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海风儒门

2021-07-03 11:41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这个时代下,要求儒学者是相当严苛的!现在,把四书五经学好,那会有什么用呢?这是一般大众的疑问。以前,四书背得好,十二岁就可以去考个童生,当当秀才。若遇到县老爷,那还不用下跪。一般老百姓,自然就会亲慕,乡里议事也多会有所请讬,民生民心会紧紧相关。再进一步的贡生举人,四书中的义理文章,发挥得好。那都已经是预备官员的身分了。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又哪里会是假话呢?


又记得在顺德碧桂的时候,朋友邀去参加活动,是总部一系列的国学项目之一。其中,请到清华的教授来做演讲,从头到尾就讲了,庶之、富之、教之。两三句话一直绕圈循环。在我看来,就是一档配合演出的节目而已。


早些年,孔圣血嫡移居海外,这是个重大变卦!儒文的低靡是千年以来的一大转弯。儒门的济世公心,社会建设表现力度等等,在这段时期里,并没有什么确实的进展。台面上几乎都是,徒具文纸的慕儒学子。学院派的,那更无能在社会上立足,社会建设做不了。却说有传承的?那是自欺欺人,说给外行人听的东西。


 个人来来去去的,也会在一些地方,大大小小的讲演过,人们多会乐于接受文化。广东的儒学气氛,毕竟是有的。但是,也要明白,这些只是初期。曾经向部分的人士,提过一些国学的内容,发现这些自以为有财力支撑的人,各个状况都不如人意。在民间,一些没有国学涵养的商人,想要来经营这些文教活动?健康的很少。


就像是,在当老师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很差,也不愿意学习,只想着要考题,弄得简单?这样反客为主,做些刻舟求剑,削足适履,因陋就简的事情。真的是一种歪路,很令人婉惜的。


来举例说明一下,就是说会呼吸的,不一定会游泳。把他丢到水里,就只会淹死,纯粹渠道不同而已。会经商的就会儒文?那叫作虚妄!又如,琴棋书划,诗酒茶香花,常沦于技艺,一时纷纷,烟烟雾雾,以为形式,质能不足,实事不能成立。


对于一般人迷信的说,是台湾的某个老师,推动读经所以有这番风气?那是误解的谎言。台湾连一个渔民在公海上,被菲律宾政府捉走了,都救不了,一个嚼文或是一个秃子,讲些文化、国学的,是会有什么动能呢?事实上,这是政府有意的举措,借着民间来洗一波,风浪而已。


 在民间,要推动国学的社会建设,还要免费为这些大字不识半个的人补习国学?人家又不想求教,也不懂礼貌?他还会自己催眠自己,以为别人要为他的五斗米折腰?不知道这社会,怎么这么多妄想呢?社会上有许多种人,在这时空里成就儒业的,肯定不是这一种。不会儒文,就不会。这没什么好丢脸的,时代里的儒文低靡又不是你的错。但是以为会做生意,就会儒文的?那就误会大了!


因为儒文,也不是在内地的体制里,有常态性的存在,清华的教授绕来绕去就那两三句,民间就更不用说了。由于马克思的中国化工程,还没做完,就不会由政府先出面。要先有民气,而后顺应,才更显的政府明理,能呼应民心,共同为了长治久安,更来推进一步路。


前文所说,这个时代对儒学者的苛刻,就是在这里。政府是有拉旗搧风,但是儒门的文传面貌,也不是那些人都知道的状况呀!更何况是更难的社会事功呢?


有管道的,就开个学校,拿个执照来掩护。自己都不清不楚了,是能教什么呢?社会上,没有支撑,没有理解,也没人愿学。却要推动者先拿出成绩,一般民众才跟进?论语上,庶之富之教之,人多了有生产、有钱了再来做教育。当下,却想要颠倒来操作?怪乎哉,异想天开,欲之无奈,是不可及。


在教育体制里,文学,历史,教育,社会,哲学,新闻,外交,政治,军事等等,都比较接近儒学的范围。但是那些都是部分而已。


儒学的标准,自然是在孔庙里面。一些走小路偏门的也很多。举个例子,封建时代到结束,总共约五百多名皇帝。而孔庙中的贤儒,也才百又五十位左右,扣掉与孔子同时期的七十二贤,汉初到清末之间,也只有七十多位!所谓,政治儒学就是当下治权的喉舌,同样的,那些内容是要按着"儒本义""层峰命令",才会产生调和与发展的,孰轻孰重孰先孰后,那是很明白的,却还是有人弄不清,硬装下去。


且北京一定有这个目标,马克斯的儒学化与会通。在百年的治权,要延续的期望下,这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完成的!这样才能把民心推进安宁。以力服人,是霹雳手段,口服心服才会长治久安。


真实的状况就是,1912年到1949年之间,社会状况和治权机关有了很大的变化。十九世纪的时候,国家制度不再为皇权封建的体制。万民的心思,所会呼应的,却仍然是大同与和平。若是道不行,就乘桴浮于海。到了台湾,七十七代孔德成先生,或许只是个"官"?七十九代孔垂长,又或许只是个"民"。儒门油尽灯枯,也不是都没了温度的。书院、学堂、家庙,素王人民,横跨百年的延续,小而美的内容,还留有纯朴的身影。幸好儒门里,也有素民之道可行。如此,便特编修出修德美人一篇文,来符合时势运作。以儒学正确为优先,再去健全商业运转,就可以实现儒学的社会建设。


二十世纪以来,若是道兴,又如何不能归故土呢?内地儒文,会有一个项目叫儒化马克思,用于溶入与稳固。近代有诸多周旋之后,随着海上丝路,一带一路的建设,更有一条大路,叫做海风儒门,可以通达世界之文。

海风儒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