错,没有这些人给的机会,蔡伟不可能走这么远。

可更重要的,仍是蔡伟本身。

不管身处何种境地,蔡伟从未放弃对古文的研究和学习。

如果不是因为他本身积累了足够深厚的知识,又怎么会得到那么多“贵人”相助呢?

说到底,仍然是蔡伟本身的努力和积累,才打动了这些人。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蔡伟的成功固然值得羡慕,可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那种学无止境充实自己的精神,才更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景行行止



从“三轮车夫”逆袭成为“复旦博士”,蔡伟的人生堪称传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